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風格
桑巴(samba)是音樂加舞蹈的混合體。音樂主要是由弦樂、打擊樂和歌手來共同完成,而舞者則負責舞蹈的部分。桑巴是巴西最具代表性的國家象 征之一。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桑巴,桑巴是歐洲白人音樂與非洲黑人音樂融合的產物。其實大部分巴西音樂都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產生的,比如我們熟悉的Bossa Nova,還有它的前身Choro和巴西爵士。一邊是隨著非洲黑奴登入巴西的黑人音樂,一邊是歐洲,尤其是德國和義大利移民的歐洲音樂,當這兩種音樂在里約熱內盧融合的時候,就誕生了我們所知道的桑巴。
我們常在電視新聞中看到的桑巴片段其實只是桑巴的一種風格,也是最為著名的一種風格,即里約熱內盧桑巴(Rio)。對於大多數巴西人來說,Rio就是桑巴的代名詞,而對於外國人來說,由於里約狂歡節的盛名,他們所知道的也往往是Rio。從里約向北到巴西的東北海岸巴伊亞州(Bahia),那裡的首府薩爾瓦多是巴西另一個因狂歡節而著名的城市。這裡當年是黑奴達到美洲的第一站,是黑奴交易中心,也是當時巴西的首都,黑人文化因此在這裡紮根發芽。這裡的桑巴風格通常被稱作Samba Afro和SambaReggae,因為R在葡萄牙語裡有時發音為H,因此SambaReggae更常見的叫法是SambaHeggae。
每年一度的狂歡節是桑巴音樂展示的最佳舞台,來自歐洲、全球其他地方以及巴西國內的遊客會在每年2-3月份擠滿里約熱內盧和薩爾瓦多──巴西的兩個舊都, 也是巴西音樂最重要的兩個發源地。著名鼓團或者桑巴學校的遊行演出是狂歡節的精華所在。里約的狂歡節其實就是各個桑巴學校一年一度的競賽,每個學校都會為這個比賽編寫並推廣自己的主題曲(Enredo,r為h音),進行大量的舞蹈和打擊樂排練,製作華美的演出服(Costume),一切只為了在那個長約1公里的著名的狂歡節大道上進行一次完美的演出。里約狂歡節以華麗、激昂、明亮、節奏超快著稱。2008年的里約狂歡節,有一個桑巴學校的演出達到了每分鐘140拍以上,對於舞者這幾乎是人所能達到的極限速度。而到了東北部巴伊亞州的薩爾瓦多,桑巴的節變得緩慢了一些,去掉了像Tambourim這種音色極其明亮的樂器,更富有黑人律動。這裡的遊行演出不是比賽,完全是娛樂,而且這裡是桑巴的真正誕生地,因拒絕商業化而使得狂歡節保留了更為傳統的面貌,所以很多人在體驗過里約的狂歡節之後更願意前往薩爾瓦多體驗那裡的文化與節奏,或者是去最古老的街區Pelourinho,尋找當年MJ拍攝They don't care about us巴西版MV時與著名鼓團Olodum合作演出的痕跡。事實上,直到現在Olodum每年狂歡節前後還會在那裡進行免費的公開演出。
巴西文化歷史地標
如前所述,狂歡節是個比賽,因此里約的數十間桑 巴學校會花一整年時間備戰狂歡節。比賽被分為六個等級,特別組(Special Group)和ABCDE組,只有特別組才有資格在那條著名的"桑巴大道"(Sambodromo)上,在90000觀眾面前遊行演出。這條長約一公里的路,每個桑巴學校走下來至少要用一個小時,因為隊伍實在是龐大,有3000-5000人的演出團隊和6至8台花車。
比賽分為兩天,每天六個學校。評審根據每個學校的舞蹈、音樂、服裝、故事編排和花車設計來評分。特別組的最後一名下一年降級到A組,而A組比賽的第一名則會升級到特別組。每個桑巴學校每年都會設定一個主題,所有環節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盡全力渲染。
