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莖
根狀莖粗壯,堅硬,粗7-8毫米,密被紫褐色的革質鞘。假鱗莖在根狀莖上通常相距2-3厘米,長圓形或近圓柱形,向頂端稍變狹,長6-12.5厘米,粗1.5-3.2厘米,乾後亮黃色,頂端生2枚葉,基部具數枚鞘;鞘乾後如竹籜,長5-8厘米,寬2.5-3厘米,背面具紫褐色斑塊,僅上端與邊緣無斑。葉
葉革質,長圓狀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13-19厘米,寬3-4.5厘米,先端近漸尖或略呈短尾狀,基部收狹為柄;葉柄長4.5-8厘米。花
花葶連同幼嫩的假鱗莖和葉從靠近老假鱗基部的根狀莖上發出,長16-32厘米,下半部為鞘所包;總狀花序長11-21厘米,疏生8-10朵花;花苞片倒卵狀橢圓形,長約2.5厘米,早落;花梗和子房長1.7-2厘米;花淺黃色至白色,唇瓣上有黃色和淺褐色斑;中萼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1-2.4厘米,寬6-7毫米;側萼片稍狹,背面多少有龍骨狀脊;花瓣線狀披針形,略短於萼片,寬2-3毫米;唇瓣近卵形,長1.6-2厘米,寬約1.5厘米,3裂;側裂片直立,半卵形,先端鈍;中裂片近長圓形,長6-7毫米,寬約4毫米。邊緣多少皺波狀;唇盤上有3條縱褶片,從唇瓣基部延伸至中裂片的下部,褶片具皺波狀缺刻;蕊柱稍向前弓曲,長約1.3厘米,兩側具翅;翅向上漸寬,在上部一側寬約1.5毫米。花期
花期3月。產地分布
產貴州南部(羅甸)、廣西西北部(鳳山、凌雲)和雲南西南部至南部(騰衝、西雙版納)。印度、尼泊爾、錫金、緬甸和寮國也有分布。 生於林中樹上,海拔約1600米。模式標本采於尼泊爾。藥用價值
來源
栗鱗貝母蘭的全草。性味
酸、澀,平。採集
全年可采。功能主治
潤肺止咳,消腫止痛,祛風除濕,行氣活絡,接骨。用於肺癆,咳嗽痰喘,咳血,風濕痹痛,疝氣疼痛,跌打損傷,骨折,外傷瘀血。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爛或研末敷。
栽培技術
繁殖用分株。要求溫暖、潮濕、半陰、疏鬆透水、耐久的栽培基質。常用泥炭蘚,樹葉。泥炭土加木炭栽培。並且溫室內盆栽或木框,越冬溫度10℃以上。生長期內多澆水和施肥。空氣濕度要達到60%。相關的種
與“栗鱗貝母蘭 Coelogyne flaccida Lindl.”相關的種有:禾葉貝母蘭Coelogyne viscosa Rch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