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三日(1898年9月18日),御史楊崇伊通過慶親王奕劻跑到頤和園給慈禧太后上了一個500字左右的奏摺,請求慈禧太后“訓政”。引發了慈禧發動政變,導致了變法的失敗。
生平事跡
其在光緒廿一年(1895年)授御史,就任後第一疏即於是年十一月首劾康有為、梁啓超在北京所創設的強學會,結果奉旨查禁。光緒廿二年(1896年)又疏參翰林院侍讀學士文廷式革逐回籍。文廷式是光緒寵愛的瑾妃和珍妃的老師。楊崇伊跟李鴻章的長子李經方是兒女親家。戊戌變法時,李鴻章被免去一切實際職務,待在北京賢良寺冷眼觀世,對變法派很不以為然。這當然也影響了楊崇伊。
關於這份奏摺的出籠,人們顯然懷疑它是太后黨的一個陰謀。據史載:楊崇伊在七月下旬和八月初,往返於津京之間,傳達信息,協調步驟,疲於奔命,為訓政之事可謂不遺餘力。
策劃太后訓政的核心人物是直隸總督榮祿與慶親王奕劻,參加者包括懷塔布、立山等親貴大臣,以及部分台諫官員。這部分人,在這個特定時期被稱為後黨是毫不為過的,因為他們的現實政治目標就是請慈禧太后出面“訓政”,來達到制止皇帝偏離軌道的新政。
據說按西太后最初的意思是,要造成一個朝臣齊請訓政的聲勢,因時間倉促及朝臣和言官們並不願同楊聯名上奏,結果成為楊崇伊一人獨上奏摺。西太后歸政後,身邊已無奏事機構。楊讓奕劻帶著奉折直接赴頤和園上奏。
楊崇伊上奏經過,(徐)凌霄一士隨筆中記載甚詳,內云:“御史楊崇伊之以危詞聳後聽政也,具折後謁慶親王奕劻,蘄代奏。奕劻有難色,崇伊曰:此折王爺已見之矣,如日後鬧出大亂子來,王爺不能諉為不知也。奕劻乃諾之,至頤和園見後,面奏崇伊有折言事。後猶作暇豫之狀曰:閒著也是閒著,拿過來看看吧。既閱而色變,立召見諸大臣。”
袁世凱的親信張一麐在《心太平室集》卷八所記。袁初五日返津,隔一天后,御史楊崇伊來到天津,向榮祿報告訓政的訊息,並所記袁告密時,楊崇伊已在榮祿處,榮祿已知政變訊息,且“令衛兵夾道羅列”,這三點很值得注意。由於袁世凱剛從北京回津,受光緒帝封為侍郎,榮祿也心存疑慮,故而見袁時“已令衛兵夾道羅列”。袁世凱從楊崇伊那裡得知太后訓政,捉拿康有為、康廣仁的訊息,一定嚇壞了,害怕康有為供出初三夜譚嗣同訪袁於法華寺,密談兵變圍園之謀。遂將當時守舊派尚不知道的圍頤和園、殺西太后的密謀,和盤托出,故有“袁乃跪求榮為作主”的舉動。這樣看來,袁世凱的告密並非積極、主動,而是在他已聽到西太后訓政的訊息之後,怕受連累被懲罰,被動告密。如果袁是積極主動告密,那就不會有“衛兵夾道羅列”,不會有“楊崇伊在座”,也不會有“袁乃跪求榮為作主”。因此,不是袁世凱的告密,導致西太后政變,而是西太后政變導致袁世凱告密。是有作證資格的。他1903年入袁世凱幕府,長期隨袁工作,為袁親信,所說必在北洋幕中所聞,或是袁世凱親口所說。但所記告密真相與袁世凱《戊戌日記》不同,《戊戌日記》實為袁世凱後來所記,當有所諱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