2009年裡約桑巴遊行大賽的冠軍是Salgueiro。這所學校最早也是非裔巴西人展現自己舞台之一,但變成一個典型的精英鼓團,冬粉以中產為主。它在靠近里約市中心的區域擁有一個演出大廳,相比之下,其他鼓團的演出場所多位於貧民窟中,對遊客來說是相當危險的地方。
2010年狂歡節是我們的大年初二,2月15日,據說已經有電視台在談轉播權。或許我們有機會在電視上看到完整的狂歡節直播。
巴西音樂家
巴西人常說,巴伊亞州(Bahia)生了桑巴,卻沒有好好撫養桑巴。指的是桑巴在傳到里約熱內盧之後才逐漸取得了今日的聲望和地位,傳播到巴西各區,成為代表一個國家的音樂形式。1900世紀初,來自Bahia的桑巴隨著音樂家、匠人的遷徙來到里約,桑巴在和聲、節奏上受到了一些歐洲音樂流派的影響,比如軍樂隊、chorinho(即choro),結果1930年代前後,巴伊亞桑巴(Samba de Roda)發展成速度更快、聲部更複雜的桑巴,也就是現在著名的里約熱內盧狂歡節上能夠看到的桑巴。這種里約風格的桑巴迅速傳播巴西,同樣也包括桑巴的誕生地Bahia。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世界各地的非洲後裔掀起了反對種族歧視、宣揚自身價值的Black Pride運動。這場運動在美國的代表是馬丁·路德·金,在牙買加是Bob Marley和Reggae,而在巴西巴伊亞薩爾瓦多,便是桑巴雷鬼SambaHeggae。在里約桑巴之外,非裔巴西人發展出了能夠代表自己的狂歡節遊行音樂。
演奏桑巴雷鬼的鼓團基本上可以分兩種,一種嚴格由純正非裔血統的巴西人組成,帶有政治色彩;另一種是以黑人為主,允許其他人種(通常也是有色人種,白人很少見)加入,不帶有政治色彩。
1974年誕生的Ile Aiye(意為生命之屋)便屬於前者。他們是第一支演奏桑巴雷鬼風格音樂的鼓團,也是第一支黑人鼓團(Bloco Afro)。成立的第二年,他們首次參加了狂歡節演出。Ile Aiye創始人將早期的巴伊亞桑巴(Samba de Roda)與代表了黑人運動的雷鬼樂結合起來,為了區別於里約的桑巴,他們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放慢了節奏,去掉了Tambourim這樣的高音打擊樂器,歌詞中還充滿了與政治和社會相關的內容。雖然當時人們只是用Samba Afro來形容他們的音樂,但那實際上就是桑巴與雷鬼結合體的1.0版本。
Ile Aiye的出現是一個分水嶺,此後大量黑人鼓團在薩爾瓦多湧現,演奏Ile Aiye的節奏。Ile Aiye對桑巴的貢獻一個是引入了用兩隻鼓槌高速滾奏的4號低音鼓聲部,另一個是引入了軍鼓,在葡語裡叫Caixa,演奏一種融合了桑巴與雷鬼的切分節奏。不過相對於後來的桑巴雷鬼鼓團,Ile Aiye的節奏保留了更多的原始桑巴的風格和技巧,聽起來與早期(那時速度還沒有大幅度提高)的里約桑巴非常相似。
創建於1979年的Olodum被認為是桑巴雷鬼的真正創造者,他們也以此自居。1980年代早期,原Ile Aiye的指揮Neguinho來到Olodum,並發展出了一種全新的Repinique打法,用兩隻鼓槌高速不間斷打擊代替原來的一隻鼓槌一隻手的打法。新打法讓桑巴變得激烈、震撼起來,音量大大增加,速度越來越快,距離很遠便能聽到演奏。
Olodum是1980年代最炙手可熱的桑巴鼓團之一,幾乎所有其他非裔鼓團都演奏他們的節奏,到了1986年,SambaReggae這個詞第一次被用來形容Olodum的音樂。Olodum可能是巴西最有國際聲望的桑把打擊樂團,他們與MJ合作They don't care aboutus巴西版,與保羅·西蒙合作,巴西國內的著名音樂人就更數不勝數了。他們打擊Repinique的方式後來也得到了普及,就連Ile Aiye也在1990年代初也改用兩隻鼓槌打擊Ripinique。
