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寇家太極拳

楊式寇家太極拳

太極拳的一種。

淺談楊式寇家太極拳

邢台市武術協會寇長青太極拳社秘書長 閆建國
寇家太極拳架式上分為“開架”,俗稱三趟小架,主練捶法,勢剛而猛,主在伸筋拔骨。名稱為:“劈砸錘”、“連把錘”、“反把錘”。
“老架”稱為楊式大架和功架。他是練寇家太極的主要套路,目的在於練出既輕靈又沉重,既柔軟又堅剛的內勁。每日必須習練,用心揣摩,天長日久必能功成。
“小架”也叫“推手架”。在老架有了功夫後,可以習練“小架”,提高自身的靈活性,步伐進跟退撤,架式由大變小,小中顯大。“功架”要練到開中顯緊湊,“小架”要練到緊湊中顯開展,伸縮變轉,練好對拔勁。
“小架”也叫“推手架”。在老架有了功夫後,可以習練“小架”,提高自身的靈活性,步伐進跟退撤,架式由大變小,小中顯大。“功架”要練到開中顯緊湊,“小架”要練到緊湊中顯開展,伸縮變轉,練好對拔勁。
寇家太極的特點為:
一、 式多招明,勁出螺旋
架式多於目前流傳世上的幾種楊式太極拳流派,同楊澄甫先生所傳同宗異流,風格不同。
以楊式太極要領為指導,包括全部楊式動作名稱。另外有:“沿磨錘、膀打、迎面掌、大捋、單沉、掩頂錘、推窗望月、三換掌(引手)、通天錘”等。二次高探馬後為:“白蛇吐信”。兩次穿動如輪形和意均如蛇吐信。四川李雅軒說是曼青師弟學拳未久,沒有領會先生的意圖。“如封似閉”接“抱虎歸山”兩掌轉動,左手托敵肘,右手架其腕,敵必兩腳離地,可抖發而出,也可轉身如摔跤大背摔,敵必跌無疑。如敵站起反抗,即用“三換掌”斷其鎖骨。托擒敵為“抱虎”,後摔為“歸山”,也不同於雅軒先生。如虎豹回頭,形如形意撲向敵去之觀點。
以勁的表現,澄甫先生所練連綿不斷,勁存於身,含而不露,寇傳既同於楊傳,又獨具特色,勁顯纏裹,螺旋變轉,冷彈脆快,崩炸抖彈。
二、有快有慢,有弛有張,有沉有輕,有圓有方。
既不同楊澄甫的連綿不斷,柔中寓剛,勁存於內,外形不張,也不同陳式鋼柔相濟,蓄髮相變,陰陽頓挫,抖擻驚彈,另具一格,另有特點。
“提手上勢”、“膀打” 、“迎面掌” 、“斜飛勢” 、“箭步指襠錘” ,躥蹦跳躍,發力乾脆,發勁是內勁的外在表現。鋼柔相濟,快慢相間,發力明快,勢勢相連,運之柔,發勁剛。勁生丹田,發自命門,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三、循規蹈矩,勇於實戰。
演拳內固精神,外示安逸,行雲流水,連綿不斷,沉中現輕,中正圓滿。打用架時,靜如山嶽,動如江河,氣勢騰挪,盪擊合一。看先生演拳是一種藝術享受。回想起來依然歷歷在目。
寇長青先生授拳循規蹈矩,重在盤架子功夫,拳打萬遍身法現,日積月累出功夫,輕靈又沉重,柔軟又堅剛。與人對陣只講“輸贏”不講“對錯”。講“四兩撥千斤”更要練得力千斤,練得千斤力,僅用四兩功。“力”與“勁”,既不同又相連,“力”可轉化為“勁”,“勁”也可以產生於力。同樣條件力大者勝力小者,力小者勝力大者要領先變化條件。打人沒有制人高,練出制人之法。
四、中土不離,平衡協調
中心運用,中土不離,守中用中,中心能穩,重心有依託,才有主宰,不然守則不固,發人不力;守中用中以我平衡破壞對方平衡。
五、武當拳風,飄逸瀟灑。
武當拳派,既講實用,又講優美。練時給人以藝術享受,有自然之美,無矯揉造作。內外皆美矣。在內謙和守中,沉靜固神,心情輕鬆,春意濃郁。外形,中正協調,周身舒展,輕盈自然,如風吹楊柳,行雲流水,姿態瀟灑。自己沉浸在藝術之中,觀者得到藝術享受。長期堅持鍛鍊,能得到良好的技法和強健的體魄。

