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小喬木。枝有刺,新枝扁而具棱。單身複葉,冀葉通常明顯,很少甚窄至僅具痕跡,單葉的僅1種(香櫞。但香櫞的雜交種常具冀葉),葉緣有細鈍裂齒,很少全緣,密生有芳香氣味的透明油點。花兩性,或因發育不全而趨於單性,單花腋生或數花簇生,或為少花的總狀花序;花萼杯狀,5-3淺裂,很少被毛;花瓣5片,覆瓦狀排列,盛花時常向背卷,白色或背面紫紅色,芳香;雄蕊20-25枚,很少多達60枚,子房7-15室或更多,每室有胚珠4-8或更多,柱頭大,花盤明顯,有密腺。柑果,果蒂的一端稱為果底或果基或基部,相對一端稱為果頂,或頂部,外果皮由外表皮和下表皮細胞組織構成,密生油點,油點又稱為油胞,外果皮和中果皮的外層構成果皮的有色部分,內含多種色素體,中果皮的最內層為白色線網狀組成,稱為橘白或橘絡,內果皮由多個心皮發育而成,發育成熟的心皮稱為瓢囊,瓢囊內壁上的細胞發育成菱形或紡錘形半透明晶體狀的肉條稱為汁胞,汁胞常有纖細的柄;種子甚多或經人工選育成為無籽,種皮平滑或有肋狀棱,子葉及胚乳白或綠色,很少乳黃色,單胚或多胚,多胚的其中有一個可能是有性胚,其餘為無性胚,種子萌發時子葉不出土。
分布
約20種,原產亞洲東南部及南部。現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常有栽培。我國連引進栽培的約有15種,其中多數為栽培種。主產在秦嶺南坡以南、包括甘肅省南端沿白龍江河谷、陝西省南部沿漢水河谷、河南省沿伏牛山至大別山南坡、安徽省南部沿長江局部地區,向東至扛蘇省太湖地區等地、約北緯33°以南至海南氣候較炎熱地方。但北緣地帶以寬皮橘類如朱紅橘、皺皮柑、黃皮橘以及自70年代以後逐步推廣的溫州蜜柑等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