年輕一代的鼓手現在巴伊,差不多30歲以內的亞,受到Timbalada的影響比較大。Timbalada成立於1994年,創始人為Carlinhos Brown,他為鼓團引入了一種瀕臨滅絕的樂器Timbau(一種由傳統手鼓演變而來的手鼓,音色亮,重量輕,便於背負遊行),鼓團因此得名並聞名。
Timbalada嚴格說來是一個舞台型鼓團,即Banda,而不是狂歡節時在街頭遊行的Bloco,他們的節奏融入了更多的非洲元素,在演出的時候使用較多的Timbau,這讓那個年代的年輕人開始瘋狂學習Timbau。Timbalada發展出了一些適合舞台表演的演奏方式、技巧,比如將三種低音大鼓Surdos和一個Repinique固定到一個架子上(類似於架子鼓),由一個人演奏。
巴西民間舞蹈
簡介
桑巴源於巴西,是一種民間舞蹈,在當地的狂歡節從Bajao到Marcha有很多種森巴舞。為了將森巴舞的特點表現出來,舞者必須歡快、煽情、激昂地表演。桑巴有著特有的節奏,其中以富有巴西特點的樂器著稱。現在很多健身房中也興起一種叫拉丁健身操的項目,這種運動方式已經不是某種單純的拉丁舞,而是利用了很多拉丁元素組合而成,經過簡化和操化而形成了一種綜合性很強的運動概念。比如說桑巴、恰恰、曼波都廣泛地運用到這種課程當中,讓大家可以在那熱情奔放的音樂中同時享受到身心的愉悅。
動作分解:左、右掃步。
1左腳左側邁步,髖關節由右向左劃八字,左手向左側打開伸直,右手劃一弧形扣肘從臉側劃下。
2右腳後側點地的同時放髖下壓,右手向後擺打開伸直,左手劃一弧形扣肘從臉側劃下。
3同1相反方向。
4同2相反方向。
如果你已經迫不及待地在摩拳擦掌了,可以去親身體驗一下拉丁舞給你身體帶來的不一樣的感覺。
基礎概念
·舞風:活潑的、濃厚的歡樂氣息。
·舞蹈方式:漸進式移動、定點式、曲折型舞步、遊行般、彼此環繞。
·節拍:2/4拍。
·每分鐘/小節:52~54小節。
·重音:在第二拍。
·升降方式:森巴舞的BOUNCE動作產生。
·動作特性:很“沉”的重心,兩點間瞬間的移動,高度柔軟性。
表現重點
森巴舞獨特的腳部BOUNCE動作,是由重心腳的膝蓋與腳踝彼此屈壓與挺直所產生的。每次屈壓與挺直的時間是使用1/2拍,而屈壓的角度又因舞步不同而不同,有時“稍有”有時“無”。另一難度動作為骨盤與臀部的斜刺。缺少了這兩種動作就難表現出森巴舞。森巴舞的移動須反應出一種"遊行"般舞伴彼此環繞的歡樂氣氛,並在移動或定點舞蹈時與觀眾互動。
桑巴的彈跳
森巴舞的彈跳所指的是什麼呢?森巴起源於巴西和嘉年華會舞有著膝蓋的壓縮與拉直的特色,產生彈跳的是因為骨盆收縮或者身體壓低,它被稱為"彈跳動作",它並不是真的向上和向下蹦跳的。
彈跳是如何形成的呢? 利用1/2拍將膝蓋下壓用另1/2拍將膝蓋拉直.我們把一個拍子分成二部分——1&,1代表第一個半拍,&是第二個半拍,問題是:要在1時彎曲膝蓋, 同時在&拍時把膝蓋拉直嗎?或者是其它的,對我而言較符合邏輯的是 踩1時膝蓋彎曲接著在&這個階段才把膝蓋拉直。
引用IDTA和ISTD這二本書的內容逐字做個比較。
IDTA (Laird):假如彈跳和節奏和腳的移速度結合在一起,節奏會形成"& 1 & a 2 & 1 & a 2"。將膝蓋拉直的動作是在&與接下來的1的1/4拍做。 換句話說,我們在 &拍時做膝蓋拉直所以一定會在1的拍子上做膝蓋壓縮。
ISTD:(新 ISTD Samba手冊):正常的彈跳是森巴舞特質,簡述在開始的1/2拍是稍微伸直,並在第二個1/2拍稍微彎曲,也就是數1的拍子時伸直並然後在&拍上做壓縮。
看了上面所以引用的資料恐怕是會造成讀者思維上的混亂,對一個專業教練.他們全都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似乎都不太理會書上所寫的,也因而不會被這些書的內容所困擾,許多人都這么說"把書放在一邊吧!"這對我來說似乎很難,在此說聲抱歉,只希望大家都能釐清混淆不清的是那些部分?我們正在使用兩種不同的技術,還是我混淆了,這二者之間有著相同的含意,誰能說清楚呢?
