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不枇沐,體生瘡腫。――《後漢書·濟北惠王壽傳》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枇 pi ,pī,bì; 8畫 ; 木部 ; 左右結構 ; 形色 ;

漢字釋義

釋義 字從木從比,比亦聲。“比”意為“等列”、“個個相同”。“木”與“比”聯合起來表示“木梳子”。本義:木梳子。引申義:梳頭。
(1)讀音bì: 櫛,篦子。
(2) 讀音 pi :用於雙字詞[枇杷]。常見的詞語有枇杷膏。枇杷(學名:Eriobotrya japonica;英文名:Loquat),中文古名蘆橘,又名金丸、蘆枝,是薔薇科中的蘋果亞科的一個屬,為常綠小喬木。 枇杷樹冠呈圓狀,樹幹頗短,一般樹高3至4米。葉厚,深綠色,背面有絨毛,邊緣成鋸齒狀。枇杷原產中國東南部,因果子形狀似琵琶樂器而名。
(3)讀音 pī:木名。

枇的書法

枇的書法

部首筆畫

部首:木 部外筆畫:4 總筆畫:8
五筆86:SXXN 五筆98:SXXN 倉頡:DPP
筆順編號:12341535 四角號碼:4291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6787

基本字義

1.〔~杷〕a.常綠喬木,葉大,長橢圓形,果實球形,黃色,味甜,葉和核可入藥;b.這種植物的果實。

詳細字義

〈名〉
1.“”。食器[ancient laddle for rice]
杵以梧,枇以桑,長三尺。——《禮記·雜記讓》
2.””。用篦子梳發[comb with fine-toothed comb]
頭不枇沐,體生瘡腫。——《後漢書·濟北惠王壽傳》

常用詞組

1.枇杷pípa
[loquat] 亞洲的一種常綠喬木,現被栽培於大部分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其果實可用

拼音是b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