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概況
貴州梵淨山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江口、印江、松桃3縣交界處,總面積為41900公頃,其中核心 區25800 公頃,緩衝區2800公頃,試驗區13300公頃(其中旅遊小區1200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是以黔金絲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e brelichi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等為代表的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態系統。森林覆蓋率90%。
梵淨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鳳凰山主峰最高海拔2572 米(紅雲金頂海拔2494米),具明顯的中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特徵。本區為多種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匯集地,植物種類豐富,古老、孑遺種多,植被類型多樣,垂直帶譜明顯,為中國西部中亞熱帶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區內有植物種數2000多種,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珙桐等21種,並發現有大面積的珙桐分布;脊椎動物有382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黔金絲猴等14種,並為黔金絲猴的獨一分布區。
梵淨山有著地球上同緯度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原始森林,有四個氣候帶,五個垂直土類和林帶,有常綠暖性針葉林及楠竹林、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到針葉、闊葉混交林;而在山頂,由於海拔高度、雲霧、濕度、風力等原因、形成了粗壯、低矮的矮林。列入保護對象的動植物達40多種,被稱為生物資源的“基因庫”,“人類的寶貴遺產”。
2018年7月2日,中國貴州省梵淨山在巴林麥納麥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2018年10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對全國9個達到國家5A級旅遊景區標準要求,擬確定為國家5A級的旅遊景區進行公示,其中,梵淨山在列。
地理位置
梵淨山區域很大,在貴州銅仁市江口縣、印江縣、松桃縣(西 南部)3縣交界處,靠近江口縣城、印江縣東南部、松桃縣西南部。
它有一系列景點,其中的最高峰即金頂,金頂區域就是梵淨山生態植物園那一塊。
地質地貌
梵淨山是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山腳到山頂落差達2000米),它不僅是烏江與沅江的分水嶺,而且還是橫亘於貴州、重慶、湖南、湖北四省(區)的武陵山脈的最高主峰。
梵淨山是中國黃河以南最早從海洋中抬升為陸地的古老地區。梵淨山在漫長的地質歲月中,經歷了多次構造變動,中生代的造山運動,把該地區捲走了鄂川湘黔侏羅山式褶皺帶。由於構造控制,爾後一直處於強烈的隆起區,拔地而起成為武陵山之巔。出露的中元古宇梵淨山群,是陸向裂谷盆地-紅海型新生洋盆地火山沉積岩系; 山麓和山頂部分主峰保存的同是上元古宇板溪群-下江群波動陸緣碎屑沉積。
自然資源
梵淨山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亞熱帶原生生態系統。
並孑遺著7000萬至200萬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種。其存有生物種類2601種,其中植物1800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21種,占貴州全省受保護植物總數的43%;動物801種,脊椎動物有382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9種,占貴州全省受保護動物總數68%。梵淨山還擁有很多珍稀物種,比如黔金絲猴和珙桐等。
物種資源
梵淨山有脊椎動物有382種,其中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黔金絲猴、熊猴、獼猴、雲豹、林麝、毛冠鹿、蘇門羚、穿山甲、鴛鴦、紅腹角錐、紅腹錦雞、白冠長尾雉和大鯢等14種。其中最珍貴、最具科學價值的是黔金絲猴,梵淨山是黔金絲猴的獨一分布區。
黔金絲猴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譽為“梵淨山精靈”,“地球的獨生子”現存約700隻,僅分布在貴州境內武陵山脈之梵淨山。
大鯢
大鯢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很像幼兒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是國家二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是農業產業化和特色農業重點開發品種;是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
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種,在兩棲動物中要數它體形最大,全長可達1米及以上,體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點類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壯扁平。科學家研究:大鯢小時候用的是鰓呼吸,長大後用肺呼吸。大鯢棲息于山區的溪流之中,在水質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並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鯢頭部扁平、鈍圓,口大,眼不發達,無眼瞼。身體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漸轉為側扁。體兩側有明顯的膚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後五,具微蹼。尾圓形,尾上下有鰭狀物。大鯢的體色可隨不同的環境而變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體表光滑無鱗,但有各種斑紋,布滿粘液。身體腹面顏色淺淡。