簡要說明:我們都了解到森巴的彈跳不是指如同(bopping)向上或向下跳,它是由森巴舞所創造出的森巴彈跳,是由骨盆的收縮和膝蓋拉直、產生的收縮力所形成的彈跳,請研究森巴的基礎:
何謂舞骨盆收縮和撤回,它所有的拍子數法都是以"1 a 2"進行。
Mr. Walter Laird's所著的書對於森巴的彈跳有精確清楚的描述,它的圖解對深入了解的更有很大幫助,即使在美國Reverse Basic的基本步比較普遍,我們還是應該忠於書本上所敘述的規範以"1 a 2" 計算方式做Natural Basic Movement.
歷史
·1905年Maxixe舞於法國巴黎發明。
·1914年前巴西人稱森巴舞為Maxixe。
·1925年歐洲引進了森巴舞,也舉辦森巴舞比賽。
·1934年間由於美國舞王Fred Astaire的「Flying Down to Rio」電影之故,英國流行了一種以Samba為形式的舞蹈稱Carioca。
·1938年Carioca傳至美國。
·1938年的巴西報紙「O Carapuceiro」的一篇文章中首度出現葡萄牙「Samba」一字,作者為Lopes Gama神父,意思為一種節奏、一種舞蹈。
·1939年的紐約萬國博覽會時期森巴舞放大光彩。
·1941年間由一位電影舞蹈名星Carman Miranda的推廣下廣為流行,尤其是「The Night In Rio」這部電影。
·1948年歐洲開始流行。
·1950年代由於一位具領導地位的英國貴族馬格麗特公主的影響,更具進一步的流行開來。
·1956年正式地在國際上普及流行開來,是受法國人Pierre Lavelle的影響。
森巴舞
森巴舞被稱為巴西的“國舞”。在拉美這個最大的國度,森巴舞之普及,有這樣的說法:人不分男女老幼,平時跳,節假日更跳;在舞台上跳,在大街上也跳;白天跳,通宵達旦地跳。每當激越的音樂聲起,人們總是激情難抑,不禁擺腿扭腰,跳將起來,如醉如痴,欲罷不能,欲休難止。
起源
森巴舞起源於非洲。“桑巴”一詞據說從非洲的安哥拉第二大部族基姆本杜語中的“森巴”演變而來。“森巴”原是一種激昂的肚皮舞。顧名思義,這種舞蹈以上下抖動腹部、搖動臀部為主要特徵。這是安哥拉最流行的一種舞蹈動作,後來隨著販賣黑奴活動的興起而開始向外傳播。從16世紀30年代到19世紀中葉的300多年中,葡萄牙殖民者從安哥拉和非洲其他地區向巴西販賣黑奴1200萬。在把黑奴塞進船艙運往新發現的大陸拉丁美洲的時候,白人奴隸販子擔心路途遙遠,黑奴在船艙中一窩幾十天,到岸時腿腳不靈便,賣不出好價錢。因此,他們就每天把擁擠在船艙中的黑奴趕到甲板上,以敲打酒桶和鐵鍋為伴奏,讓他們跳一通森巴舞,活動筋骨。這樣,殖民者本想增強黑奴這種特殊商品的競價力的舉動,就把這種流行於非洲的舞蹈無意中帶到拉丁美洲。
