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城遺址[湖北恩施柳州城遺址]

柳州城遺址[湖北恩施柳州城遺址]
柳州城遺址[湖北恩施柳州城遺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恩施 柳州城遺址位於七里坪鄉州城村柳州城。柳州城原名椅子山,訛呼柳州城,南宋 開慶初年(公元1259年)至元世組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年)曾將施州州治移於此。

柳州城遺址 柳州城遺址

柳州城遺址

柳州城遺址

城內屬省、州級文物重點保護的宋城遺址、碑刻等古蹟眾多。柳州城依託其峻險秀美的山勢,優美的林場風光,濃郁的鄉風民俗,以及豐富的具有重大歷史、藝術、科學研究價值的文物古蹟而聞名於省內外,城內西瓜碑享譽國外。

地理位置及形勢

七里鄉是恩施城東郊的一個行政鄉。相傳很早以前,有人從恩施城的下官坡起丈量路程,經洗腳溪、公媳坡、礓碴子到此坪剛好7里路長,故名。該鄉屬恩施低山區,西南低,西北和東南高,中部有一道長山樑。它是恩施東郊較高的山頭,也是七里鄉中部制高點。站立山頭,俯視四周,七里鄉全境盡收眼底:溪溝河流縱橫,山槽坪壩交錯,良田沃土,山寨民宅,組成一幅壯麗的山河圖畫。

資源概況

柳州城原名椅子山,因山頂中間低平,四周較高,形如一把大圈椅而名。此山居高臨下,地勢險要,大有“一人把關,萬夫莫開”之勢。《恩施縣誌》(同治版,後同)載:“椅子山在城東十五里,宋開慶初,郡守謝昌元移州治於此,以據險要,亦名州基山,俗名舊州城,訛呼柳州城,土瓷器皿多出於此。”柳州城山體呈南北走向,南部是平地,北部是緩坡,東西兩面較陡,有一段呈懸崖峭壁,南北長4000米,東西寬800米,總面積3.2平方公里,山頂有大小山峰20餘座,其主峰海拔1001.5米。這裡山巒起伏綿延,泉水溝溪眾多,山頂建有東風水庫和椅子山水庫。山上植被茂密,華山松、馬尾松、油松、水杉、楠木等樹木鬱鬱蔥蔥。柳州城不但風景優美,而且山泉甘甜,清涼純淨,遠近聞名。地下資源也豐富。享有盛名的有陶土、耐火石、翻砂、煤、磨子石、磨刀石,先後建有耐火石材料廠、陶瓷廠、焦煤廠、採石場、打砂廠。這裡的磨子石,經民間工匠打製成石磨,曾作為民族工藝品贈送給外賓。

自七里鎮至柳州城,有長達4公里的鄉村盤山公路直達山頂,沿公路一線鑲嵌著南宋(公元1253到1276年)通天洞石刻、西瓜碑、州城遺址。驅車在公路上,漫步于山村小道,尋跡於文物古蹟之中,仿佛是穿過時間隧道,又返回到740多年前的南宋施州城。

文物古蹟分布

施州建治源於後周。前代在這一地區也曾設官建治,但僅是置於治所,在四川巫山、湖南沅陵、湖北荊州等“郡”轄下的“縣”級行政單位。自後周起,始在當地設“州”級單位,下轄“郡”、“縣”,並為後代因襲。施州的設定,使該地逐漸成為湘鄂川黔邊境地區重鎮。清《太平御覽》載:“北周建德二年,酋長向鄒四人相率內附,置施州。”“

南宋淳祐三年五月(公元1243年)庚子,詔施州築土城及關隘60餘所,地址即今象牙山及瑞獅岩,因山為之。南宋開慶初年(公元1259年),郡守謝昌元移州治於柳州城。《恩施縣誌》載:“謝昌元開慶元年四月乙酉知施州,自備緡錢百萬,米麥千石,築郡城有功,詔轉一官。”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遷因原址。相傳在遷州址時,有人曾將恩施城、大龍潭風景區、柳州城的土各一升,進行稱重比較,結果恩施城的土最重,加之臨清江,故決定遷回現址。

北周建德二年”即公元573年。另據《恩施縣誌》載:“東晉末,恆元子誕竄蠻中,自稱施王,築城監施水,號施王,子孫襲王,至後周保定初年(公元561年)始平之。以其地置施州,乃施王屯餘地。”“施王屯”又名蠻王寨,位於恩施城西2公里瓦店子,坐落於山間坪壩之中,東南北三面環山,西面臨施水有一出口。山如刀削,兩相傾斜,形如開然城牆。本世紀60年代以來,出土了大量瓷片、陶片和鐵器。隋唐五代各朝建治名稱更迭無常,宋設施州並創建土城,元仍其舊,明設施州衛,清設施南府,歷經1000餘年,逐漸形成了以恩施作為鄂西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