梵淨山有4.2萬公頃原始森林,為多種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匯集地,植物種類豐富,為我國西部中亞熱帶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區內有植物種數2000多種,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珙桐等21種,並發現有大面積的珙桐分布;是世界上罕見的生物資源基因庫。
從海拔500米左右的山麓地帶到海拔1300-1400米地帶,主要是地帶性的常綠闊葉林,為梵淨山森林的精華所在,其中有不少仍處於原始森林的狀態,植株密集,林內陰暗,生活著眾多的珍稀生物;從魚坳以上,海拔1400-1900米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1900-2100米為落葉闊葉林帶。在梵淨山,舉目所見都是合圍粗的大樹,其中好多樹木直徑達到了1米以上。其生態和環境,是如今我國的森林中,保持最為完好的。世界上共有15種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在梵淨山就有13種。
氣候特點
梵淨山地區受東南亞太平洋季風控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夏季受東南海洋季風影響十分顯著,冬季受寒潮影響一般較小。梵淨山年平均氣溫13.1℃至14.7℃,最熱月(七月)平均溫度25.3℃,最冷月(二月)平均溫度2℃,氣溫隨地勢增高而降低。年無霜期270-278天,年日照時數900-1170小時,年降水1100-2600毫米之間,相對濕度平均達80%。按熱量帶劃分,有明顯的垂直帶譜,從山腳至山頂分別是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總的特點是氣候溫和,光能充足,雨量充沛,無嚴寒酷暑。
人文歷史
梵淨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梵淨山就屬楚國“黔中地”,秦朝屬“黔中郡”,漢代屬“武陵郡”,以後一直是“武陵蠻”崇拜的神山、聖山。
梵淨山正式載於史冊,始於漢代。《漢書·地理志》稱梵淨山為“三山谷”;北魏《水經注》沿稱“三山谷”。唐代《元和郡縣誌》改稱“辰山”。宋代《太平寰宇記》稱“思邛山”,佛教於此時傳入梵淨山。明初,梵淨山已是佛教名山,同有數名並稱:“九龍山”、“飯甑山”、“梵淨山”、“大佛山”。 清代,梵淨山稱“月鏡山”、“卓山”。
關於申遺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貴州梵淨山”作為2018年世界自然遺產申報項目,海上絲綢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跡”作為2018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兩個項目有望於2018年第42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8年6月24日在巴林麥納麥召開會議,審議申請進入該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30個遺產地,包括因紐特人狩獵場、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墓地、中國梵淨山和古泉州(刺桐)史跡等名勝。
2018年7月2日,中國貴州省梵淨山在巴林麥納麥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2018年7月,貴州要求切實加強對風景名勝資源及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管理,嚴禁在風景名勝區內建設對環境產生污染的工程項目,要求風景名勝區日合理遊客容量控制在23480人次以內,核心景區內禁止任何與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無關的工程建設。
佛教淵源
佛教傳入
梵淨山是西南地區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宋代,佛教已正式傳入梵淨山。北宋初年,在該山西麓的思邛縣興建了貴州省較早的一座寺院——西岩寺(今印江縣城郊)。(道光)《印江縣誌》云:“西岩寺……宋時建。”《思南府志》云:“西岩寺,在(印江)縣西五里,宋時建。”《貴州名勝古蹟概說》云:“西岩有寺,宋跡也。”西岩寺建於北宋太祖趙匡胤乾德三年(965年),歷代多次重修,後毀於“文革”,是貴州境內一座有1000年歷史的著名古寺,實為梵淨山佛教的祖庭。
佛教興起
明初,明朝政府在梵淨山地區開採硃砂與金礦,派有官員督辦。由於梵淨山風光神奇,佛教於是興盛起來,成為僧眾嚮往的“梵天淨土”,故正式得名“梵淨山”,民間則稱“大佛山”。明初在梵淨山重修西岩寺外,還修建了天馬寺等寺廟。明永樂十一年(1413),思南土司、思州土司為爭奪硃砂發生戰爭,明政府改土歸流,在梵淨山環山地區設立思南、銅仁、松桃、石阡四府。同年,貴州行省正式成立。
到兩百年後的明萬曆年間,梵淨山因有“古佛道場”而被稱為“古蹟名山”。貴州巡撫郭子章(今江西省人)撰《黔記》(1608)載梵淨山云:“貴州山以梵淨山為第一,可比天台。”明末浙江詩人謝國梗抗清失敗後,隱居梵淨山,便自號“天台逸人”。
佛教文化
梵淨山的佛教文化豐贍。
寺廟歷代所修寺廟甚多,大小寺廟數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最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護國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寺產遍及周圍30多里。
