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壩鄉

梅子壩鄉位於馬邊彝族自治縣縣境西部,距縣城43公里。面積17平方公里,人口0.1萬。縣道過境。轄銅廠、梅子壩、瓦曲窩3個村委會。

基本信息

簡介

位於縣城西南部、無量山東南麓支系,紅河與瀾滄江兩個水系的天然分水嶺大營主峰南北兩面,跨東經100º55´-101º07´,北緯22º45´-23º18´,東與古城鄉接壤,南與普洱縣梅子鄉接界,西與景谷縣鳳山鄉相鄰,北與按板鎮相連,總面積257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地田壩街海拔為1490米,距縣城86公里,全鄉轄李家、瓦橋、岔河、田壩、勝利、三合、聯合、民強8個村民委員會,178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全鄉在冊2830戶12788人,實有2147戶8554人,其中農業人口8083人,占全鄉總人口的95%,轄區內居住漢、彝、哈尼、拉祜、傣、回、瑤、白、壯九種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62%,是典型少數民族雜居貧困鄉。

全鄉地勢中部高,南部低,海拔在1262-2260米之間,最高點為三合村大營盤主峰2260米,最低點為聯合村小鹽井高怕河1262米,兩地高差998米。年平均氣溫16℃,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但分布不均。
地處平陽縣中北部山區——系革命老區,總面積26.3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總人口15000餘人。梅源鄉經濟發展的三大優勢:一是山區資源豐富。擁有耕地面積7916畝,屬山丘陵地貌,是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區鄉。二是旅遊資源豐富,梅源的章公尖奇石,溪流縱橫交錯,山林生態植物齊全。三是勞動力供給充足,每年全鄉勞務輸出5000餘人。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在鄧小平理論及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的指引下,遵循“強基礎、優結構、靠科技、搞綜合、創特色”的經濟工作方針,充分發揮兩大擾勢,推動了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項事業全面、協調的發展。2001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26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362元。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為山區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後盾。水利、交通、信息、文化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梅源鄉第一期小流域治理工程完工,基本確保梅源鄉人民生活生產安全和農業灌溉的需要。錢梅公路、雙曹公路的通車,使梅源成為相連瑞安,南接錢倉的樞紐,各村也形成了機耕路交通網路。廣播、有線電視、行動電話基站相繼開通,梅源文化活動中心的開工改變了信息閉塞的局面,滿足了廣大農民的文化生活需要。溫州財稅希望國小、職業中學、梅源鄉文技校、嶺根國小的竣工使用,使梅源教育事業呈現勃勃生機。農業綜合開發日漸成形,為山區經濟的發展找到了有效途徑。各村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以創特色、優結構,興起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的農業綜合開發熱潮。

地理

位於太行山波狀復背斜東翼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其地層屬華北地台沉積類型,西部是石碳二迭系地層的剝蝕丘陵地貌和剝蝕——堆積丘陵地貌。地層由太行山東去依次出露為:奧陶系(O)、石炭系(C)、二迭系(P)、第三系(R)、第四系(Q)。大多區域為第四系覆蓋,主要由亞砂土、亞粘土及碎石組成;其成因類型較複雜,有沖積、洪積、坡積、殘積等。厚度變化不大,一般在50~70米,最大厚度近100米。
殷都區位於湯陰地塹北端的湯西斷裂與安陽斷裂的交匯處,湯西斷裂(青羊口斷裂)南起黃河北岸,經新鄉、安陽向邯鄲以北延伸,傾向東,長約90公里。安陽斷裂西起林縣姚村,經林縣河順、安陽縣許家溝向安陽以東延伸,走向近東西,傾向北,長約55公里,東西橫境而過。因本區地處多條斷裂交匯部,地質構造不穩定,故為地震多發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