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燕王征巧術人,衛人曰:“能以棘刺之端為母猴。”燕王說之,養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試觀客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觀之,必半歲不入宮,不飲酒食肉,雨霽日出,視之晏陰之間,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見也。”燕王因養衛人,不能觀其母猴。鄭有台下之冶者謂燕王曰:“臣為削者也,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於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鋒,難以治棘刺之端。王試觀客之削,能與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謂衛人曰:“客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理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觀見之。”客曰:“臣 請之舍取之。”,因逃。
故事
燕王有收藏各種精巧玩物的嗜好。有時他為了追求一件新奇的東西,甚至不惜揮霍重金。“燕王好珍玩”的名聲不脛而走。
有一天,一個衛國人到燕都求見燕王。他見到燕王后說:“我聽說君王喜愛珍玩,所以特來為您在棘刺的頂尖上刻獼猴。”燕王一聽非常高興。雖然王宮內有金盤銀盞、牙雕玉器、鑽石珠寶、古玩真跡,可是從來還沒有聽說過棘刺上可以刻獼猴。因此,燕王當即賜給那衛人享用30方里的俸祿。隨後,燕王對那衛人說:“我想馬上看一看你在棘刺上刻的猴。”那衛人說:“棘刺上的獼猴不是一件凡物,有誠心的人才能看得見。如果君王在半年內不入後宮、不飲酒食肉,並且趕上一個雨過日出的天氣,搶在陰晴轉換的那一瞬間去看刻有獼猴的棘刺,屆時您將如願以償。”
不能馬上看到棘刺上刻的獼猴,燕王只好拿俸祿先養著那個衛人,等待有了機會再說。
鄭國台下地方有個鐵匠聽說了這件事以後,覺得其中有詐,於是去給燕王出了一個主意。這匠人對燕王說:“在竹、木上雕刻東西,需要有鋒利的刻刀。被雕刻的物體一定要容得下刻刀的鋒刃。我是一個打制刀斧的匠人,據我所知,棘刺的頂尖與一個技藝精湛的匠人專心製作的刻刀鋒刃相比,其銳利程式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棘刺的頂尖連刻刀的鋒刃都容不下,那怎樣進行雕刻呢?如果那衛人真有鬼斧神工,必定有一把絕妙的刻刀。君王用不著等上半年,只要現在看一下他的刻刀,立即就可知道用這把刀能否刻出比針尖還小的獼猴。”燕王一聽,拍手說道:“這主意甚好!”
燕王把那衛人召來問道:“你在棘刺上刻猴用的是什麼工具?”衛人說:“用的是刻刀。”燕王說:“我一時看不到你刻的小猴,想先看一看你的刻刀。”衛人說:“請君王稍等一下,我到住處取來便是。”燕王和在場的人等了約一個時辰,還不見那衛人回來。燕王派侍者去找。侍者回來後說道:“那人已不知去向了。”
道理
這兩件事中的虛偽,在實際驗證之前即被一個鐵匠用推理方法迅速戳穿,從而顯示了勞動者的智慧;也嘲諷了封建統治者的無知無能。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正確的推理方法跟實踐活動一樣,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法寶。遇到不合理的事情,一定要推理求證,才不會受騙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