釋迦殿、彌勒殿在金頂上,始建於明朝,左為釋迦殿,右為彌勒殿,中為金刀峽,天橋橫跨峽上以溝通兩殿。廟後各有一巨石,一名曬經台,一名說法台。
這組建築地處梵淨山絕頂,下臨1000多米的深谷,舉目四眺,百里風雲盡收眼底,甚為壯觀。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頂左側,正殿三間,門額陰鐫“敕賜承恩寺”5字,兩側配殿8間,僅存部分殘牆,全部建築面積占地1250平方米。鎮國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於明代,二十世紀50年代傾塌。金頂古廟較多,遺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頂、圓通殿等多處,可惜尚存文字資料少。
碑石摩崖
“敕賜重建梵淨山金頂序”碑位於金頂東北500米處的老金頂腳,海拔2270米,建於明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碑為古排樓式,碑帽已脫落,而鑲碑石坊及鼓形護腳、敦厚的台基仍舊完好。額鐫“敕賜”二字,故俗稱敕賜碑。禁砍山林碑,共兩塊,分別刻記清道光十二年(1832)十二月護理貴州巡撫麟慶、貴州布政使司按察使李文耕署名的通告。1985年9月列為省級保護文物。
梵淨山敕賜碑
《敕賜碑》全稱《敕賜梵淨山重建金頂序碑》,為明朝萬曆帝賜封建立,位於梵淨山老金頂下,碑高2.9米,碑心高1.85米,寬1.51米,碑額豎刻“敕賜”兩個大字,左右飾以騰龍拱護紋,上罩彩雲。碑文悉為楷書,計1349字,其中序文838字,附文516字。其碑序文,駢麗優美,為梵淨山的千古絕唱。
橋
天橋架於金刀峽之上的石拱橋,凌空千尺,極為壯觀,橋面寬1.86米,長5.41米,拱跨5米,始建年代應當與釋迦、彌勒殿同。二天橋在金頂腰,高3.9米,寬3米,雍正九年(1731)曾加修理。這兩座橋迄今保存完好。
洞穴
觀音洞在金頂半山凹處,外方砌石牆,有岩漿泉水湧出,屬上金頂的半山朝拜之處。九皇洞在金頂北約1公里,為一天然石洞,面積100多平方米,傳說九皇娘修煉之處,洞門為塊石砌成,洞內有皇娘梳妝井和磨簪石等。
奇峰經石
金頂高約90米,海拔2493米,中部裂縫名金刀峽,將金頂一分為二,上有天橋相連。金頂周圍有萬卷經書、蘑菇石、老鷹岩、“金盆洗手”栩栩如生。老金頂千姿百態,角峰相遂,百丈深淵的牛尾河谷太子石一峰挺立,堪稱一絕。
雲海波濤
從金頂遠望,白雲無際,濃密處如堆積的新絮;稀疏時像薄洗的輕紗。面對此景,清人有詩云:“轉眼風雲相會處,憑空移步作神仙。”
佛光幻影
每逢雨後初晴的上午9時前或下午4時後,在與太陽相對的雲霧中出現五彩光環,中嵌人影,人動影動。在火光照耀的夜晚,濃霧中還會出現比人高大數十倍的投影,即幻影。
八是山花紅葉。梵淨山紅花綠葉四季不敗,珙桐、杜鵑、玉蘭等在茫茫林海中亭亭玉立,一年四季輪番開放,遊人如置身於花的海洋,心醉神迷。數百年來,湘、鄂、川、黔、贛、滇、閩及東西各國善男信女前來朝拜,絡繹不絕,“崔巍不減五嶽,靈異足播千秋”,“若城市然”,足見當時佛教之盛況。
梵淨山從金頂摩崖石刻到廟宇的斷垣殘壁,從民間故事傳說到民風民俗,都透出濃郁的佛教文化氣息。雖然,由於現代社會人類活動,森林及動物大量減少,這一方尚存的原始生態並擁有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植物的地球“綠寶石”名氣大增。已成為全國佛教文化旅遊和生態旅遊的重要目的地。
彌勒菩薩
明清以來,彌勒與梵淨山的傳說在當地民間廣為流傳,古人在新金頂巔峰之上建釋迦、彌勒兩殿,作為梵淨山佛教的最高象徵。
明代《敕賜碑》中,對彌勒與梵淨山作專門記載,並稱梵淨山是“無邊法界,極樂天宮”。明萬曆、清康熙年間,兩次敕封梵淨山,要求官府保護梵淨山“一大正殿、四大皇庵、48大腳庵”,清末又設“都司衙門”加以保護。
梵淨山彌勒道場有神奇的自然景觀相印證。在新、老金頂附近,常常可以看見奇妙的“佛光”和“幻影”,古人認為“佛光”和“幻影”就是“彌勒顯像”,莫不虔誠跪拜。此外,從西路朝山古道的“拜佛台”遠看,梵淨山就呈現出三座彌勒像並列的景象:老金頂是彌勒坐像,新金頂是金猴朝拜彌勒像,三大主峰相連則是長達萬米的彌勒臥像。貴州已故著名作家張克先生在梵淨山採風時,從百餘里外的印江縣彌陀寺遙望梵淨山,同樣也發現金頂是一尊巨大的彌勒像。
有鑒於此,貴州佛教協會會長慧海老和尚重新認定梵淨山為彌勒道場。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齊小飛、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學誠法師親臨梵淨山。
2004年9月23日“中國梵淨山佛教文化研討會”在印江護國寺召開,中國佛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學誠大和尚蔚臨,代表中國佛協發表講話,講到“梵淨山,是全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是與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齊名的中國佛教名山”。
2005年5月15日,古歷四月初八,在印江舉辦了首屆“中國梵淨山護國寺佛誕節”,又名浴佛大法會,紀念釋迦牟尼2549歲的生日。他們對梵淨山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給予充分肯定。學誠法師再次肯定梵淨山“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並親題“梵淨山彌勒菩薩道場”碑名。該碑立於印江縣護國寺,與該寺新出土的10餘尊明代佛像同為“鎮山之寶”。
主要景點
棉絮嶺
西上梵淨山的汽車終點站、西線徒步起點,海拔2000米,正前方新金頂、老金頂、鳳凰山一覽無餘。
在此可以看到梵淨山一大奇觀—萬米睡佛、又為佛中佛,佛頭三個、座佛兩尊,寓意“五福臨門”,且長達萬米,為世界之最,極像大肚彌勒,千百年來當地百姓把梵淨山稱作“大佛山”,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
賜敕碑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聖旨而建,當時的戶部郎中李芝彥撰寫,對梵淨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勝古蹟、歷史傳說、佛教興衰等都作了記載。碑文寫到梵淨山是“古佛道場”,是“天下眾名岳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減五嶽、靈異足播千秋”,是名震南京、北京,傾動13地方行省,吸引王公大臣、黎民百姓紛紛湧來朝拜的“極樂天宮”,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雲金頂
