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竹秀石圖

梧竹秀石圖

《梧竹秀石圖》是元代畫家倪瓚創作的紙本水墨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繪湖石挺立,高梧疏竹映帶左右,其中竹兩竿,怪石一塊。竹竿以中鋒運筆,從根至梢,粗細得體,濃淡相宜;竹葉順枝而出,用書中“撇”之筆法,濃淡相疊,以現向背。石則用淡墨皴擦,重墨點苔,圓勁渾厚。 此圖筆墨清潤,層次清晰,意境清遠。

畫作內容

梧竹秀石圖 梧竹秀石圖

該畫下部,畫幾塊怪石,最大的一塊端然直立,上面立有一塊柱狀瘦石。瘦石左凸右凹,下端有一空洞。

畫幅右側有作者自題:“貞居道師將往常熟山中訪王君章高士,余自寫梧竹秀石奉寄仲素孝廉。”並賦詩云:“高梧疏竹溪南宅,五月溪聲入坐寒。想得此時窗戶暖,果園撲栗紫團團。”

圖中右上還有張雨的題詩並跋:“元貞寫此紙,附老僕至蒲軒,即景書圖上”。

該圖鈐“句曲外史”朱文印、“幻仙”朱文橢圓印、“貞居”白文印、“句曲外史張天雨印”朱文印。另有清乾隆御題詩一首,鈐清梁清標、安岐及清內府、龐元濟等鑑藏印記共十八方。

創作背景

自北宋以來,竹石圖即成為文人畫家們詩酒之餘“墨戲”自娛的重要題材。這是一幅以梧桐、竹和秀石為內容的紙本水墨畫,是畫家倪瓚贈給友人張雨的作品。

藝術鑑賞

形象

《梧竹秀石圖》局部 《梧竹秀石圖》局部

該畫四周似是懸空,稜角頓挫分明。因石上的墨色深淺不一,更顯嶙峋怪異。怪石兩側各有幾叢嫩竹,婷婷玉立,竹葉婆娑。與竹相比,梧桐更為怪異,枝幹斑駁斷續似老樹,然而又不十分粗壯。樹冠很小,幾乎無枝,片片墨跡就形成了茂密的樹葉。全畫充滿蒼涼凝重的氣氛。

技法

這幅作品不同於倪氏其他作品,不是用乾墨渴筆,而是皴染結合,筆墨蒼潤,為畫家的變體之作。畫幅墨勾平坡,太湖石濃重瘦勁。梧桐筆法草草,用較乾的筆擦出樹幹,用側鋒點染枝葉,姿態朦朧,掩映於竹石之後,兩竿修竹一濃一淡,墨色變化豐富,極盡枝葉前後偃仰之姿。

名家點評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傅東光:此圖繪平坡瘦石,竹樹映帶,青桐婆娑,整幅“逸筆草草”,一揮而就,除樹幹坡石以乾筆皴擦外,秀竹與桐葉均用濕墨闊筆,簡淡卻不簡單的水墨表現出春夏之交雨後大自然的一種生機。

南通師院中文系教授姜光斗:《梧竹秀石圖》是倪瓚水墨竹石畫中獨具一格的作品。一般來說,倪瓚以用筆疏淡簡淨著稱,可這幅作品,卻構圖繁密,墨瀋淋漓,甚至連書法也採用歐陽詢體,完全是一種變格。

當代書畫家陳振濂:倪雲林既非專攻花鳥,他只是憑藉胸中一腔逸氣,又加以在墨竹方面稍有積累,發而為《梧竹秀石圖》,遂有如此的局面。其特徵是格調清新,氣息閒雅,但從技巧規範上來說,卻是未必十分周全的。

歷史傳承

此圖曾經《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大觀錄》、《墨緣匯觀》等著錄;經梁清標、安岐、乾隆內府、龐萊臣等收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重要展覽

2016年9月6日,“故宮藏曆代書畫展”在故宮博物院武英殿書畫館正式開展,《梧竹秀石圖》在其中展出。

作者簡介

倪瓚(1301—1374年),字元鎮,號雲林,江蘇無錫人。倪家為江南豪富。家築“清閟閣”“雲林堂”等亭堂館閣,收藏書畫極多。倪瓚自幼飽覽經史,工詩文,善書畫,諳熟音律。性情孤高,一生不做官。40歲前,過著富裕而風雅的名士生活。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他賣田產,疏家財,棄家隱遁於太湖。後半生的20多年,他浪跡宜興、常州、吳江、湖州、嘉興、松江一帶,寄居田舍、佛寺,或以舟為家,隨水漂泊;但仍勤於書畫,以寄情懷。正是這種跌宕起伏、放浪江湖的生活和他那抑鬱悲涼的心境,使他能突破前人成法,別開生面,在中國繪畫史上確立了自己的風格。倪瓚的作品,保存下來的較多,如《六君子圖》、《松林亭子圖》、《虞山林壑圖》、《幽澗寒松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