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苗

20世紀50年人代,她剪的“大白菜”、“大冬瓜”送到了省城,得到藝術界人士的好評。 她的藝術風格,樸實而大方,真實而浪漫,神奇而有詩韻。 楊素苗的剪紙藝術,構圖新穎,筆法傳神,圖畫入室蓬蓽生輝。

簡介

楊素苗出身於無極縣柴城村書香門第。她的祖父是清末舉人,父親是一個能寫善畫的私熟先生,母親心靈手巧,長於剪紙,受其受家庭的感染和薰陶,幼小的素苗便拿起剪刀學習剪紙。十二、三歲時就能剪出十多種動物的形象,而且線條流暢,惟妙惟肖。每逢年節,遇喜事,搞慶典,都有人請她剪紙作畫,以表歡樂之情。

發展

經過在剪紙實踐中的千錘百鍊,她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20世紀50年人代,她剪的“大白菜”、“大冬瓜”送到了省城,得到藝術界人士的好評。1981年她的代表作品“龍鳳呈祥”、“丹鳳朝陽”,線條明朗,栩栩如生,被河北省美協評為佳作。有11件作品在北京展出後,又送往日本展覽,受到國內外藝術界人士的讚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她的創作興致更濃,剪出了許多改革開放的壯麗景色,歌頌了農村的巨大變化。
楊素苗的剪紙藝術,源於生活,取材廣泛,有的歌頌偉大祖國的大好河山,引起人們的無限深思與感慨;有的表現勞動人民的豐碩成果 ,讚頌中華民族勤勞樸實的傳統美德;有的展示兒童嬉戲玩耍,仿佛看到祖國花朵在幸福成長;有的刻畫歷史故事與神話人物,象徵人間的美好和吉祥。其作品廣泛套用在生活各個方面。如年節的窗花、嫁妝的雙喜字、新房的壁花、慶典的展牌等等,給農家喜慶日子增添了無窮的快樂和吉祥的氣氛。
她的藝術風格,樸實而大方,真實而浪漫,神奇而有詩韻。以粗細結合、陰陽交替的藝術手法,展示了剛柔相濟、樸實優雅的藝術魅力。其作品於渾厚之中見灑脫,淳樸之中見秀美,剛勁之中見柔和,大方之中見細膩。達到了靜與動、虛與實、平與奇、拙與巧的和諧統一,富有強烈的詩意,給人以美的享受。她剪的“大白菜”,生機勃勃,象一首田園詩,一支豐收的讚歌;“大石榴”,籽粒如珠,晶瑩剔透,宛若一幅農家庭院的“秋實圖”;“頑童撲蝶”,神態躍然,加之爛漫鮮花的襯托,展示出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觀後,一般春華秋實之氣息油然而生。
“一剪之巧奪天工,播撒人間情萬種”。楊素苗的剪紙藝術,構圖新穎,筆法傳神,圖畫入室蓬蓽生輝。省、地報刊曾多次選登她的作品,報導好的事跡。當今,楊素苗雖耄耋之年,然耳聰目慧,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手足自如,創作興致不減當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