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達百米。上半部分一分為二,由天橋連結,兩邊各建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由此印證現代佛(釋迦牟尼)向未來佛(彌勒佛)的交替。晨間紅雲瑞氣常饒四周,人稱紅雲金頂。
攀鐵索而上,四面懸崖峭壁、一路古廟摩崖,主要有明萬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橋功德碑》等。中途經過靈官殿、龍頭石,到達觀音洞。觀音洞是絕壁上的一處石穴,依山懸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萬丈深谷,供奉觀音菩薩。觀音洞又叫做“打兒洞”,傳說長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頂磕3個響頭,再帶一小石頭丟入金頂半腰這個洞中,必得佛賜子女並健康成長。觀音洞外面憑空伸出一塊石頭—報恩石,上刻有“無德不報”4個大字。從觀音洞往上為“金刀峽”“一線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
黔山第一石
西線上梵淨山,到達山頂草甸層後,立於山頭的一尊奇石,像讚美人而伸出的大拇指:你是第一!據說清朝大書法家嚴寅亮(書寫頤和園匾額)書寫“黔山第一”也來自它的靈感!
萬米睡佛
萬米睡佛,仰臥在梵淨山頂,長達10000米,為世界之最。千百年來,各地百姓把梵淨山當作大佛朝拜,山即一座佛,佛即一座山。
蘑菇石
其名字就如形象一樣,上大下小,酷似蘑菇。高約十米,亭亭玉立,看似一觸即傾,其實巋然不動(它已經在風霜雨雪中飄搖10億年以上)。蘑菇石是造物主舉世無雙的一座魔幻現實主義經典雕塑,是許多畫家、攝影家都以它為題材,創作出了數不勝數的藝術傑作。它如今作為梵淨山的形象大使,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還走進了富麗堂皇的人民大會堂。
觀音瀑布
觀音瀑布觀音瀑布位於梵淨山黑灣河景區內,因形狀酷似一幅手持玉淨瓶的普降甘露的觀音像而得名。
老鷹岩
梵淨山頂一塊酷似鷹嘴的岩石。
重建五次
一次重建
明隆慶年間至明萬曆中葉(1567-1588),明政府鎮壓梵淨山以東的“臘爾山苗族大起義”後,在該地區開始修建“南方長城”,並對被破壞的梵淨山佛教進行第一次重建:除重修西岩古寺、天馬古寺外,另據(道光)《印江縣誌》載,又新建孝慈寺(今印江縣合水鎮)、回龍寺(今印江縣木黃鎮)、天慶寺(今印江縣木黃鎮)、天池寺(今印江縣永義鄉大園子村);此外還修復了梵淨山老金頂的金頂古茶殿,以及新金頂的釋迦殿、彌勒殿等,同時拓寬天池寺-薄刀嶺-剪刀峽-金頂古茶殿-新金頂釋迦殿、彌勒殿的西朝山大道。萬曆元年(1573)金頂《院道碑》詳細記載印江知縣雷學皋重建情況。《剪刀峽摩崖》也記載了印江信士楊洪德募修西朝山大道之事。在2011年左右,護國寺發掘出明代天池寺石雕佛像十餘尊,也是萬曆年間第一次重建時的重要佛教文物。
此次重建,使梵淨山形成了以金頂古茶殿、釋迦殿、彌勒殿為中心,沿朝山大道輻射至西岩古寺、天馬古寺的西、北兩路的寺廟群。
二次重建
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貴州播州土司(今貴州遵義)楊應龍叛亂,禍及梵淨。“既自播亂之後,傳聞四方,往來朝覲人稀,非復日盛”(《敕賜碑》)。萬曆四十六年(1618),梵淨高僧妙玄和尚奏請明神宗重建梵淨。“以故天哀名山之頹,而賜以欽命僧妙玄重建金頂正殿”(《敕賜碑》)。神宗皇帝降旨重建梵淨山,賜佛經兩部,並令妙玄和尚為欽命僧,主持梵淨重建事宜。各級官員親往督查,北京戶部郎中李芝彥撰《敕賜重建梵淨山金頂序》(簡稱《敕賜碑》)。此次重建五寺六殿:承恩寺、天慶寺、朝天寺、天林寺、天池寺、九皇殿、三清殿、圓通殿、彌勒殿、釋迦殿、通明殿。其中,老金頂古茶殿被敕封為皇庵“敕賜聖旨承恩寺”,又稱“金頂正殿”,寺內供奉皇帝牌位,賜有“鎮山之印”。天慶寺、朝天寺、天林寺、天池寺扼四方朝山大道,稱“四大叢林”,也同時被敕封,是為梵淨山“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其他六殿分布於正殿承恩寺左右,世稱“六大腳庵”。此次敕封的寺廟大都帶有“天”或“恩”字樣,表示“明朝天子”的“浩蕩皇恩”。妙玄和尚被敕為欽命僧,尊為重開山場之祖。他住持金頂正殿承恩寺,統轄全山朝拜事宜,續傳梵淨燈火。《敕賜碑》立於通明殿旁,成為梵淨山“鎮山之碑”。
此次重建,使梵淨山形成了“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六大腳庵,環山四大古寺”的格局。各寺厘定寺產,招納僧戶,修藏經塔。梵淨山因惠沾皇恩,遂名震宇內,香火盛極一時。“儘自開闢迄今,海內信奉而奔趨,不啻若雲而若水,王公大人之欽謁,恆見月異而日新”,“所謂古梵淨鼎而新焉”(《敕賜碑》)。此間,詩人張簡臣作《登尖岩望梵淨山》,以“邈爾嵩華泰岱千萬重”句贊梵淨山雄奇;喻政《登梵淨山》,則以“古殿燈燃長白晝,危樓鍾動欲黃昏”志其朝拜之盛。
三次重建
清初,梵淨山成為抗清志士逃禪隱居之地。浙江詩人謝國梗抗清失敗後便隱居於此,他自號“天台逸人”。(道光)《印江縣誌》載他:“愛梵淨山,居焉……印人多就學焉,年九十餘卒”。
清康熙年間,梵淨山重新敕封並重建,並將“天”、“恩”字號寺廟改為“國”、“恩”字號,以示“天朝上國”的“仁慈恩典”。皇庵天池寺被敕名為“護國寺”,成為梵淨山最大寺廟。梵淨山佛教重新鼎盛,與西南佛教名山峨眉山、雞足山成三足鼎立之勢。世人爭相朝覲,遠至川蜀、湖廣、江浙。每朝山,金頂正殿承恩寺人流如潮,山民在此賣食、占卜、出售藥材,宛若市井,故承恩寺附近被稱為“老街”。(康熙)陳鼎《黔遊記》云:“梵淨山(金頂),高數千仞,有古剎六,春日進香者,日以千計。”(雍正)《新路觀音殿碑記》云:“梵淨山,自我朝敕封以來,尤稱黔州之佳境也”。徐言《梵淨山記》云:“揆溯有明迄今數百年,朝謁者呼聲震天,靡有止息……每朝山,旦暮香風飄渺,散滿下界裡許……三郡朝謁者歲如蟻聚,即鄰省西蜀、湖南亦絡繹不絕。”《金頂摩崖》載康熙年間李光春攜妻陳氏同朝山十五年事,以及湘人“楚南迢遞肯相謁,也是前身有此緣”紀游詩等。乾隆年間,印江知縣、名劇《歧路花》作者李海觀(今河南省人)“乙丑秋(1769),邑大旱,海觀步禱滴水岩,雨立沛,百姓設筵迎勞……歡如也”。
