楓坪鄉

楓坪鄉

楓坪鄉地處松陽縣城西南部,轄17個行政村。全鄉總面積9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97公頃,林地面積7160公頃,其中毛竹山面積1540公頃。 境內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氣候垂直差異明顯。

基本信息

位置與面積

楓坪鄉地處松陽縣城西南部,箬寮峴北部山麓河谷平地,東北鄰玉岩鎮、南鄰龍泉城北鄉、西連遂昌安口鄉,轄17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地楓坪村,距縣城63公里。全鄉總面積9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97公頃,林地面積7160公頃,其中毛竹山面積1540公頃。

地形地貌

在地質構造上,楓坪鄉處於全國東南部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的南端,“華夏古陸”的東北端。境內山地層疊,奇峰屹立,地層參差,構造複雜,地質發展歷史悠久。
境內出露的地層單元主要有:前震旦系陳蔡群,如高亭等地;侏羅系下侏羅統楓坪組,東北自玉岩向西南延伸到遂昌、龍泉,出露約30平方公里。主要為河湖相碎屑岩,以灰白、灰黃、灰綠色石英砂岩、長石石英岩為主,夾少量薄層透鏡狀泥岩和岩質頁岩。

氣象與水文

境內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氣候垂直差異明顯。四季中春秋季短,夏冬季長,季節特徵明顯。全年平均氣溫16-17℃,最高氣溫7月,最低氣溫為1月。降水量1500—1700毫米,降水日數61天,年太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85—105千卡,年日照時數1840小時,年無霜期236天。
境內有屬於小港溪的支流:楓坪溪。楓坪溪源於西南部楓坪鄉龍虎坳村南,由西南向東北橫貫該鄉中部,沿途納粗壟坑、南坑、岩坑、洋莊源、西坑、根下源、丁坑源、下坑諸水,經楓坪鄉政府駐地向東北,納山坑、大山源之水,至排居口村,與來自玉岩、交塘大源坑水相匯合,約15公里。境內山塘、水庫2處。

歷史沿革

楓坪鄉以駐地楓坪村得名。清末,屬布和下鄉。1934年屬玉岩區,分根安鄉、楓樹斗鄉、高吉鄉,1944年合為高亭鄉和楓坪鄉,1946年,合為楓亭鄉。1950年,擴編為根下、高吉、楓坪三鄉。1956年,撤區並鄉,根下、高吉兩鄉併入楓坪鄉,駐地楓坪村。1958年,鄉級建制改為人民公社下屬的生產大隊,楓坪鄉屬衛星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楓坪生產大隊。1983年,實行行政社分設,原人民公社復改為楓坪鄉,1992年進行“撤、擴、並”後,保留楓坪鄉至今。

自然資源

楓坪鄉擁有豐富的山地資源。山地占總面積95.2%,耕地占總面積4.8%。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千米以上高山有32座。排黃公路(排居口至黃壇口)貫穿全鄉。耕地面積6984畝,人均耕地0.83畝。在耕地面積中,水田6137畝,約占耕地總面積的87.9%;旱地約847畝,約占耕地面積的12.1%。
楓坪鄉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的礦產有煤礦30餘萬噸,為砂岩、含礫岩夾兩煤組,發熱量3000~3500卡/克;白雲母礦化點,位於淨水嶺頭、內南坑盤龍崗;褐鐵礦點,位於沿坑嶺頭村;有色金屬主要有閃鋅礦點,位於高亭石吊涼亭,洋莊源;鉛鋅銀礦點,位於高亭;境內斗潭水庫,庫容量83萬立方,經過多年建設,已初步形成環境優美、水質優良、較大規模的人工湖。

旅遊資源

關山源原始林景區:位於丁坑村內,是整個箬寮峴景區的主體部分,楓坪鄉境內面積545公頃。從丁坑口沿小溪邊公路而上,經清淨壇、丁坑、山赤坑三個小村莊,到達景區山腳。沿山徑而上,身邊是濃密的森林,清澈的山泉;抬眼可見峻峭的奇岩,蒼茫的雲海。峰迴路轉,山深林靜,時而艷陽當空,時而薄霧如煙,時而細雨似簾,遊人恍若置身於仙境之中。登臨海拔1502米的主峰,眼前豁然開朗,極目四望,百里雲海盡收眼底,千山萬壑歸伏足下,舊志雲“陟其巔可覽七邑之勝” 似不為過。 主峰西北一碩大無比的擎天巨石拔地而起,陡峭的崖壁上虬龍般的蒼松橫空而起,大有長嘯一聲山鳴谷應之勢。箬寮峴是光葉水青岡樹、猴頭杜鵑樹和中華水韭群落植物的王國,猴頭杜鵑分布面積之廣闊,為國內之罕見。
蘇維埃舊址:1935年7-11月,粟裕、劉英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建立楓坪鄉蘇維埃政府和分田委員會,在小吉村建立浙西南特委(麗水市委前身)和浙西南軍分區,鄉民盧子敬任松、遂、龍游擊隊副總指揮、中共浙西南特委玉岩區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浙西南軍分區硝磺礦長,發動和領導了浙西南革命鬥爭。斗潭、小吉、丁坑、高亭都有革命根據地舊址,現存紅軍標語32條。
永慶橋:位於小吉村,是木石結構的廊屋橋,既單孔石拱橋,橋上建有七間廊屋,南北走向,中間設有佛龕,供奉觀音菩薩,祈求保佑平安,造形逼真,舊時為龍泉、松陽兩縣的通道,具有一定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銀礦洞:位於洋莊源村,村東大牛角灣山中,有礦洞多處,高3.5米、寬1.1米。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深不可測,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開發觀賞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