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桂平西山茶葉嫩條細,苗鋒顯露,色質青黛而呈光澤,湯液碧綠而清澈透亮。其茶味獨具特色,春茶清香,夏茶梨香,秋茶醇香,冬茶蓮香,滋味醇和,回甘鮮爽,飲後齒頰留香。
外在感官
桂平西山茶感觀必須符合下表特徵。
項目 | 指標 | |||
特級 | 一級 | 二級 | 三級 | |
外形 | 細嫩緊結顯苗鋒 | 緊結,壯實有苗鋒 | 較緊結,重實帶毫 | 尚緊結 |
湯色 | 嫩綠明亮 | 綠亮 | 黃綠明亮 | 黃明 |
香氣 | 幽香持久 | 粟香持久 | 有粟香 | 稍有粟香 |
滋味 | 嫩爽 | 醇厚 | 濃醇 | 濃尚醇 |
葉底 | 嫩綠、亮、勻整 | 尚嫩綠 | 黃綠、亮 | 尚黃綠、欠勻整 |
內在品質
桂平西山茶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富含多種維生素、胺基酸、茶多糖、皂甙類物質成份。
項目 | 指 標 |
水分/% | ≤7.0 |
總灰分/% | ≤6.5 |
粉末茶/% | ≤2.0 |
水浸出物/% | ≥36.0 |
粗纖維/% | ≤14.0 |
註:粉末茶為推薦性指標(碎茶篩孔徑1.60毫米) |
等級分類
鮮葉按嫩度、鮮度、勻度、淨度劃分質量等級。鮮葉分4個等級,應符合下表要求。低於三級以及劣變鮮葉不得用於加工桂平西山茶。
項目 | 指標 | |||
特級 | 一級 | 二級 | 三級 | |
勻度 | 勻齊 | 勻齊 | 尚勻齊 | 欠勻齊 |
淨度 | 好 | 較好 | 尚好 | 稍有老葉 |
鮮度 | 新鮮光澤,無機械損傷 | 新鮮光澤,無機械損傷 | 新鮮光澤,無機械損傷 | 尚新鮮 |
芽葉比例 | 單芽至一芽一葉初展,單芽為主,一芽一葉初展在20%以下 | 一芽一葉初展至一芽一葉,一芽一葉在30%以下 | 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一芽二葉在30%以下 | 一芽二葉初展和一芽二葉及同等嫩度對莢葉,其中對莢葉在30%以內 |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種植桂平西山茶樹的土壤由八大成土母質160個土種構成。有紅壤、赤紅壤、酸性紫色土、黃紅壤、紅壤性土、棕色石灰土、中性紫色土、沖積土、洪積土等9類。其中酸性紫色土占39.86%,赤紅壤占37.28%,紅壤占18.77%,洪積土占2.32%,中性紫色土占1.13%,其它占0.64%。土壤pH值大部分在4.5-6.5之間。土壤有機質大多在2-3%之間。有小丘陵、台地、中低山地和平原等地形地貌。
水文情況
桂平西山茶種植範圍內河流均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分鬱江、潯江及黔江三大流域,水力資源蘊藏豐富。市境內主要河流45條,河道總長992.95千米,集水面積4056平方千米。全市地表水總量38.533億立方米,地下水總量0.7331億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8.278億立方米(不包括過境水)。桂平西山茶種植範圍內水質優良,無人工污染和工業污染,十分適宜生產優質的桂平西山茶農產品。
氣候情況
桂平西山茶樹種植區域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光溫雨資源非常豐富。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39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為10.7萬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在21℃以上,大於或等於10℃的年積溫為7379.7℃,年平均無霜期長達354天以上,年平均相對濕度79.5%,年降雨量在1300―2400毫米之間,平均降雨量1715毫米。這是種植桂平西山茶樹的獨特氣候條件。
歷史淵源
桂平西山茶是廣西傳統名綠茶之一,因產於廣西桂平市佛教勝地西山(古稱“思靈山”)而得名,相傳由西山僧尼選育而成。它起源於唐代,到明代已聞名兩廣和湘、閩等地。
明代,隨著西山佛教文化的興盛,西山茶作為僧尼日常必需的饋贈禮品,在粵、湘、桂等地廣為流傳,享有盛譽。
到了清代,桂平西山茶被列為全國名茶,選為貢品,西山茶進入鼎盛時期。清光緒《潯州府志》載:“西山茶以嫩、翠、香、鮮為特色”。
民國《桂平縣誌》謂:“西山茶,出西山棋盤石、乳泉井、右觀音岩下,低株散植,綠葉鋪棻,根吸石髓,葉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氣芬芳,炎天暑溽,避地禪房,取乳泉水煮之,撲去俗塵斗,杭州龍井未能逮也。”