康乾之世,梵淨山除擴建明代“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另將“六大腳庵”增建至“四十八大腳庵”,主要有:白雲寺、太平寺、鍾靈寺、壩梅寺、回香寺、朝陽寺、香山寺、鎮江寺、洞德寺、興隆寺、印落寺、羅將寺、明月寺、大佛寺、彌陀寺、飛緣寺、九龍寺、舉賢寺、法華庵、觀音殿、天王殿、接引殿等。其中,太平寺、壩梅寺、回香寺、鍾靈寺聞名遐邇邇。太平寺,清初思南府副總兵楊光謙、印江鄉賢楊國彥募建。太平寺與皇庵天慶寺同扼北朝山道,寺宇占地900餘平方米。著名高僧深持和尚、天隱道崇(臨濟33世)先後主持,傳明末高僧破山大師之臨濟宗之法脈。壩梅寺,扼南路朝山大道,康熙十五年(1676)擴建,該寺也傳臨濟宗法脈,因有壩溪、梅溪兩河谷地帶大量寺田,收谷頗多,世有“壩梅寺穀子”之稱。此外,西路的鐘靈寺、東路的回香寺,香火也極旺盛。
四次重建
嘉慶元年(1795),松桃苗民首領石柳鄧與湘西吳八月進行“乾嘉起義”,松桃義軍開闢從石樑至梵淨山道路,據險周鏇。石柳鄧死後,義軍餘部在梵淨山地區堅持達12年之久。道光間,梵淨山第四次重建:改接引殿為天恩寺(1822),改通明殿為報恩寺(1832),要求僧眾上報天恩、國恩,下報父母之恩。又擴建孝慈寺(1832),重塑金頂彌勒、觀音銅佛像等。此次重建後,梵淨山佛教恢復興盛。道光十七年(1837)《松桃廳志》云:“每歲夏間,朝禮者遠近幾萬餘人,川楚之民鹹在焉。”道光二十一年(1841)《思南府續志》云:“六月中,遠近男婦燒香頂禮者不下萬人。”在此期間,曾於鴉片戰爭中在廣州率軍抗擊英軍的湖廣提督、果勇侯楊芳(今貴州松桃縣人),也多次登山覽勝。
五次重建
鹹豐五年(1855),貴州爆發“鹹同大起義”。銅仁“紅號軍”首領趙子隆打出“真主出生,彌勒降生”口號,在梵淨山三角莊建立根據地,達一萬之眾,與思南荊竹園“白號軍”聯成一氣,屢次攻破附近州縣。鹹豐帝飭令川、黔、湘三路清軍“痛加殲洗”。同治九年(1870),三角莊根據地陷落,紅號軍全軍覆沒。
光緒元年(1875),太平天國軍餘部劉勝乘朝山之機,率20餘人假扮清軍,持洋槍人入山,自號“黑地大王”,趕殺僧尼,四處劫掠。光緒五年(1880),梵淨山環山五屬團練合編為“松桃協左營練軍”,新任貴州巡撫岑毓英 親往率軍督剿,在梵淨山隆參和尚,以及印江生員廖凌霄、武舉呂嘉會嚮導下,次年(1881)肅清劉勝。
鎮壓紅號軍及劉勝後,梵淨山遭到嚴重破壞,滿目瘡痍。“寺院及諸菩薩俱為灰燼,爾時僧眾風散雲流”(《重修朝陽寺碑》)。“環山居民遭此劫殺,殺絕者不下七百戶,殺葬者何此四千餘命”(《鎮國寺碑記》)。為加強防範,巡撫岑毓英奏請於皇庵護國寺建“都司衙門”,稱“護國營署”,統領“松桃協練軍”分駐環山八汛,對梵淨山實行長達30年的軍管。粵人吳月樓為鎮軍,“鎮守此山,號令森嚴,軍民畏服”(田宗潤《詩會集韻·序》)。清政府又移銅仁縣於大江口,控制銅仁上關碼頭(後改為江口縣)。移思南府安化縣於大堡,扼守西朝山大道(後改為德江縣)。“兩縣一都司”的設立與調整,有效防止禍亂再起,保證了梵淨山正常的朝拜活動。
自光緒六年(1881)起,在嚴密軍管下,岑毓英令隆參和尚主持重建梵淨。“於是重新募化,依舊修建。創修鎮國、水源、明珠等寺,復修回香坪、明鏡山各庵,新開老金頂,整新金頂,九皇洞各殿。斯時廟宇輝煌,神像皎潔,較以前尤甚,信善男婦,朝拜士民,比上年更多。”皇庵承恩寺重修一新,院牆側門石刻對聯云:“烽煙六載平凶曜,香火萬家奉福星。”寺內供奉雲貴總督岑毓英“長生福祿牌位”一方。光緒十一年(1885),全山又開齋放戒,眾僧公舉隆參為方丈。隆參是為梵淨山最著名的高僧之一。他主持梵淨山30餘年,直到民國初年。
至光緒二十二年(1896)前後,梵淨山第五次重建結束,此時,全山梵宇相望,佛像威嚴。全山諸寺以皇庵護國寺最為壯觀,其旁建都司衙門,增建校場、武廟、先祠、岑公祠等。護國寺號令全山,信眾功德俱納於護國寺,世有“護國寺金子”之稱。護國寺旁土地平曠,群峰環繞,世人樂居,衍為村落。新建各寺以水源寺尤為聞名,該寺收容戰後無家可歸之女子入寺為尼,故世有“水源寺女子”之稱。此次重建,已逾康乾之盛。(光緒)《銅仁府志》載梵淨山朝拜盛況云:“佞佛者朝謁名山,號稱進香,往往結黨成群,攜老扶幼……或百人,或數十人為一隊,導之以旗,每人背黃袱,嗚嗚唱佛歌,前呼後應,舉隊若狂。”印江詩人田宗潤《朝山客》云:“為名為利為長生,許願香客結隊行。一步一聲山谷應,南無聲雜本魚聲。”四川酉陽州劉華里刻對聯於金頂石壁云:“到此間來來往往滅了許多奸雄;由是路口口聲聲念不盡的南無。”
此間,都司吳月樓及幕客朱仲衡邀集文人學士,登臨遊覽,舉辦大型詩會。《承恩寺碑》云:“新顯豪士,群賢畢集,壁間重寫夢遊,清風明月,各志高懷,則又與岳陽樓競衡。”印江詩人田宗潤作《詩會集韻》,於梵淨風物名勝,一一題詠。其《序》云:“爰於六月既望,邀集學士文人,登臨消夏,既而煙茶互吸,詩酒興連,啟鳳騰蛟,寶主盡東南之美,信可樂也。”印江著名書法家嚴寅亮(題北京“頤和園”匾者)親題“黔山第一”巨匾懸於護國寺山門。都司衙門大殿又有“黔山領袖”、“明政寬和”巨匾,名山墨寶,相映生輝。衙門將士每日演武,勤為操練。四川著名武林高僧鐵肩和尚慕名前往,切磋武術,流連忘返(後往貴陽黔靈山弘福寺,禮十世方丈智明為師,又住持貴陽東山寺,辛亥間教習貴陽革命黨新軍)。民國初年,貴陽著名高僧了塵和尚、貴陽名人何麟書遊覽梵淨山。他們拜會隆參和尚,並作有詩文,流傳到了現代。
名勝歷史
歷史沿革
在與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東北邊陲,在橫亘楚蜀大地、綿延數百公里的武陵山脈,有一座充滿神秘色彩而又雄奇偉岸的山峰,這就是貴州省銅仁地區的梵淨山。幾百年來,梵淨山的名字一直在黔、湘、川、鄂、桂等南國地域久久流傳。雖然朝代有更替,人世有變遷,但梵淨山的魅力依然歷久不衰。