據考證,森巴舞最早流行於巴西的巴伊亞州首府薩爾瓦多一帶。這裡是葡萄牙人最早在巴西登入殖民的地方。他們在這裡辦有大量種植園和採礦場。被販賣到種植園裡和採礦場的黑奴,在繁重的勞動之餘,以跳這種家鄉舞苦中作樂。在以後的幾個世紀中,來自非洲的黑奴及其後裔同來自歐洲各地的白人接觸增多,同土著的印第安人逐漸融合。這樣,他們的舞蹈也就逐漸吸收了來自歐洲的波希米亞的波爾卡舞、來自古巴的哈巴涅拉舞和巴西當地流行的馬克西克歇舞的一些因素,逐漸形成現代的森巴舞。據記載,20世紀初,是巴伊亞州的婦女們將這種舞蹈帶到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從此,這種舞蹈開始從沿海流向內地,從貧民窟流向上層社會,從黑人、黑白混血的“穆拉塔人”傳播到白人中間。同時,一直以西班牙六弦吉他和尤克里里四弦琴為主伴奏的樂器,逐漸被裡約熱內盧貧民窟中的銅鼓、大鑼、鈸等打擊樂器所取代。1928年,巴西的第一座森巴舞學校“讓人去說閒話”在里約熱內盧建立。1932年,巴西舉行首次情人節森巴舞遊行觀摩比賽,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好評。從此,現代森巴舞很快就風靡巴西全國。
發展
森巴舞原是非洲土著舞蹈,原是一種帶有宗教儀式性的舞蹈。在16至18世紀間,葡萄牙人由非洲如安哥拉、剛果等地引進了大量黑奴至殖民地巴西,以取代巴西人與原住民不願做的工作,而黑奴也將他們的舞蹈帶入巴西。19世紀巴西黑奴的身體滾動舞蹈加入巴西土著舞蹈Lundu的身體搖晃動作,繼而加入由歐洲引入的花車遊行的嘉年華會舞步Copacabana混合而成稱Zemba Quecu,最後又混血了巴西舞Maxixe後才大略成形。
三十年代森巴舞傳入美國,由於它趣味性強,生動活潑。後來經過美國舞蹈專家們的提練和加工,在基本訓練,舞步規範及編排上不斷研究與改進,把它納為拉丁舞系列的五大舞種之一,並正式定為國際標準舞的比賽項目。每逢節日,巴西城鎮盛行狂歡,人們會跳起豪放而又帶點即興發揮的森巴舞蹈,因為它那節奏活潑,一重一輕,很快便流傳到歐美各大城市。
分類
①民眾性桑巴:舞蹈動作由舞蹈者隨著節奏即興創作。女舞者主要是小而靈巧的扭胯動作,男舞者除胯部動作外,常以腳下各種靈巧的動作變化來顯示自己的舞技。表演時可圍成圓圈而舞,也可一男邀一女在圈內表演,而其他人仍在原地隨跳,還可由一人領先,其他人在其後排成一行,由後人扶著前人腰,眾人按各種隊形一致做扭胯動作。
②表演性桑巴:女舞者扭胯動作結合大幅度的造型舞姿及各種步法的變化,同時根據舞蹈的人數創造各種隊形,男舞者手執各種打擊樂器邊擊邊跳。
常用樂器
Surdo
在SambaReaggae風格中已經衍生出5種音高的Surdo而在Rio Samba 中仍然是三種基本音高的Surdo。高音樂器Repinique
在SambaReaggae中,通常使用兩支塑膠鼓槌高速不間斷擊打,而在Rio Samba中通常用一隻鼓槌和一隻手來配合擊打,是領鼓者最常使用的樂器,負責呼叫一些配合和指揮整個鼓隊開始和結束。
Caixa
使用常見的架子鼓,用木鼓槌擊打,是鼓團保持速度穩定 的基礎,在Rio Samba中Caixa的音高通常被調到很高並且是擊打有彈簧帶的一面。
Cavaquinho
通常也被稱作巴西吉他,尺寸比吉他小得多,從這張圖片中就能看出來它的真正尺寸。
