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教皇格列高里(利)十三世於1582年宣布改歷。先是一步到位把儒略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為格列歷10月15日,中間跳過10天。同時修改了儒略曆置閏法則。除了保留儒略曆年數被4除盡的是閏年外。增加了被100除得盡而被400除不盡的則不是閏年的規定。這樣的做法可在400年中減少3個閏年。在格列高里歷曆法里,400年中有97個閏年(每年366日)及303個平年(每年365日),所以每年平均長365.2425日,與公轉周期的365.2422日十分接近。可基本保證到公元5000年前誤差不超過1天。
歷史貢獻
公曆的前身是古羅馬凱撒修訂的儒略曆。根據儒略曆的規定,每4年有1個閏年,閏年為366日,其餘3年(稱為平年)各有365日。公元年數能被4除得盡的是閏年。儒略曆1年平均長365.25日,比實際公轉周期的365.2422日長11分14秒,即每400年約長3日。這樣到公元16世紀時已經積累了有10天誤差。可以明顯感覺到兩至兩分提前了。
格列高里(利)十三世為減小曆法計算誤差,與1582年進行曆法改革。今天世界各國用的公曆就是格列高里(利)十三世改革後的格列歷。曆法改革對農業生產、人類日常生活、科學發展等起到積極作用,歷史貢獻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