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棉蝗

棉花棉蝗

困蟲名,屬直翅目,蝗總科。分布北起遼寧、內蒙古、山西、陝西,南至台灣、海南、廣東、廣西、雲南,東起濱海,西達四川、雲南、西藏。寄主於棉、竹、甘蔗、樟樹、椰子、木麻黃等,此外還為害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粟、綠豆、豇豆、紅薯、馬鈴薯、苧麻、蔬菜等。以成若蟲食棉株葉片,造成缺刻或孔洞。成蟲食量大,若蟲食量小。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雌體比雄體稍大,雌體60-80mm,前翅長16-2lmm,雄體45-5lmm,前翅長 12-13mm。體黃綠色,後翅基處玫瑰色。頭頂中部、前胸背板沿中隆線及前翅臀脈域生黃色縱條紋。後足股節內側黃色,脛節、跗節紅色。頭大,較前胸背板長度略短。觸角絲狀,向後到達後足股節基部,中段一節長為寬的3.3-4倍。前胸背板有粗瘤突,中隆線呈弧形拱起,有3條明顯橫溝切斷中隆線。前胸背板前緣呈角狀凸出,後緣直角形凸出。中後胸側板生粗瘤突。前胸腹板突為長圓錐形,向後極彎曲,頂端幾達中胸腹板。前翅發達,長達後足脛節中部,後翅與前翅近等長。後足腸節上側的上隆線有細齒,但無外端刺。雄腹部末節背板中央縱裂,肛上板三角形,基半中央有縱溝。雌肛上板亦為三角形,中央有橫溝。下生殖板後緣中央三角形突出,產卵瓣短粗。

發生規律

河南1年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越冬卵於翌年5月下旬孵化,6月上旬進入盛期,7月中旬為成蟲羽化盛期,9月後成蟲開始產卵越冬。無明顯的群聚及遷飛為害習性。

防治方法

(1)冬春深翻勤耕土地,使卵暴露在地面曬乾或凍死;在成蟲期,蟲口密度較低時,可在清晨露水未乾時採用人工捕捉消滅,蟲口密度大時,可用敵敵畏煙劑防治。
(2)幼蝻期可用3%甲敵粉劑或敵百蟲粉或馬拉硫磷粉劑噴粉;採用90%敵百蟲、40%達嗪硫磷、50%馬拉硫磷、40%乙醯甲胺磷等農藥的1000倍液噴霧,均有較好效果。
(3)生物防治:據廣東省林科院研究,蝗蟲霉(Entomophaga grylli)、蠟狀芽苞桿菌(Bacillus cereus),對棉蝗有較好防治效果,可進一步研究,推廣套用。另外,保護利用麻雀青蛙、大寄生蠅等天敵進行生物防治。
常用藥劑 甲敵、敵百蟲、馬拉硫磷、敵百蟲、乙醯甲胺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