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林村南端,臨江有一處占地約200畝的果園——滄桑園。這裡的柑橘樹株株呈蒼老之態,卻樹樹生光鮮之花。主人介紹,這裡是目前南充保留最完好的老品種廣柑(俗稱酸柑子)林。它占地面積大,且能正常開花掛果。2005年初,市上領導來此視察,驚詫於它的歷史與規模,遂為之命名“滄桑園”。此後不久,省上一位水果專家前來指導工作,給出了一個更為大膽的說法:它應該稱為南充柑橘種植史上的“活化石”,算得上南充柑橘種植的起始之地。
此後不久,青林村人就在滄桑園內立石勒銘,一塊“果州之源”的石碑矗立在園中。
翻檢史籍,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有“蜀漢、江陵千樹桔”的記載。方誌中記載南充舊城,也有西郊果山“層峰秀起,上多黃桔”的描述。而南充得名果州,是因為“唐武德四年(621年),南充因城西有盛產黃果(廣柑)的果山,於是定置‘果州’,即為‘果城’稱謂之始。”“離離朱實綠叢中,秀峰一帶相映紅”、“果山仙果秀天香,處處園金樹樹芳。”這些詩句都是對果山秋色的吟詠和讚美。至清代,果城柑橘生產一蹶不振。據《南充縣誌》記載,清人袁定遠在《八景詩》中敘述:“果山一片草離離,不是當年景物時”。張鳳嗣也留下了“埋沒黃桔荊棘里,空留山色慾齊雲”的感嘆。而王以豐則更為悲觀,他看到的竟是“不知柑橘歸何處,無數荊榛起暮煙。”由此看來,“果城無果”之嘆,古已有之。另據史載,在距今約180年前,南充城中一胡姓女子嫁往瑪瑙山(今高坪區石圭鄉境內)。她將城內廣柑樹作為嫁妝帶往夫家,由此,讓果州得名的廣柑,逐漸在嘉陵江東岸發展起來。原南充縣石圭鄉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被命名為“柑桔之鄉”,且居全省之冠。
由此看來,若說果州之源,古時當是果山,舊時疑為瑪瑙山。今天的青林人何以如此大膽,敢以“果州之源”自名?
在青林村,又有另一種解釋:嘉陵江源遠流長,青林壩因水而生。放眼當今南充,能以柑橘富民,敢以橙花開節,青林壩首當其衝,青林人引領潮頭。目前,南充地區保存面積最大、樹種最古老,同時還能產生經濟效益的,非這片滄桑園莫屬。當果山被城市的鋼筋水泥叢林所湮沒,當瑪瑙山因地處偏遠而人跡罕至,青林人民願意捍衛果城之美譽,高揚果州之大旗,立起“果州之源”碑,打出“果州之源”牌,是傳承歷史、弘揚文化,更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的彰顯和時代使命的擔當!
相關詞條
-
秋色葉樹種
秋色葉樹種是指進入秋季或經霜後葉色由綠色轉成其他顏色,並能使整個樹冠顯得鮮艷而優美的觀賞樹種。秋色葉樹大多屬於落葉樹,某些常綠樹種,葉片雖然也會變色,但...
基本介紹 類型分布 文化內涵 北方樹種 -
秋色[漢語辭彙]
秋色,是漢語辭彙,漢語拼音為qīu sè,指的是秋日的景色、氣象。也可以指的是與秋時相應的顏色,指白色。秋色又名“秋宵”、“秋景”,是佛山獨有的大型民間...
詞目 拼音 基本解釋 出處與詳解 中國著名景點 -
嵖岈山
嵖岈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遂平縣城西25公里處,為河南省首批風景名勝區、河南省首批地質公園、河南省18個重點景區和十大熱點景區之一。嵖岈山系伏牛山東緣余脈,...
位置境域 歷史風韻 地勢地貌 主要景點 景點故事 -
嵖岈山國家森林公園
嵖岈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河南省南部的遂平縣,嵖岈山屬伏牛山余脈,具有奇特的地質景觀,享有中州大地“天然盆景”之美譽,已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簡介 地質 景區 景區景觀 旅遊 -
南宮山
南宮山原名筆架山,是陝南名山勝水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位於陝西省安康市以南,屬巴山山系化龍山支脈,最高處海拔2267米。山上石筍林立,有石皆奇。其形怪異,其...
歷史沿革 基本簡介 佛教聖地 景觀風光 民間習俗 -
果諧
果諧是藏語音譯,“果”意為圓圈,“諧”意為舞。果諧流行在藏族廣大農村的村廣場、打麥場上,是農民民眾喜愛的一種自娛性的古老的民間歌舞,不用樂器伴奏(有的地...
簡介 跳法 人數 主要節日 歌詞內容來源 -
大洞山
大洞山位於江蘇徐州市區東北40公里賈汪區境內的大洞山,海拔361米,又名茱萸山、九十九頂蓮花山,屬淮陰山脈,周圍大小100餘山頭,幾乎峰峰有名,連成一氣...
大洞山介紹 由來 風俗 自助游 觀感體驗 -
女幾山
女幾山又名花果山,距宜陽縣城50公里,距九朝古都洛陽90公里,是吳承恩《西遊記》中花果山的創作原型。總面積18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1.8米,森林覆...
簡介 主要景區 地址 -
鶴頂山
鶴頂山,原名福鼎山,原屬福鼎境內,福鼎市因此得名,後由蒼南縣管轄,改名鶴頂山,位於浙江蒼南縣礬山鎮內。
概況 歷史 福鼎史話 交通 風力發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