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0-14mm,翅展22-30mm,淡黃色,頭、胸部背面有12個棕黑色小點排列成4行;腹部各節前緣有黃褐色帶。觸角絲狀。前、後翅外橫線、內橫線褐色,呈波紋狀,前翅中室前緣具“OR”形褐斑,在“R”斑下具一黑線,緣毛淡黃;後翅中室端有細長褐色環,外橫線曲折,外緣線和亞外緣線波紋狀,緣毛淡黃色。
幼蟲末齡幼蟲體青綠色,有閃光,長約25mm,化蛹前變成桃紅色,全身具稀疏長毛,胸足、臀足黑色,腹足半透明。
卵扁橢圓形,長0.12mm,寬0.09mm,初產乳白色,後變淺綠色。
蛹長13-14mm,紅褐色,細長。
發生規律
遼寧1年生3代,黃河流域4代,長江流域4-5代,華南5-6代,以末齡幼蟲在落葉、樹皮縫、樹樁孔洞、田間雜草根際處越冬。生長茂密的地塊,多雨年份發生多。成蟲有趨光性。幼蟲天敵有卷葉蟲絨繭蜂、小造橋蟲絨繭蜂、日本黃繭蜂、廣大腿小蜂等。
防治方法
(1)幼蟲卷葉結包時捏包滅蟲。
(2)用10%吡蟲啉有效成分50-60g拌棉種100kg,播後2個月內對棉卷葉螟防效優異,而且兼治棉蚜。
(3)產卵盛期至卵孵化盛期噴灑25%愛卡士乳油(喹硫磷)或50%辛硫磷乳油、亞胺硫磷、磷胺、甲奈威等常用濃度均有效。
(4)保護與利用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