梵淨山位於銅仁地區的江口、印江、松桃三縣結合部,海拔2572米,不僅是貴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是屹立於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大斜坡上的巨人。其古老的山體距今已有10~14億年的歷史,是黃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再加上山體龐大深邃,峰巒巍峨雄奇,主峰高聳入雲,故明朝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皇帝詔令而建的古碑上稱之為“眾名岳之宗”。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淨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山,或雄奇險峻,或秀美多姿,那引人入勝的是新金頂,在海拔2200餘米的崇山峻岭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高約100米,如巨筍出土,似玉龍嘯天,紅雲環繞,直指蒼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又將山頂一劈為二。兩個山頂上分別建有釋迦殿、彌勒殿,兩殿之間有天橋相連,朝拜的香火燒到了雲天之上。還有那獨立撐雲的蘑菇石、依山望母的太子石、狀若冊籍的萬卷書(山岩)等,形神兼備,令人嘆絕!至於梵淨山頂部一帶常常出現的“佛光”,更是令人魂牽夢繞,一睹為快。水,或涓涓細流,或丁冬垂滴,或白練懸空,或奔騰咆哮,皆異常澄潔。峰迴水轉,匯成了九十九條溪流,順山勢的東西走向,向東匯成了錦江、淞江,直奔沅江入洞庭湖;向西匯成印江河,直奔烏江進長江。遍山皆樹,滿眼是綠,繁花爭艷,鳥獸和鳴,一幅天然畫卷。還有那雲、霧、風,波譎雲詭,也給梵淨山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置身此山中,儼然畫中行,恍若仙山游。
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大自然造就了梵淨山的奇異風光,而佛教徒則揚名了梵淨山的靈山秀水。在明朝萬曆以前,梵淨山作為“古佛道場”,早已聲名遠播。在梵淨山的滴水岩附近,有一塊奉萬曆皇帝的詔令而專門豎立的石碑。碑文中寫道:“此黔中間之勝地有古佛道場,名曰梵淨山者則又是天下眾名岳之宗也。”明朝萬曆皇帝之所以要下詔重建梵淨山金頂正殿(寺廟),是鑒於曾經興盛一時的梵淨山“古佛道場”,因長年戰亂而日趨衰落破敗,即碑文所言:“天哀名山之頹,而賜以欽命僧妙玄重建金頂正殿,足為萬聖臨鑾。”碑文中把盛極之時的梵淨山“古佛道場”比作“極樂天宮”,記載梵淨山佛教自開闢以來,香火旺盛,信奉朝拜的信徒如雲流水涌,連王公大人都十分嚮往。梵淨山的聲名早已傳入了南京、北京,傾動了13個行省的地方長官。
梵淨山這個山名,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它是從“梵天淨土”點化而來。據史料記載,梵淨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後來不知何時變成了“梵淨山”。這大概只有去問當年的佛教高僧們了。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還使梵淨山成為一個原始古樸的生態王國。由於梵淨山的山體龐大且垂直高差大,形成了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原始基地。梵淨山不僅生長著滿山遍嶺的各種植物和棲息著各類動物,而且擁有黔金絲猴、大鯢(娃娃魚)、白頸長尾雉、雲豹等珍稀動物和全球僅存的“貴州紫薇”以及中國鴿子花樹(珙桐)等珍稀植物。梵淨山原始古樸的生物群體,成為了人類的一大財富,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保護價值。國務院於1978年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6年將梵淨山接納為全球“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的成員單位(中國只有5個成員單位)。梵淨山是幸運的,因為在地球的同緯度上,只有它還保留有如此原始古樸的生物群體。梵淨山的幸運,既得益於先人愛惜,也得力於當代人的保護。
印江,只不過是梵淨山腳下的一個區區小縣,異常閉塞,可是自明清以來,書法名家輩出,以題寫“頤和園”匾牌而名噪海內外的嚴寅亮就是傑出代表,印江成為了著名的“書法之鄉”。在梵淨山麓的兩個碑林中,你可欣賞到當代書壇泰斗趙朴初、啟功、沈鵬等人的墨寶。這裡還是一個富有革命傳統的山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貴州高原上的第一塊紅色根據地,即1934年由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創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黔東特區,就屹立在梵淨山麓的鄰邊幾縣。
梵淨山是佛教名山,是生態王國,是風景勝地,是一方淨土。誰不嚮往這么一個返璞歸真、怡養身心的人間仙境呢!
梵淨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存較為完整。梵淨山山清水秀,號稱有“九十九溪”,這些溪流匯成黑灣河、馬槽河等11條主要河流,呈放射狀奔騰而下,沿途多急流險灘,跌水瀑布。梵淨山是佛教勝地,“梵淨”二字,即含佛家超凡脫俗之意。自明萬曆年間開始,建梵剎廟宇,成為與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九華山遙遙相對應的佛教名山。
梵淨山中最珍貴的動物是黔金絲猴,因其背部有青灰色的毛,又稱之為“灰金絲猴”。梵淨山為世界上獨一分布區,據調查僅有500餘只,是世界瀕危物種之一。黔金絲猴的分布環境比較特殊,主要活動於保護區東北部松江縣境內,海拔1400—1800米之間;那裡地形崎嶇、林木茂盛。它以多種植物的葉、芽、樹皮和果為食,它們過著典型的群體樹棲生活。各群均由不同年齡組成,最強壯的雄猴任群體的首領,但各群體間互不往來,活動的地域範圍各不重疊,囿於固定的領地。對於受傷和死亡者則有搶屍習俗。
梵淨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據傳明代萬曆年間李皇后到山上修行,修建廟宇,普塑佛像,建立四大腳庵,開鑿五方道路,山上山下寺廟殿堂星羅棋布。敕賜鎮山印,號稱“古茶店”,古茶殿亦稱“承恩殿”,位於梵淨老山與金頂間的斜坡上,規模宏大。分為上、下兩個殿宇,上殿稱上茶殿,下殿稱下茶殿。半山有石牆,石牆正中有拱門,門框上嵌一塊石刻匾額,匾額上書“聖旨”二字,下書“敕賜承恩殿”5個大字。院牆和殿基均為塊塊板岩疊造而成。下茶殿的殘垣斷壁邊,聳立著一塊巨大石碑,碑高1.72米,寬0.98米,上刻“梵淨山茶典碑文”,計1400餘字,碑文是清代文人張鴻翔於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撰寫,文中描寫梵淨山的開山由來與幾番興衰歷史,生動地描繪了梵淨山壯麗的景色及朝覲的空前盛況。
