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茨學派

Architecture)。 Gien Stein

格拉茨學派(Grazer 'Schule'),和其密切相關的“運動”是“新格拉茨建築”(New Graz Architecture)。它以格拉茨城為中心,歸名於“格拉茨學派”。縱然其成員始終堅持這並不是個連貫一致的“學派”。

背景

這種新建築運動萌芽於1950年代末,亦不局限於建築領域,而是廣泛地與其它藝術門類關聯(當時格拉茨被稱為德語現代文學中心),代表了經歷法西斯壓抑之後的現代主義復興。它比弗蘭普頓所說的“批判地域主義”更早,又一直對定義施泰爾馬克地域特色興趣甚微,其建成作品風格極其多樣,從“Domenig”的幾近極至的表現主義到“Riegler Riewe”的極少主義都在其中。

1960年代是其初現的時期(1963年“Gunter Domenig”與“Eilfred Huth”開始其建築實踐)。開創性的那代建築師首先考慮的是,他們要去除“外省”的角色而尋求國際性的靈感。其中有許多人執業並任教於國外,直到其後格拉茨自身有了更好的環境才重新在此工作。也有的又一次搬離,而在本地設立事務所分支。有許多外國的優秀建築師格拉茨講學,名單堪為當代建築名人錄。

在所有這些建築討論中,只有後現代一支明顯缺席,或許是因其與維也納的強烈關聯。維也納格拉茨競爭關係亦是考察格拉茨新建築的一個重要參考點:前者視後者為外省,後者則覺得維也納建築師為傳統所束縛。1980年代,當地政治的變化帶給建築師更多在本地實踐的機會,格拉茨也因此有了驚人數量的優秀住宅建築。

在這個意義上,與其說新格拉茨建築是一個地域現象,不如視其為過去30年國際建築討論的縮影:在本地肥沃的土壤中,國際性的種子生長,雜交。格拉茨至少貢獻了4個有國際影響的建築事務所:Gunther Domenig及他以前的合伙人Eilfried Huth、夫婦組合Michael Szyszkowitz 和Karla Kowalski、Klaus Kada和Volker Giencke。

“格拉茨學派”這一措辭的推廣,得益於1980年代中巡迴於歐洲美國的一個展覽,展出的是13家事務所的作品。展覽圖錄名為Architektur-Investitionen: Grazer “Schule”, 13 Standpunkte。在內容簡介中,編者Dietmar Steiner指出,格拉茨“學派”是一個新聞事實,在媒體中被如此記錄;無可否認,它對建築雜誌具有新聞價值,它甚而是一個模糊定義的、可識別的“品牌產品”。編者進而承認,建築師們或許不喜歡這一標籤,但這一歸類決定了他們在建築討論中的角色,既國際性又回顧性地保護了其興趣領域。

另外在19世紀末,在格式塔研究領域,亦有國際知名的格拉茨學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