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冬,貴州省地質局112地質隊工人何仁在岩灰洞發現動物化石。何自費向北京中國科學院發電報。中科院派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森水、吳茂霖與貴州省博物館曹澤田對此洞進行考察。並勘測了化石遺址和鄰近洞穴,作了短期的試掘。1972年冬,由張振標、王令紅、張銀運、吳茂霖等人組成野外工作隊,對岩灰洞進行系統發掘。掘出古人類牙齒化石、舊石器數件和用火痕跡,燒骨岩屑以及較多的哺乳動物化石。1979年9月版《辭海》載“桐梓人”條目:“桐梓人,我國古人化石。1972年在貴州桐梓岩灰洞發現,故名。所發現的化石為牙齒兩枚。地質時代可能屬更新世中、晚期。牙齒形態特徵:門齒粗壯,有發達的底結節,根尖圓鈍;前臼齒也顯得很粗壯。這兩枚牙齒的大小及形態特徵與北京猿人的十分相似,而與現代人顯著不同”。
據測定,時間位距今18~24萬年之間。用火痕跡的發現,佐證了西南地區早有古人類活動和用火的歷史。岩灰洞古人類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國考古史上20~29萬年這一階段環節無人類化石發現的空白。因此,岩灰洞被列為貴州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
硝灰洞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遺址
此洞為一石灰岩溶洞,洞口朝南,比今河面高出40米,海拔1700米。 近中遠中徑為9.3毫米,唇舌經為9.8毫米,齒根19毫米,呈黃色,石化程度深。 有石...
-
桐梓人
“桐梓人”是在中國南方洞穴中發現的早期智人(尼人)化石之一。1971年,在貴州省桐梓縣岩灰洞發現了大量的哺乳動物化石等材料。翌年,發現了古人類牙齒化石2...
基本信息 身體特徵 發現經過 考古資料 -
穿洞遺址
穿洞遺址為中國西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和稍晚的史前期遺址。在貴州省普定縣城西南約5公里的新寨村一孤山上。洞穴因南北對穿而得名。1978年貴州省博物館調查發...
詳細介紹 考古發掘情況 亞洲文明之燈 穿洞人類頭骨化石與人類起源 -
大洞遺址
大洞遺址位於中國西南部貴州省盤縣珠東鄉十里坪村,距縣城約49公里,是一處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大洞遺址屬於石灰岩洞穴遺址,洞口寬55米,高約40米,主洞長...
發掘經過 遺址組成 出土文物 影響 意義 -
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貴州省北部的遵義市綏陽縣,與貴陽市、遵義市、重慶市有國道、省道相連,距離綏陽縣城42千米,遵義市84千米。 截至2008年...
歷史沿革 地理環境 資源情況 形成演變 地質特徵 -
穿洞舊石器遺址
穿洞舊石器遺址,普定縣城西北,距縣城6公里。是一座孤山上的石灰岩溶洞,位於山腰間,洞口約20多米高。1981年和1982年,這個洞裡進行過兩次發掘,出土...
景點簡介 交通指南 美食 -
穿洞古人類遺址
穿洞古人類遺址位於安順以北26公里的普定縣城郊,是我國繼北京周口店遺址之後一次極其重要的發現。
簡介 歷史沿革 遺址簡介 -
普定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
普定穿洞遺址是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位於普定縣城西 5公里處的一座孤山上。洞高九米,長十八米。
簡介 遺址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