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植物園的德文是“Botanische Garden”,由於門口的logo是一朵玉蘭花,讓人一直以為是它的意思是蘭花園。其實Botanic 是植物的意思,這個植物園,非常專業,它隸屬於柏林自由大學植物園藝系,因此該植物園就有點像科學實現室的感覺,比如復原不同地理區域的植被,比如幾乎所有植物都有不鏽鋼的標示,比如附屬的植物博物館內仿真的植物模型,簡直惟妙惟肖,門票只有2.5歐元。
柏林植物園位於西南施泰格利茨區,它是世界上收藏品種最豐富的植物園之一,園中共生長有22000餘種各類植物和花卉。在世界上所有的大型植物園中,德國柏林植物園可以稱得上是最重要的一個。
歷史沿革
柏林大萊植物園(Berlin-Dahlem Botanic Garden)的前身是位於辛伯格(Schoneberg)的一個示範農業園(Model Agricultural Garden)。示範農業園是在柏林宮(Berlin Palace)中的家庭菜園(Kitchen Garden)基礎上於1679年建立起來的,現屬於Kleist公園。幾任園長Johann Gottlieb Gleditsch、Carl Ludwig Willdenow和Heinrich Friedrich Link都是植物分類學研究的著名學者,為園區發展奠定了高水平的科學基點。在19世紀,大量植物引進到德國,尤其是來自德意志帝國地域的植物資源。因此,需要更大的地方來滿足植物園的植物收集和研究。近代植物分類學泰斗和植物地理學的權威——阿道夫·恩格勒(Adolf Engler)(1844~1930)在1889至1921年間擔任了大萊植物園33年的園長。在他的指導下,1897~1910年,新的植物園在大萊(Dahlem)落成,占地42公頃。雖然二次大戰對大萊植物園破壞很大,但大萊植物園的植物收集現仍達23000多種,並且植物園堅持以地中海植物和熱帶植物為研究重點,研究水平始終處於世界前沿。
大萊植物園以植物地理學研究而聞名。占地面積達園區三分之一的植物地理區由恩格勒設計,在1897~1904年逐步建成,栽培了6400種植物。園區按照世界植物地理區系規劃,分別栽培了代表歐洲、亞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的植物,堪稱是世界植物區系的縮影。園區道路蜿蜒曲折,在此可真切感受“世界植物一日行”。
樹木園和系統區是大萊植物園中面積最大的園區。樹木園的植物配置不以地理起源為依據,而是模仿自然的生境,把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組合。其中喬灌木種類有1800多種。當然,也可看到在花架上的藤本植物和月季亭的各種月季野生和園藝品種。系統區按照恩格勒分類系統布置了1000多種植物。在此可以直觀地比較同科植物的形態上的不同和顏色上的差異。
濕地植物區面積3000平方米,模擬德國自然濕地景觀,展示了濕地植物約200種,其中很多種類瀕臨滅絕,已納入德國植物紅皮書。盲人植物區,建於1984年,該區方便盲人通過聞香觸摸來欣賞植物的多樣性,也可以通過盲文來閱讀信息。藥用植物區面積3000平方米,按人體部位排列,可以發現230種藥用植物,並有詳細的植物名稱、藥用成分和藥效等信息。
除了上面的室外展區,大萊植物園還有16棟溫室,面積6000平方米。分別是:主溫室,建於1906/1907年,高23米,植物展示以植物地理區劃為依據,是室外植物地理區的補充;地中海和加那利群島植物及樹蕨溫室,建於1903~1908年。其他還有秋海棠溫室、經濟作物溫室、熱帶蘭溫室、濕熱帶植物溫室、熱帶蕨類植物溫室、鳳梨科植物溫室、古熱帶多肉類植物溫室、新熱帶多肉類植物溫室、南非植物溫室、食蟲植物溫室、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植物溫室、杜鵑茶花溫室、王蓮和沼澤植物溫室、季節展示溫室等。
規模
柏林植物園占地43公頃,建於百年前的1904年,園內有多個設有不同溫度的溫室,用來栽培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柏林植物園目前擁有各類植物2.3萬種,為世界第3大植物園。它是柏林人最喜愛的休閒、遊覽之地之一,每年接待遊客達50萬人次。
設施
在植物園中,有一個植物博物館、一個大型植物標本和化石展廳、一個科學圖書館和眾多新藝術風格的玻璃溫室。其中,一個名為“大棚”的溫室是世界上最大的玻璃房。
景點
熱帶植物館:巴西王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