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蟲啉

吡蟲啉

吡蟲啉是菸鹼類超高效殺蟲劑,具有廣譜、高效、低毒、低殘留,害蟲不易產生抗性,對人、畜、植物和天敵安全等特點,並有觸殺、胃毒和內吸等多重作用。害蟲接觸藥劑後,中樞神經正常傳導受阻,使其麻痹死亡。產品速效性好,藥後1天即有較高的防效,殘留期長達25天左右。藥效和溫度呈正相關,溫度高,殺蟲效果好。主要用於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吡蟲啉

中文別名:1-(6-氯-3-吡啶基甲基)-4,5-二氫-N-硝基亞咪唑烷-2-基胺;咪蚜胺;滅蟲精;撲虱蚜;蚜虱淨;1-(6-氯吡啶-3-基甲基)-N-硝基亞咪唑烷-2-基胺;60%甲胺磷可溶性液劑;95%吡蟲啉原藥;1-(6-氯-3-吡啶基甲基)-N-硝基亞咪唑烷-2-基胺;1-(6-氯吡啶-3-吡啶基甲基)-N-硝基亞咪唑烷-2-基胺;海正吡蟲啉;一遍淨;大功臣;康復多;必林;1-(6-氯-3-吡啶甲基)-N-硝基咪唑烷-2-基胺;1-(6-氯-3-吡啶基甲基)-N-硝基亞眯唑烷-2-基胺;1-(6-氯吡啶-6-吡啶基甲基)-N-硝基亞咪唑烷-2-基胺

商品名稱:海利爾佳巧、拌無憂、萬里紅、金點子、刺打、刺薊、卓耀等

英文名稱:Imidacloprid

英文別名:1-((6-Chloro-3-pyridinyl)methyl)-N-nitro-imidazolidinimine; ((6-Chloro-3-pyridinyl)methyl)-N-nitro-

吡蟲啉分子式吡蟲啉分子式

2-imidazolidinimine,96% imidacloprid TC; 1-(6-chloro-3-pyridylmethyl)-N-nitroimidazolidin-2-ylideneamine; 1-[(6-chloro-3-pyridinyl)methyl]-N-nitro-2-imidazolidinimine; (EZ)-1-(6-Chloro-3-pyridylmethyl)-N-nitroimidazolidin-2-ylideneamine; 1-((6-chloro-3-pyridinyl)methyl)-4,5-dihydro-N-nitro-1H-imidazol-2-amine; 1-((6-Chloro-3-pyridinyl)methyl)-4,5-dihydro-N-nitro-imidazol-2-amine; Admire; Confidor; Gaucho; Merit; NTN33823; NTN 33893; NTN-33893; 1-(6-chloro-3-pyridymethyl)-N-nitromidazolidin-2-ylideneamine; 1-[(6-chloropyridin-3-yl)methyl]-N-nitro-4,5-dihydro-1H-imidazol-2-amine; 1-[(6-chloropyridin-3-yl)methyl]-3-nitroimidazolidin-2-imine

CAS號:138261-41-3;105827-78-9

分子式:C9H10ClN5O2

分子量:255.661

吡蟲啉水分散粒劑配方推薦

吡蟲啉:70%;分散助懸劑達潤ProDis Q303:8%;崩解劑達潤D9:8%;硫酸銨:補足至100%

用此配方,實際生產: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懸浮率≥90%,崩解時間≤36秒。

配方中水分散粒劑助劑簡介

達潤ProDis Q303:1.用於提高水分散粒劑懸浮率和崩解、分散性能。使粒子崩解後形成的水懸液更加穩定,持久提高懸浮率。2.親水性好,添加到水分散粒劑配方中,粒子能在水中全部快速分散,呈現雲霧狀崩解。

分散助懸劑達潤D9:1.達潤D9是一種高效崩解分散劑,能夠提高農藥水分散粒劑的崩解性、分散性和懸浮性。2. D9為淡褐色至淺灰色均勻粉末,流動性好。3. 崩解分散劑D9與多種農藥助劑和原藥有良好的相容性。與達潤崩解劑D800、達潤分散劑600C、達潤分散劑909S等水分散粒劑常用助劑混用效果好。4. 配方中加入崩解分散劑D9,水分散粒劑造粒不發粘,造粒快速,粒型整齊。推薦用量:6%以上。