楊式傳統寇家太極拳在邢台的發展概況

(待整理)
眾所周知,一百多年前,太極大師楊露禪(1800—1873,應為“楊祿躔”)名福魁。河北永年縣人.拜河南陳家溝陳長興為師學習陳式太極拳10多年。是楊式太極的開山祖師。
古城邢台,是永年太極拳向北發展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在這裡民以修習武式太極為多,素有“十拳九武”之說。而楊式太極則以其舒展大方,輕靈活便,擊技性強的特點更受人喜愛。
作為楊式太極在北方的一支重要傳承—百多年間,始終活躍在邢台城鄉之間的寇長青太極拳社,忠實地繼承了楊式太極的傳統和風格,傳人雖少而精,古風猶存,宛如一枝紅杏出牆,把個古樸古色的太極拳種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從楊式太極第三代傳人楊兆林宗師的傳入,劉東漢出山,曹珂橫空出世,寇長青大師傾心傳授,楊式太極衣缽傳遞,一脈相承,高人輩出,為本市乃至中華武術增添了不少亮點。
根據有關史料考證,楊式太極拳傳入邢台始自清光緒和宣統年間,初師乃楊式太極的開山祖,楊露禪大師的長門長孫楊兆林,即楊式太極的第三代嫡傳人。
楊露禪將畢生所修的太極功夫傳給了長子楊鳳侯、次子楊班侯和三子楊健侯。然而,當前流傳最廣的架子卻是楊健侯及其兒子楊澄甫定下來的養生拳架,其次是楊班侯傳下的技擊小架,而楊鳳侯傳出的拳架在全國幾乎見不到。世人多以為楊鳳侯早亡,沒有傳人。
那是一大誤:楊祿禪到北京傳拳後,其子班候、建候均隨其到北京。因楊風候之子楊兆林沒有去北京,一直在邯鄲、邢台等地傳拳,沒有人去記錄其行蹤。故不知其在邢台的傳拳過程。實際楊兆林的功夫是非常好的,他除了秉承了父親的功夫外,主要從學於其叔父班候和建候的拳架和功夫。所傳的拳完全保留了楊氏拳的原貌,是不可多得的,原汁原味的楊氏太極拳。
以下是楊式傳統寇家太極拳具體師承:
楊露禪逝世後,長子楊鳳侯(生卒不詳)、次子班侯(1837—1892)、三子健侯(1843—1917)來繼承。
因鳳侯去世較早,年代不祥,膝下有一子,楊兆林(約1884—1922),字振遠,功夫多由叔父班侯、健侯傳授。幼年也曾得過楊鳳侯親授。
清末民國初,楊兆林經南和縣冀貴林先生舉薦,到南和縣賈宋一帶教拳。後來又應任縣劉瀛洲先生的邀請,轉至任縣、堯山、隆平(後合併為隆堯)等縣農村教拳。
所教弟子中,後來大有成就的有:
李寶玉1886--1962(會寧村)
王其和1885--1932(任縣環水村
劉東漢?-1950 (任縣大北東村
曹珂1893~1972(邢台縣城西北良舍村
等。
李寶玉、王其和、劉東漢、曹珂等人早年均跟隨劉瀛洲學習三皇炮捶。後經劉瀛洲推薦改在楊兆林門下專習楊式太極。劉東漢最後成為太極宗師楊澄甫(健侯之子)入門弟子。
其中曹珂跟隨劉瀛洲學習三皇炮捶。三年後,經劉瀛洲推薦改在楊兆林門下專習楊式太極。楊在親授的同時,又讓得意弟子劉東漢代師傳藝。
曹珂在邢台收徒眾多,但真正入室弟子鮮有幾個,其中寇長青(1910---1983)祖籍河北省隆堯縣西毛爾寨村乃是其中之一。
寇家太極拳師從曹珂,先師楊兆林、劉東漢所傳楊氏太極,由此衣缽相傳,綿延不絕。
資料來源:"百年滄桑話太極","楊祿禪長子楊鳳侯傳人驚現河北大城"(2005年09期)等資料.
初次整理於2007年7月29日晚

