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椎旁註射(Paravertebral Block)簡寫:PVB
PVB的作用
主要用於頸部、胸部和腰部手術麻醉、手術後鎮痛、脊神經根炎性疼痛以及腫瘤引起的疼痛治療。
PVB技術操作
一般要求以棘突與椎板的解剖關係作為穿刺針進針點,首先要確定好棘突並做好標記。
頸部側入路椎旁註射技術病人仰臥位,頭轉向健側,胸椎上部和頸椎下墊一薄枕以突出頸椎。術者先確定C3-7橫突後結節,但過度肥胖患者不易觸及到。於乳突和Chassaignac's(C6橫突後)結節之間畫一條直線,在此線後0.5cm再畫一條直線。由於C2橫突不易觸及,可於第二條線的乳突尖尾側1.5cm 處作為定位點,以每個橫突尖依此向尾側移動約1.5cm即可。身材高大、後頸部橫突長的患者,相鄰橫突間距可達1.7cm甚至達2.0cm。確定阻滯神經所經過的橫突後結節作一標記,常規消毒皮膚,鋪無菌巾,在確定橫突後結節前緣皮下注射局麻藥皮丘。用左手指固定皮膚,以5cm長的7#針向內側並向尾側進針,直到觸及神經或橫突後結節前緣,進針2-2.5(但過度肥胖的病人有時需進針3-4cm)。引出輕微的感覺異常或使用神經刺激器可以確認神經,如進行麻醉,即可注射局麻藥5-7ml。如果針尖在神經表面(不在神經根管內),2ml局麻藥也可阻滯此節段脊神經。如果是為了疼痛治療,常需同時阻滯相鄰的3-4根脊神經。在每個橫突部後結節進針後分別注射2-3ml局麻藥或以一個穿刺針在幾個節段進針,共注射5-7ml治療藥液。
頸部後入路椎旁註射技術病人取側臥位,頭下墊一枕頭,頸部屈曲。確定所阻滯神經脊突,在脊中線旁3cm作一標誌。常規消毒、鋪治療巾,在標誌上作一皮丘。用帶有深度標記的12cm長7#針垂直刺入皮膚,並繼續向前略向內進針直至觸及骨樣感覺即為椎板,將套在針體的標誌物退至距離皮膚1cm處。針尖退至皮下,針尖稍向外偏,使針尖沿椎板外側緣再刺入至針標記物觸及皮膚。繼續緩慢進針直至出現阻力消失感,提示針尖已經位於椎間孔外口,該穿刺可不引出感覺異常,但針尖一定要刺入椎旁間隙。此間隙在頸部互相連通,可使藥液擴散至相鄰的神經節段。每節段注射3-4ml局麻藥,如阻滯3-4個節段需注射9-12ml。治療性阻滯最好在影像監視器下引導完成。
胸部PVB技術操作技術。本操作最好在影像監視器下進行。確定阻滯部位脊突後常規消毒鋪治療巾,在胸椎棘突尖端旁開1.5cm-2.0cm處用局麻藥作一皮丘。局麻藥可阻滯到椎板外側上部。用帶有深度標記的12cm長7# 穿刺針垂直刺入皮膚,直至針尖觸及椎板外側,然後將針退至皮下,向外移0.5cm或向外斜50-100再次沿椎板外側緣進針直至針尖超過椎板外側緣,刺至椎體橫突上、下緣之間的肋-橫突韌帶。如感覺針尖刺入此韌帶,即在針尾連線吸有2ml生理鹽水的注射器並試推注生理鹽水有阻力感。此時左手緩慢進針,右手持續推注射器芯,針尖進入韌帶時邊體會推注生理鹽水的阻力邊進針。一旦穿刺針尖刺透肋-橫突韌帶,進入椎旁區域右手即刻感覺阻力消失。回吸無血或CSF即可注射藥液。應說明的是,所穿刺椎旁間隙定位的棘突是上一椎體的棘突。
。先確定腰部棘突後,常規消毒鋪治療巾。距棘突旁2cm-2.5cm處作一皮丘,用帶有深度標記的12cm長7#穿刺針垂直刺入,一直觸及同側椎板外側部位。一旦觸及椎板,移動套在針體的深度標記至距皮膚1cm-1.5cm處。退針且向外移動0.5cm,再次沿著椎板外側緣進針1.5cm,或一直進針超過椎板,此時穿刺針深度標記剛好觸及皮膚,針尖位於椎間孔外口。儘管腰神經粗大,規範操作也很難觸及並誘發神經放射性異感,回吸無血或CSF即可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