疕

讀作bǐ。解釋:1.頭瘡:“凡邦之有疾病者、~瘍者造焉。” 2.瘡上結的痂:“痘瘡濕爛不結痂~者,乾撲之良。” 3.頭痛。

基本字義

bǐ ㄅㄧˇ

1. 頭瘡:“凡邦之有疾病者、~瘍者造焉。”

2. 瘡上結的痂:“痘瘡濕爛不結痂~者,乾撲之良。”

3. 頭痛。

方言集匯

粵語:bei2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to2 pi3 [梅州腔] bi3 [海陸豐腔] to2 pi3

English

head sores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卑履切《集韻》補履切《正韻》補委切,音匕。《說文》頭瘍也。《集韻》一曰頭痛也。《周禮·天官·醫師》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瘍者造焉。《注》疕,頭瘍。亦謂禿也。
又《博雅》疕,痂也。《字彙補》瘡上甲。
又人名。《前漢·功臣表》煇渠愼侯應疕。
又《廣韻》匹鄙切《集韻》普鄙切,音噽。
又《集韻》《韻會》普弭切,音庀。
又《集韻》篇夷切,音批。義同。

說文解字

頭瘍也。從疒匕聲。卑履切

說文解字注

頭瘍也。周禮醫師。凡邦之有疾病疕瘍者造焉。則使醫分而治之。注云。庀,頭瘍。亦謂禿也。從。匕聲。卑履切。十五部。

拼音是b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