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藥名:柳白皮(《證類本草》)
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垂柳的樹枝或根部的韌皮。
採集:全年可采。除去栓皮及木質部,取韌皮用。
化學成分:含水楊甙及3.10~9.12%鞣質。
藥理作用:水楊甙有退熱作用。
性味:《唐本草》;"枝皮味苦,寒,無毒。"
功用主治:祛風利濕,消腫止痛。治風濕骨痛,風腫瘙癢,黃疸,淋濁,乳癰,牙痛,湯火燙傷。
①《唐本草》:"枝皮主痰熱淋疾;可為浴湯,洗風腫瘙癢;酒煮含,主齒痛。"
②《綱目》:"煎服,治黃疸白濁;酒煮,熨諸痛腫,去風,止痛消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外用:煎水冼、酒煮或炒熱溫熨。
選方
1、治瘧疾及風濕骨痛:柳枝去其木心及外面黃黑之粗皮,用其青色之皮,鮮用一兩至一兩五錢。水煎服。(《嶺南採藥錄》)
2、治走注氣痛,或風毒卒腫:白酒煮楊柳白皮,暖熨之。(《姚僧坦集驗方》)
3、治婦女乳癰妒腫:削柳根皮,熟搗,火溫,帛囊貯,熨之,冷更易。(《肘後方》)
4、治風蟲牙痛:楊柳白皮,卷如指大,含咀,以汁漬齒根,數過。(《古今錄驗方》)
5、治湯火所灼,未成瘡者:柳白皮細切,以豬膏煎以塗之。(《肘後方》)
6、治湯火灼成瘡:柳皮燒灰,以粉塗之。(《肘後方》)
7、治中耳炎:柳樹皮(燒存性)二錢,枯礬、冰片各一錢。共研細面,吹耳。(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