新中國成立後,西山茶在桂平西山洗石庵釋寬能、釋昌慧法師的努力培育下,有一定的發展,加工工藝得到進一步提高。
20世紀50、60年代,兩位法師先後三次將精製的西山茶敬寄給毛主席,毛主席喝了西山茶後稱讚:“好茶,可與龍井媲美”,並鼓勵“廣種名茶,發展生產”(有中央辦公廳回復函證明)。
20世紀80年代開始,桂平開始大力發展西山茶。
生產情況
截至2008年底,桂平市茶園總面積8000畝,其中投產茶園面積5160畝,茶葉年總產量達到323噸,實現茶葉總產值2584萬元。
2010年,桂平西山茶種植總面積1000公頃,年總產量2250噸。
產品榮譽
桂平西山茶在歷屆的茶葉博覽會及評比會上,獲得獎項達17項之多。原廣西茶葉學會會長陳愛新在《中國名茶志》廣西篇“桂平西山茶志稿”中對桂平西山茶有如下評語:“山有好景,茶有佳味”。
2010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桂平西山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桂平西山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的生產地域範圍為桂平市轄區內所有行政鄉鎮,即西山鎮、蒙圩鎮、石龍鎮、厚祿鄉、白沙鎮、南木鎮、金田鎮、垌心鄉、紫荊鎮、江口鎮、木樂鎮、木圭鎮、石咀鎮、馬皮鄉、油麻鎮、社坡鎮、尋旺鄉、羅秀鎮、中沙鎮、大洋鎮、羅播鄉、木根鎮、麻垌鎮、社步鎮、下灣鎮、大灣鎮等26個鄉鎮,414個行政村、7763個村民小組、1個國有林場。地理坐標為東經109°41′55″—110°22′48″,北緯22°52′02″—23°48′04″。海拔33.3—1313.6米。東鄰平南縣,南與玉林市的容縣、北流市、玉州區、興業縣接壤,西連貴港市港北區,北交來賓市的武宣縣、金秀縣。邊界線總長375千米,東西寬69千米,南北長104千米。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桂平西山茶樹種植產地環境質量應符合國家衛生標準,至少要符合《無公害食品茶葉產地環境條件》(NY5020—2001),土壤pH值在4.5-6.5之間,土壤有機質在2-3%之間。產地排水性良好,與四周荒山陡坡、林和農田交界處宜設定隔離溝。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品種以西山群體種(中小葉種)為主,以標準化生產保持其優良品質。
(3)生產過程管理:桂平西山茶生產者執行《地理標誌產品桂平西山茶》(DB45/228—2005)地方標準,對生產中使用的農藥、肥料進行嚴格規範,杜絕有毒有害投入品及物品的使用,確保茶葉生產安全,同時在生產中及時進行質量檢查,對農戶的化學品使用進行規範。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的規定:桂平西山茶採摘標準為一芽二葉,長度不超過4厘米。手工採茶要求提手采,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勻淨、不夾鱗片、魚葉、茶果和老枝葉,不宜捋采和抓采,採用清潔、通風性良好的竹編、網眼茶藍或簍筐裝鮮葉。採下的茶葉應及時運抵茶廠。採運過程中應避免重壓。鮮茶葉採下後要進行加工制茶,加工廠房的設計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的要求,加工環境應符合GB14881的規定。加工設備中不得使用含鉛及鉛銻合金、鉛青銅、錳青銅、鉛黃銅、鑄鉛及鉛合金材料製造的接觸茶葉的加工零件。新購設備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鏽油。加工人員要求必須持有健康體檢證,必須符合食品衛生法的相關規定。桂平西山茶是傳統名綠茶之一,加工工藝特別,按照“鮮葉—攤青—殺青—揉捻—初乾—攤涼—足火—提香—包裝—成品”的加工工藝流程加工。采後鮮葉須及時攤開,以散發水分及保持芽葉新鮮,然後及時加工。一般實行“三炒三揉”,即將鮮葉入鐵鍋翻炒殺青,殺青後須及時攤涼。然後以手捻成細條狀,再下鍋烘炒。如此炒揉反覆三次,以達到茶葉細緊、茶梗乾脆及氣味香醇的要求。
(5)生產記錄要求:生產過程建立生產檔案和投入品使用檔案,記錄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茶葉加工廠加工茶葉時必須建立桂平西山茶加工檔案,記錄加工茶類、工藝、數量、等級、時間和所用鮮葉的品種、數量、等級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