理化性質

【化學名稱】1一(6一氯吡啶一3一吡啶基甲基)一N一硝基亞咪唑烷一2一基胺。

蚜蟲蚜蟲

【理化性質】無色晶體,有微弱氣味,熔點143.8℃(晶體形式1)13

6.4℃(形式2),蒸氣壓0.2μPa(20℃),密度1.543(20℃),KowlogP=0.57(22℃),溶解度水0.51g/L(20℃),二氯甲烷50-100,異丙醇1-2,甲苯0.5-1,正己烷<0.1(g/L),20℃),pH5-11穩定。

【毒 性】大鼠急性經口LD50為450mg/kg,急性經皮LD50>5000mg/kg。急性吸入LC50(4h)>5323 mg/m ,對兔眼睛和皮膚無刺激作用。

【防治對象】主要用於防治水稻、小麥、棉花等作物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蟲,如蚜蟲、葉蟬、薊馬、白粉虱及馬鈴薯甲蟲和麥稈蠅等。【制 劑】 70% WS, 10% WP, 25% WP, 12.5% SL,2.5%WP

劑型 1.1%膠餌,2.5%和10%可濕性粉劑,5%乳油,20%濃可溶性粉劑。

【毒性】 低毒。

作用特點

吡蟲啉是硝基亞甲基類內吸殺蟲劑,是煙酸乙醯膽鹼酯酶受體的作用體,干擾害蟲運動神經系統使化學信號傳遞失靈,無互動抗性問題。用於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及其抗性品系。吡蟲啉是新一代氯代尼古丁殺蟲劑,具有廣譜、高效、低毒、低殘留,害蟲不易產生抗性,對人、畜、植物和天敵安全等特點,並有觸殺、胃毒和內吸多重藥效。害蟲接觸藥劑後,中樞神經正常傳導受阻,使其麻痹死亡。速效性好,藥後1天即有較高的防效,殘留期長達25天左右。藥效和溫度呈正相關,溫度高,殺蟲效果好。主要用於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

防治對象和使用方法 :防治繡線菊蚜、蘋果瘤蚜、桃蚜、梨木虱、捲葉蛾、粉虱、斑潛蠅等害蟲,可用10%吡蟲啉4000~6000倍液噴霧,或用5%吡蟲啉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

使用方法

主要用於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可與啶蟲脒低高溫輪換使用--氣溫低用吡蟲啉,氣溫高用啶蟲脒),防治如蚜蟲、飛虱、粉虱、葉蟬、薊馬;對鞘翅目、雙翅目和鱗翅目的某些害蟲,如稻象甲、稻負泥蟲、潛葉蛾等也有效。但對線蟲和紅蜘蛛無效。可用於水稻、小麥、玉米、棉花、馬鈴薯、蔬菜、甜菜、果樹等作物。由於它的優良內吸性,特別適於用種子處理和撒顆粒劑方式施藥。一般畝用有效成分3~10克,兌水噴霧或拌種。安全間隔期20天。施藥時注意防護,防止接觸皮膚和吸入藥粉、藥液,用藥後要及時用清水洗潔暴露部位。不要與鹼性農藥混用。不宜在強陽光下噴霧,以免降低藥效。

防治繡線菊蚜、蘋果瘤蚜、桃蚜、梨木虱、捲葉蛾、粉虱、斑潛蠅等害蟲,可用10%吡蟲啉4000~6000倍液噴霧,或用5%吡蟲啉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 防治蟑螂:可以選擇神農2.1%滅蟑螂膠餌。

最近幾年的連續使用,造成了很高的抗性,在水稻上國家已經禁止使用。

種子處理使用方法(以600克/升/48%懸浮劑/懸浮種衣劑為例)

可與另一種刺吸式口器殺蟲劑(啶蟲脒)

〈一〉:大粒作物

1.花生:40毫升兌水100-150毫升包衣30-40斤種子(1畝地種子)。.