國標競賽
具韻律性與活潑性的森巴舞通常給比賽帶來相當大的興奮,其重點須有良好的身體平衡性,及在定點舞步和如Z形樣式移動的舞步中彼此正確分配運用,大體而言森巴舞是屬於漸進移動的舞蹈。而移動須如“嘉年華會遊行”式的漸進的圈式舞蹈,而定點式舞蹈時須與觀眾互動。改良過的國際標準拉丁森巴舞與會將人們帶入狂歡狀態的原始巴西森巴舞有所不同,不過仍保有“嘉年華會遊行”式和充滿活力的特點。
對競賽選手而言:高度靈活及柔軟性的身體為首要,而為如此強烈的律動身體,手臂具次等重要的平衡作用。高級舞者會正確地運用身體重量與地心引力,產生“很沉”的重心。選手須將重點放在肌肉的適度鬆弛和重心,生理及心理的緊繃均無法將活潑、熱情的森巴舞表現良好。
特殊貢獻人
Walter Laird與舞伴Lorraine對森巴舞匯整成國際標準舞的貢獻最大。
巴西人
在全世界人眼中,森巴舞是巴西的國舞,代表著熱情及多種族族群的藝術溶合,嘉年華會更是巴西人最重要的節慶,但巴西人對待森巴舞,就不如異國人對待森巴舞那么崇高了,因16世紀黑奴引進時所帶來森巴舞雛形的黑人舞蹈,因跳時身體有摩擦被列為“不入流”、“粗野”的舞蹈,屬於低下階層的,甚至當時殖民總督下令禁跳,再者,巴西政府對森巴舞有卓越貢獻的人並無獎勵,對森巴舞有歷史性之事及物也未予以重視。故在20世紀初之前的年代,巴西人如跳森巴舞就被視為遊手好閒、無賴等之輩,有時警方也會制止。
但在另一方面,原黑人的舞蹈具有宗教性、文化性的層面意義,因加入了巴西土著及歐式舞步,演變成多族群性的共同舞蹈,又其所用的敲打式樂器所散發出的豪邁,深深打動人心,而舞蹈的挑逗性與律動性,對巴西占大部分人口的中下階層而言,代表著是對現實社會不滿情緒的舒散,是男歡女愛的媒介,也是打發時間的休閒娛樂,更是慶典節日狂歡的工具,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在近四、五十年間國際社會接納森巴舞後,森巴舞的地位才在巴西國度里向上提升,不過巴西仍未將其列入高尚藝術之廳。
在中國
2006年5月份,中國第一支森巴舞蹈打擊樂團在北京成立,名字叫做桑巴亞北京。這個社團最初由藝術家Jimmy Biala和Leon Lee在2002年9月創建於舊金山,成員主要是在舊金山生活的亞裔,因此取名桑巴亞。
桑巴亞北京是一個立足於社區的非牟利組織,主要提供巴西傳統打擊樂舞蹈等相關的教育項目和專場演出,是中國唯一一支活躍於巴西打擊樂演、舞蹈演奏與教學的社團。2006年5月JimmyBiala(吉米·比亞拉)和李寶衍創辦桑巴亞北京。自此以來,桑巴亞北京從15人的小團隊擴大到有將近40多個學員的社區團體,提供了不同級別的巴西打擊樂和舞蹈課程。創始人JimmyBiala(吉米·比亞拉)與Leon Lee(李寶衍)的初衷是通過結合巴西鼓樂與亞洲舞蹈的形式為舊金山灣地區社區間搭建文化傳播的橋樑。2008年年底,桑巴亞北京通過了世界桑巴組織協會的認可,成為其會員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