梵淨山老金頂之下有明代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北京戶部朗中李芝彥撰寫的《梵淨山重建金頂序》碑文,碑高達2.9米,寬1.5米,共1394個字。碑文詳盡描述梵淨山的名勝風光,內容十分豐富,是梵淨山重要的文物。
九皇洞
位於梵淨老山之下,洞口石牆依石壁而建的九皇洞由石門入門,見一方整齊的在天井,爾後伸入洞內。扉崖的石牆上,刻有“洞天福地”四個大字,筆鋒雋秀。據說這裡是明朝萬曆皇帝的李皇娘修行的地方。
金頂的金刀峽上共建有三座飛橋相連,其中頂上的一座稱為“天仙橋”,為明代所建,長4米,寬1米,是從50千米以外運來的塊塊巨石砌成的拱橋。在金刀峽左右兩側的金頂絕頂,曾建有廟宇,分別為“釋迦殿”和“彌勒殿”。佛殿後的巨石,有的稱之為“曬金台”,有的稱之為“說法台”;金頂左側有“拜佛台”;金頂半山便是“捨身岩”;金頂半山還有觀音洞,洞內有石雕佛像。
金刀峽
兩側壁立的石壁上,曾開鑿有石梯,並有數十處凹穴和鐵索鏈條,便利於登峰者依附攀登。在老金頂下現存有兩塊禁山碑。碑高1米,寬0.5米,清代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十二月由巡撫部院、按察使兼管驛傳事麟慶、貴州布政司按察使李文耕為嚴禁砍伐山林、開窯燒炭以培護風水而立。碑文曰:“銅仁府屬之梵淨山,層巒聳翠,林木蔭薈,為大小兩江發源,思銅數郡保障,其四(周)附近山場林木,自應永遠培護,不容擅自傷毀……該處山場及附近四周一切山林木石,務須隨時檢查,妥為蓄護……毋許砍樹燒炭,以培地方而護風水……”這可能是我國較早的環境保護法之一。
民族民俗
在梵淨山麓,居住著土家族、苗族、侗族、漢族、羌等各族人民。在這裡,可以領略到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體悟到梵淨山區豐富深邃的人傑地靈。雄才輩出;現有藝術大師:丹卿。
旅遊信息
住宿
梵淨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此山頂建築較少,山上基本上沒有住宿點;為避免對環境造成更大污染,索道開通一天上下足夠時間。建議住在山下的酒店或者農家樂,價格也較實惠,在黃金周、節假日期間建議提前預訂住宿。
門票
2018年9月20日,貴州省發改委發布了《關於降低部分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的通知》。自2018年10月1日起,梵淨山風景名勝區旺季門票價格由110元/人降為100元/人。
特產
梵淨山特產有:
紫袍玉帶石、茶寨貢米、苦丁茶、岩蜂糖、鍋巴粉;根雕、奇石、盆景、豆腐乾、牛乾巴、社飯、米豆腐、榨蘿蔔、中華鱘、山麻魚、角角魚、山野菜、珍珠花生、蘿蔔豬等
最佳時間
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空氣不乾燥,四季無風沙,年平均氣溫15.3℃。其中,最熱的7月下旬,平均氣溫為24℃,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是4.6℃。降水季節都集中在5-10月份,遊客若在此時出遊,梵淨山上氣候多變,應帶上雨傘和較厚的衣裳。
線路
銅仁-梵淨山
銅仁至梵淨山旅遊專線投入8輛高級客運車運營,每天早上8點分別從銅仁市旅遊客運站和梵淨山環線上的桃花源景點排發班,形成對開模式,每兩小時一班;途經土家村寨雲舍、太平河漂流處、亞木溝、寨沙侗寨、黑灣河、梵淨山佛教文化苑、梵淨山生態植物園等7個旅遊景點景區,乘客可以乘坐專線旅遊客車在上述途經任一旅遊景點(區)上下 。
銅仁市道路運輸管理局正在研究銅仁至梵淨山旅遊客運專線的“一票通”措施,以後乘客往返上述7個旅遊景點(區),持票可以通乘該條線路任意客運車輛 。
重慶-梵淨山
坐渝懷鐵路到銅仁站下車,再從銅仁坐客車去梵淨山(時間大概一個半小時,車費大概25元)從江口方向走(如果選擇印江方面走要遠2個小時坐車)。梵淨山古代東南西北四條朝山道,現今主要建設開放的西線、南線,南線從江口縣黑灣河谷上山,8888級台階又號稱萬步雲梯,登山愛好者可大力挑戰;西線從印江縣棉絮嶺起步,沿山脊而走相對平緩。
廣州-梵淨山
從廣州去梵淨山要先坐火車到貴州銅仁或坐飛機,豪華大巴,在銅仁坐汽車江口縣,登梵淨山。梵淨山山門處有賓館。
長沙-梵淨山
先從長沙南站乘高鐵到貴州銅仁南站或在長沙西站乘長沙—銅仁的豪華大巴或者乘坐飛機直飛銅仁機場,現長沙每天有兩班長沙機場往返銅仁機場的直航班機,到達後轉乘汽車到江口或直接乘車去梵淨山。然後從北大門經護國寺可以到梵淨山中央景區。
貴陽-梵淨山
梵淨山休閒4日游(送鳳凰古城):
線路:貴陽-鳳凰古城-銅仁-九龍洞-銅仁-梵淨山-劍河溫泉-貴陽,或(貴陽北-銅仁南-九龍洞-雲舍-梵淨山)
交通工具:旅遊大巴,高鐵
住宿:宿鳳凰古城民居一晚、宿銅仁兩晚或宿銅仁、江口各一晚
景點:體驗鳳凰古城、九龍洞、太子石、蘑菇石、萬卷書、九皇洞、紅雲金頂、沐劍河溫泉
對於不同情況的遊客,可從以下線路中選擇其一:
1.江口方向上山,印江方向下山,特點是可以較為全面到領略梵淨山的風貌。山上4~5小時,下山1小時,現已開通纜車,單程票價90元/人。
2.印江方向上山,江口方向下山,適合輕鬆+挑戰的遊人。特點是上山較為輕鬆,且可飽覽美景,但下山要走近8000級台階,也非易事,一般情況,一兩天內腿不會打彎。山上2~2.5小時,下山可能2~3小時。
3.印江口方向上山,原路下山,輕鬆級,未開通纜車。山上2~2.5小時,下山1~1.5小時。
不管那條線路,都可選擇當日上下(如果一早開始爬山),或者在山上住宿一晚,第二天看完日出再下山。
推薦食宿
1.江口方向線路:
一般有兩種選擇:住縣城內,酒店賓館較多,還有眾多的農家樂可以體驗,江梵快速公路已經開通,30分鐘不到就可直達山腳;住黑水灣處的山腳和山頂,不建議住,費用不親民。
A.住山腳的一般為了早上爬山。山門早上6:00開,車子7:00才有,一般7:00開始進山為宜。
B.住山頂是為了早上看日出,一般晚上9:00之前進山都來得及,要看山門口有沒有車進,三人以上才行,除非包車。山頂只有一家旅館最多可住40人,2-6人間,公衛無淋浴,條件有點差,房價100-200/人,適宜攝影愛好者住。
2.印江方向線路:
自由,可住印江縣城,或者山腳的護國寺附近都行,也可住山頂,因為此線路較輕鬆,時間短,且縣城星級酒店和大眾旅館多。
遊覽攻略
門票價格
1.梵淨山門票定價:旺季:成人110元/人;半票55元/人
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票價:成人90元/人;半票45元/人
2.往返觀光車票價(單程減半):成人20元/人
3.索道票價:成人往返160元/人;成人單程上90元/人;成人單程下90元/人
優惠條件
