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惠民

柏惠民是一個名人,生於1888年,字筱余,亦作效愚。陝西涇陽人,他讀書務觀大略,不計精熟,尤好閱新聞報章,與同里姚文山、高又明相友善,於1939年夏返涇陽故里靜養,次年3月21日逝世。

柏惠民(1888~1940)字筱余,亦作效愚。陝西涇陽人。父名柏森,系陝西巨富,
曾以重金延聘名儒為子教誨啟蒙。筱余後入三原宏道工業學堂學習。他讀書務觀大略,
不計精熟,尤好閱新聞報章,與同里姚文山高又明相友善,以學道經世為懷,常討
論古今興廢及中外時事。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經井勿幕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與高又明等聯絡革命人士,
在三原設立勤公社,為同盟會秘密活動據點,常由上海等地購買進步書籍、報刊,散
發渭北各縣,聯絡學校師生,宣傳革命。
清宣統二年(1910)春,井勿幕奉孫中山之命再次返陝策動革命,與柏會晤於柏氏
花園之水榭亭,同耀州宋向辰及高又明等十餘人召開秘密會議。會上推柏和井勿幕、
宋向辰、鄒子良四人為同盟會渭北會務總負責人,指導各縣革命工作;並決定由西安
同志聯絡新軍,渭北同志聯絡刀客,建立革命武裝,進行反清鬥爭,而所需經費大都
出自柏的家資。他曾出銀5000兩,由井勿幕、鄒子良等在馬欄山開設鐵礦,冶煉鋼鐵、
製造手榴彈;又出銀5000兩,推張奚若赴上海購買炸藥和宣傳品等。是年秋,柏和勤
公社諸人與西安焦子靜、郭希仁等在大雁塔秘密開會,擬定在三原臘八會期間起義。
因會員中急進和緩進兩派意見分歧,此議未行。同年省咨議局成立,柏被選為議員。
1911年2月,柏為避清政府迫害,攜款赴滬。途經洛陽,購買一批來復槍和梭鏢、
大刀,運回陝西備用。抵滬後捐銀8000兩,支持于右任主持的《民立報》開展業務。
他會晤與宋教仁、于右任、譚人鳳共同主持同盟會中部總會工作的陳英士,拿出萬兩
白銀捐助革命,尤為宋、譚所器重。廣州起義失敗後,旅滬學子紛紛退學各回本省推
動革命,柏每日接待陝、甘、川等省欲返籍學生,資助路費,安排行程;並組織青、
寧、陝、甘、豫五省同鄉會,聲援各省革命。孫中山對他竭盡全力辦黨務十分讚揚,
親書“博愛”二字贈之。他還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早年即在涇陽石橋鎮設立惠民國小,
在柏家村設效愚女子國小,免費供給榧⒂鎂摺⒅品輝諶枇⒂⑺闋ㄐ捫?堂、女子國小堂各一所,並捐銀一萬兩作為涇陽縣教育基金。他關心民眾疾苦,慷慨
為民解憂。當涇河泛濫成災時,他出銀5000兩救濟災民;旅滬期間,聞聽安徽沿江受
災,即捐銀3000兩,以賑災荒。
1913年春,柏聞宋教仁被袁世凱派人刺殺,憂憤成疾,遂改柏氏花園水榭亭為隱
憂亭,邀于右任題寫亭名,以寓懷念宋教仁之意。此時,他家在陝甘商號多處倒閉,
漢口所存貨物一炬無餘。國恨家事集於一身,致使語言錯亂,遂足不出戶。
柏家因資助革命,舉辦地方教育及社會救濟事業,先後捐資不下數十萬兩銀,竟
至欠三原忠信魁白銀三萬餘兩。因值荒年,生意蕭條,無力償還,忠信魁經理楊惠亭
勾結三原駐軍魏鳳樓等於1926年秋將其逮捕入獄,鐐銬俱上,苦痛備嘗。兩年後,經
友人多方周旋,以物作價,始還清此債。柏出獄後已患痿痹,手足麻木,病臥興平。
于右任曾往探視。楊虎城主陝時,給他以參議名義,月送薪俸,以維持其生活。抗日
戰爭初期柏在西安居住,雖貧病交加,仍關心國事,每聞捷音,欣喜若狂;若聞失地,
則拍案擊床。後因病勢日重,於1939年夏返涇陽故里靜養,次年3月21日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