楊式寇家太極拳118式拳譜

1、起式
2、右儀
3、左儀
4、攬雀尾(大絞、捋手、擠手)
5、單鞭
6、提手上式
7、膀打
8、白鶴亮翅(展翅)
9、左摟膝拗步
10、手揮琵琶
11、左摟膝拗步
12、右摟膝拗步
13、左摟膝拗步
14、手揮琵琶
15、左摟膝拗步
16、進步搬攔捶
17、如封似閉
18、抱虎推山
19、翻身甩掌
20、背後三掌
21、斜單鞭
22、沿抹錘
23、肘底錘
24、倒攆猴(四引一切)
25、斜飛式(切、穿、雙立掌)
26、提手上式
27、膀打
28、白鶴亮翅(展翅)
29、左摟膝拗步
30、海底針
31、扇通背
32、避身錘(撕錘)
33、進步搬攔錘
34、上步攬雀尾(大絞、捋手、擠手)
35、單鞭
36、雲手(棚手)
37、單鞭
38、高探馬
39、左拉馬式
40、截腿(右)
41、右蹬腳
42、小探馬
43、右拉馬式
44、截腿(左)
45、左蹬腳
46、轉身左蹬腳
47、三甬碑
48、並步指擋錘
49、進步栽錘
50、翻身穿心肘
51、迎面錘
52、狸貓上樹
53、通天炮
54、右起腳
55、左大捋式
56、右大捋式
57、半收式
58、左打虎
59、右打虎
60、磕錘
61、擠撞
62、十字蹬腳
63、雙峰貫耳
64、雙撞掌(鎖喉)
65、左蹬腳
66、推窗望月
67、引手(三個)
68、右蹬腳
69、進步搬攔錘
70、如封似閉
71、抱虎推山
72、翻身甩掌
73、背後三掌
74、橫單
75、左攬(滾臂)
76、右攬(滾臂)
77、野馬分鬃
78、左儀
79、上步攬雀尾(大絞、捋手、擠手)
80、單鞭
81、反提手
82、玉女穿梭(四斜角)
83、左儀
84、上步攬雀尾(大絞、捋手、擠手)
85、單鞭
86、雲手(絞手)
87、單鞭下式
88、右金雞獨立
89、左金雞獨立
90、倒攆猴(四引一切)
91、斜飛式(切、穿、雙立掌)
92、提手上式
93、膀打
94、白鶴亮翅(展翅)
95、左摟膝拗步
96、海底針
97、扇通背
98、避身錘
99、進步搬攔錘
100、上步攬雀尾(大絞、捋手、擠手)
101、單鞭
102、雲手(推手)
103、單鞭
104、高探馬(搓手)
105、白蛇吐芯(二龍吸珠)
106、轉身蹬腳
107、進步指襠掌
108、上步攬雀尾
109、單鞭下式
110、上步七星
111、退步跨虎
112、轉身擺蓮
113、海底撈月
114、彎弓射虎
115、進步搬攔錘
116、如封似閉
117、十字手
118、合太極

部分拳架錄象資料

表演者:邢台寇長青太極拳社 胡金全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8OX2ld9Q8Q/
演練者:邢台寇長青太極拳社 閆建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YT_oGoUPfI/
邢台市武術協會寇長青太極拳社 劉雲庭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8uP020-Z2E/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