1.門票免票範圍:現役軍人(憑軍官證、士兵證等有效證件);殘疾人(憑殘疾證等有效證件);高齡老人(年齡在70周歲以上的老人,憑老年證、身份證等有效證件);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身高1.1米以下兒童。
2.門票半價範圍:學生(在讀大、中專院校本、專科學生憑學生證等有效證件);老人(年齡60至69周歲的老人,憑老年證、身份證等有效證件);14周歲-至18周歲未成年人(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
3.觀光車免票範圍:身高1.1米以下的兒童免票,但須監護人陪同。
4.觀光車半價範圍:身高在1.1~1.4米之間的兒童。
5.索道票優惠:身高1.1米以下的兒童免票,但須監護人陪同。(江口方向有索道,印江方向暫無索道待建中)
線路攻略
武陵山脈之巔、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國家級保護區梵淨山位於貴州省東北部的銅仁地區,主峰紅雲金頂海拔2336米,最高峰鳳凰山海拔2572米。梵淨山山門距銅仁市80千米,距省會貴陽460千米。萬綠之源梵淨山四季皆美景,春天觀山花爛漫,夏天戲飛瀑流泉,秋天賞漫山紅葉,冬天游冰雪王國。
來梵淨山的交通方式及攻略:
省外:
火車 :華東方向的上海、杭州、寧波每天都有始發火車經過銅仁市;華南方向的廣州、長沙、桂林每天有始發火車經過銅仁市;西南的成都、重慶方向每天發往銅仁方向的始發火車非常多;到了銅仁火車站出站口就有前往梵淨山的巴士。北京、武漢、鄭州方向,昆明、貴陽方向坐火車必須先到株六鐵路線的玉屏站下車,再轉乘巴到銅仁汽車站,轉乘巴士至江口汽車站,再轉乘去梵淨山的巴士。湖南懷化市坐火車到銅仁火車站1小時。
汽車 :省外湖南的長沙、張家界、常德、吉首、鳳凰每天都有客運班車發往銅仁,旺季在銅仁汽車北站每天有多班客運車輛發往梵淨山。淡季需先坐車到江口縣汽車站,再轉車去梵淨山。
省會貴陽、凱里、都勻、遵義每天均有多班客運車輛發往印江,印江上梵淨山有直達的班車,到站後可乘坐觀光車上棉絮嶺之後步行上金頂,在棉絮嶺還可觀看萬米睡佛。
飛機 :銅仁鳳凰機場
自駕攻略
從印江縣城到梵淨山,是歷史最悠久的朝山道路,可追溯至唐宋以前;也是梵淨山西部黃金旅遊線,十里有古蹟、一步一景點。從這裡上梵淨山,旅遊公路直達山頂棉絮嶺,沿途道路平緩、視野開闊、風光旖旎。
印江河古稱思邛水,於是我們從古思邛縣(印江縣)出發,沿古思邛水,上古思邛山(梵淨山)。
沿途將經過亞洲第一垮之稱的“天下奇觀”、土司王朝治所的朗溪古鎮、傳承古四大發明的合水古法造紙村、世界紫薇王保護園、盛產貢茶的團龍民俗文化村、西南第一廟宇的護國禪寺、世界第一天然佛像的萬米睡佛,以及進入梵淨山核心區,看梵淨山生態王國的萬千林像、觀梵淨山古老的地質奇觀、拜今生與未來的釋迦彌勒佛主。
漫遊旅途景點
線路走法1:印江縣城—天下奇觀—郎溪古鎮—合水古法造紙村—紫薇王保護園—團龍民俗村—護國寺—棉絮嶺—十里生態畫廊—接引佛-滴水崖—蘑菇石群—金頂等。
線路走法2:江口縣城—雲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太平河漂流—亞木溝—世界最大金佛—黑灣河—坐纜車上金頂
1.印江縣城(睡美人擁抱的土家山城)
印江縣城四面群山擁抱,三面臨河。山環水饒,構築了這座美麗的小縣城。
縣城邊有高大山峰被稱為大聖墩,它三面懸崖、高聳入雲如寶塔沖天。細看它卻像最柔情的女子“睡美人”,她仰天安詳,長長的眼睫毛與高高的鼻樑,飄著一頭秀髮,沉醉在山上,與印江縣城相依相伴。
文昌閣-位於縣城西面,一座四方八棱七層,高達12丈的古塔。明朝嘉靖年間,印江知縣有感於文化的重要,始建該塔,以“文化”而“昌興”該地。文昌閣的興建後,印江文化同時也興旺發達起來,出了不少名人,古往今來,有書法大家,科學家等,也使印江成了聞名的“書法之鄉”。文昌閣是印江文化的圖騰!
2.天下奇觀(亞洲第一垮)
出得印江縣城,順印江河而上行2千米,進入山谷,忽然眼前橫亘著一座大壩,大壩上寫“天下奇觀”4個大字,這就是有“亞洲第一垮”之稱的大自然傑作。
3.朗溪鎮(夜郎王與土司政權)
“夜郎自大”是漢朝的故事,當時以現貴州為版土的夜郎國非常強大,所以敢“夜郎自大”。夜郎古國經常跟中原打仗。其中有一個夜郎王的名字叫“興”,對百姓特別的愛護,百姓也非常的擁戴夜郎王。
4.合水鎮造紙村(傳承蔡倫古法造紙文化)
走出朗溪鎮,離印江縣城20千米就到了合水鎮,三岔路口處往左是木黃方向,往右是梵淨山方向,繼續往木黃方向前行2里,有一依山傍水的村莊叫著蔡家坳。這就是有名的“蔡倫古法造紙文化村”。
5.紫薇王保護園(千年神樹、靈山奇石)
西線上梵淨山必經之地的永義鄉,在這個位於梵淨山腳的紫薇王保護園,生長著一棵千年紫薇樹。
進入保護園,首先看到的是一塊2米多高的大石頭,上刻“紫薇王”三個字,紫薇王三字邊上,有白色花紋形成中國圖騰“龍”,這是一條充滿活力向天飛翔的神龍。這塊石頭我們又叫做神龍石,專家考證,它已經在此生長了1380多年,很巧合的與我們印江縣的成立歷史相同。無愧於千年神樹之稱號。
其高大挺拔,悠久古老,世界獨有,據專家介紹,世界上只有在日本福崗有棵比它小一點的。所以舉世皆“稀”。
6.西山門(梵淨山的概述)
到達印江縣永義鄉的張家壩,來到梵淨山的西山門,山門上“梵淨山”3字由原中國佛協主席趙朴初先生所書。兩旁青山如黛,邊上小河清澈見底,我們已經進入梵淨山區。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淨山,同時在198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與生物保護圈網”,它長21千米,寬27千米,總面積567平方千米,位於印江、松桃、江口3縣交界地。
梵淨山10奇:奇山、奇石、奇樹、奇花、奇獸、奇風、奇雲、奇水、奇廟、奇光。
旅遊須知
1.要考慮好交通工具,是做大巴還是火車,還是自駕旅遊,準備好證件;
2.到梵淨山要提前考慮天氣,避開雷雨期。
3.要選擇一雙舒適的鞋子,準備好御冷的衣服;
4.想在山上留宿過夜的話,還需要準備一個帳篷;當然一般山頂都有建立旅館,客棧,便於遊客夜宿和休息!
5.如果不幸突然遇到暴風雨的話,最好是在下雨前不要停留在山頂,遠離懸崖邊。
6.秋季爬山或者在樹林裡遊玩可能會遇到一些蛇出沒,所以要提前帶夠藥品,消炎藥,感冒藥都需要備齊!
7.梵淨山屬亞熱帶氣候,尤其是入秋之後,早晚的溫差變化很大,而且經常有雷陣雨出現,所以要提前關注天氣預報。
2009中國避暑名山排行榜
貴州旅遊景點
貴州以貴山得名,簡稱‘黔’。貴州素有“公園省”之美稱,地處祖國西南,位於雲貴高原的東部。讓我們來盤點“公園省”的旅遊風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