2.玉米:40毫升兌水100 -150毫升包衣10-16斤種子(2-3畝地種子)。

3.小麥:40毫升兌水300-400 毫升包衣30-40斤種子(1畝地種子)。

4.大豆:40毫升兌水20-30毫升包衣8-12斤種子(1畝地種子)。

5.棉花:10毫升兌水50毫升包衣3斤種子(1畝地種子)

6.其他豆類:豌豆、豇豆、菜豆、四季豆等40毫升兌水20-50毫升包衣一畝地種子。

7.水稻:浸種10毫升每畝種量,露白後播種,儘量控制水量。

〈二〉:小粒作物

油菜、芝麻、菜籽等用40毫升兌水10-20毫升包衣2-3斤種子。

〈三〉:地下結果、塊莖類作物

土豆、姜、大蒜、山藥等一般用40毫升兌水3-4斤分別包衣1畝地種子。

〈四〉:移栽類作物

紅薯、菸草及芹菜、蔥、黃瓜、番茄、辣椒等蔬菜類作物

使用方法:

1,帶營養土移栽的

40毫升,拌碎土30斤充分和營養土攪拌均勻。

2,不帶營養土移栽的

40毫升水以漫過作物根部為標準。移栽前浸泡2-4小時後用剩餘的水兌碎土攪拌成稀泥,再蘸根移栽。

注意事項

1、 本品不可與鹼性農藥或物質混用。

2、 使用過程中不可污染養蜂、養蠶場所及相關水源。

3、 適期用藥,收穫前兩周禁止用藥。

4、 如不慎食用,立即催吐並及時送醫院治療

5、貯藏要與食品遠離,以免發生危險。

生產工藝

3-甲基吡啶-N-氧化物(1)的製備 將7mL H2O、22.8g 3-甲基吡啶、80mL CHCl3和1.4g磷鉬酸依次加入反應瓶中,均勻混合,升溫至75℃,滴加47g 30%H2O2,滴畢繼續反應6h,脫苯、脫水,加50mL CHCl3,過濾,減壓脫溶得棕色液體,冷卻至20℃變為淺棕色固體,收率>90%。

2-氯-5-甲基吡啶(2)的製備 將0.25mol的(1)、0.37mol三乙胺及250mL CH2Cl2均勻混合後,在氮氣保護下滴加鄰苯二甲醯氯,滴畢保溫反應2h,抽濾,CH2Cl2洗滌,濾液脫溶,冷卻調pH值為6。餾出物分出油層,水層萃取,合併油層,乾燥脫溶,得無色至淺黃色油狀液體25.9g,收率76%。

2-氯-5-氯甲基吡啶(3)的製備 將上步產物(2)0.15mol、苯8mL混合,於50℃滴加含0.1molSO2Cl2的苯溶液,2h滴完,加熱回流4h,脫溶。產率70%。

吡蟲啉(4)的製備 將乙腈10mL、N-硝基亞米唑烷-2-基胺(5)0.15mol、碳酸鉀7.2g、CsCl少許混合後,滴加溶有2-氯-5-氯甲基吡啶(3)0.1mol的乙腈溶液,加熱回流反應5h,過濾,用乙腈洗濾渣,合併濾液,脫溶得褐色固體,產率90%。

吡蟲啉也可用下述方法製備:以甲苯為溶劑,N-(2-氯-5-吡啶甲基)亞乙基二胺在室溫下與溴化氰作用,所得的環合產物於低溫加入濃硫酸中,然後滴加發煙硝酸,於0℃反應2h,得吡蟲啉。

中毒急救

不慎吸入,應將病人移至空氣流通處。不慎濺入眼睛,用大量清水沖洗15分鐘,並送醫院治療。如發生誤服中毒,應立即攜此標籤將病人送醫院治療。本品無特效解毒藥,醫生應對症治療。

儲存和運輸

本品應貯存於乾燥、陰涼、通風、防雨處,遠離火源或熱源。至於兒童觸及不到之處,並加鎖。勿與食品、飲料、飼料等其他物品同貯同運。用過的容器應妥善處理,不可做他用或隨意丟棄。

使用方法

作物(或範圍) 防治對象 製劑用藥量 使用方法
棉花 蚜蟲 11.25-18.75克/公頃 噴霧
(註:(1)公頃用製劑量=畝用製劑量×15 (2)總有效成分量濃度值(毫克/千克)=(製劑含量×1000000)÷製劑稀釋倍數) 1.本品應於棉花蚜蟲成、若蟲始盛發期開始施藥,注意噴霧均勻。視蟲害發生情況,重複施藥1-2次。 2.本品不宜在強陽光下和較低溫度噴霧使用,以免降低藥效。 3.大風天或預計1小時候有雨,請勿施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