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59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
1983年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
1987年獲南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主講《現代西方哲學》等課程。
1991年調入北京市委黨校哲學教研部任教。
1997年被聘為副教授。
200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
主講課程
教學方面,為各類領導幹部班講授的主要專題有:“當代西方宗教思潮評介”、“基督教與西方文明”、“思維方式與領導者的執政能力”、“現代西方哲學思潮評介”等;主要承擔的碩士研究生和研究生班系統課程有:《西方哲學原著研讀》、《西方哲學史專題》、《現代西方哲學專題》、《西方宗教哲學專題》和《哲學專業英語》等。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現代西方哲學、當代英美基督教哲學研究。任外國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指導教師。
主要貢獻
主要論文
“中國民主化進程的一個偉大嘗試”(《探索與發展——中國社會主義50年的光輝歷程》,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
“塞爾言語行為理論探析”(《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個別鄉鎮幹部在村委會選舉中的違規現象值得重視”(求是雜誌社《內部文稿》半月刊2000年第14期)。
“經濟發展的道德支撐——讀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
“試論蘇格拉底的人文關懷——讀《蘇格拉底的申辯》有感”(《新視野》2003年第5期)。
“普蘭丁格對當代英美基督教哲學的貢獻”(《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普蘭丁格認識論思想探源”(《新視野》2004年第6期)。
“淺論普蘭丁格的A/C模型”(《基督教思想評論》第一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理想國》中‘洞穴隱喻’的現代意義”(《北京日報·理論周刊》2004年10月11日)。
“從P1-TT-EE-P2想到的”(《學習時報》2004年5月10日);“螞蟻、蜘蛛、蜜蜂”(《學習時報》2004年8月2日)。
“笛卡爾培養心智的規則”(《學習時報》2004年11月22日)。
“分析的魅力:普蘭丁格對分析哲學的利用和改造”(《哲學動態》2005年第3期)。
“知識論的範式轉換——普蘭丁格擔保思想初探”(《基督教思想評論》第三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試論普蘭丁格宗教認識論的基本特徵”(《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2期)。
“新舊‘對話十誡’比較——斯維德勒對話思想初探”(合寫、《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主要著作
《普蘭丁格的宗教認識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村民自治——黃土地上的政治革命》(合作,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第1版、2004年再版)、《美學與市場經濟》(合作,副主編,華文出版社1998年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參與編寫,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主要譯著:《基督教信念的知識地位》(合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語言哲學》(參與翻譯,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競爭的衰亡——商業生態系統時代的領導與戰略》(合譯,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大屠殺後遺症》(合譯,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課題研究情況: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課題,題目為“當代英美基督教哲學中的認識論問題研究”;主持北京市委黨校校級調研課題,題目為:“努力提升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水平——以“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重建為例”。
獲獎記錄
2008年,“試論普蘭丁格宗教認識論的基本特徵”一文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8年《普蘭丁格的宗教認識論》一書獲全國黨校系統第七屆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