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板壁岩海拔2610米,東距瞭望塔五公里,它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這裡被稱為“石林”和“野人的出沒地”。板壁岩上下箭竹林漫山遍野,叢叢簇簇密不通風,是天然的屏障。箭竹林間,怪石嶙峋,姿態迥異,最引人入勝的是北坡的一堵巨石,遠看似駱駝飲於綠洲,近看如玉樹上群猴蹦跳。板壁岩西鄰猴子石,東鄰巨鋸岩。猴子石似群猴嬉戲,巨鋸岩如巨鋸凌空,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將其塑造得維妙維肖,令人嘆為觀止。此處多次發現過“野人”毛髮、糞便、腳印、竹窩。腳印長24.5厘米,步履2.68米;毛髮的表皮及髓質形態細胞結構均
高於高等靈長目動物。糞便最大的一堆1.6公斤,內含果皮、昆蟲蛹等殘渣。竹窩是箭竹扭成,躺臥其上,如同靠背椅,可窺視遠方,經多方驗證,竹窩非人為,也非熊、猴等所為,而是比高等靈長目動物還要進步的奇異 動物所為。箭竹林間,時見怪石突兀而起,或高或低,千姿百態,無論觀其整體或局部,無論觀其正面或側面,形象神姿皆不相同,又都栩栩如生,最惹人注目的是北坡的一尊巨石,遠看似駱駝在綠洲上痛飲,近看如群猴在玉樹上嬉戲,細看像猴抱藤跳躍,或像母子相偎,或像戀人細語。還有的巨石像雛鳥張嘴,有的像偉人頭像。畫家,攝影家往往要在這尊巨石上耗費幾個小時。
野人的糞便最大的一堆重1.6公斤,內含果皮之類的殘渣和昆蟲蛹等,可推想其食物結構。最令人驚嘆的是野人窩,它們用20多根箭竹扭成,人躺其上,視野開闊,舒服如靠椅,經多方面驗證,此絕非獵人所為,更絕非猴類,熊類所為,它的製造與使用者當然是那介於人和高等靈長目之間的奇異動物了。
人文地理
板壁岩據傳是華夏始祖、神農炎帝在此搭架採藥、療民疾矢的地方。他在此“架木為梯,以助攀援”,“架木為屋,以避風雨”,最後“架木為壇,跨鶴升天”。神農炎帝是華夏文明開創者之一,後人將其豐功偉績列陳有八:訓牛以耕,焦尾五弦,積麻衣革,陶石木具,首創農耕,搭架採藥,日中為市,穿井灌溉。為緬懷祖先,頌其偉業,林區人民政府於1997年開始在神農架主峰南麓小當陽興建神農祭壇一座,塑其雕像於群山之中,但見牛首人身的神農氏雙目微閉,似思似眠,神農塑像與千年古樸相擁而立,景致渾宏,氣宇不凡,蔚為壯觀。神農架板壁岩人文歷史久遠,早在20多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此活動。秦漢以來,神農架地區分屬歷朝歷代鄰近州郡縣管轄(僅三國至隋初設綏陽縣),清代隸屬湖北省鄖陽府房縣及宜昌府興山縣。由於這裡谷深林密,交通不便,歷來為兵家屯守之地。唐中宗被貶為廬陵王后,命神農架山脈為“皇界”。清順治、康熙及嘉慶年間,義軍劉體純部及白蓮教軍先後在此屯守11年之久。革命戰爭時期,賀龍紅三軍在此建立蘇維埃政府。新中國成立後的上世紀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國家以採伐木材為主要目的著手對神農架進行開發,並於1966年修通貫穿南北的公路。1970年國務院以〔1970〕國發47號檔案,批准神農架林區建置,由湖北省直轄,行政地域由房縣、興山、和巴東三縣毗鄰區域劃出,國土面積3253平方公里。此後行政隸屬幾經變更,終於於1987年確定直屬省轄至今。
神農架板壁岩文化遺存眾似繁星,民俗鄉風淳厚質樸。陽日古剎淨蓮寺、九沖佛影天觀廟傳承佛教衣缽,川鄂古鹽道依稀再現南方絲綢之路的繁榮,殘存的木雕、石刻及民間刺繡顯示炎帝後裔五千年的智慧。在此發現並已整理出版的《黑暗傳》被稱為漢民族的創世史詩,從而打破西方關於中國沒有自己史詩的百年神話。反映秦巴平民喜怒哀樂的百代民風土家婚俗、打喪鼓、山鑼鼓、打火炮堪稱中原文化的活化石。神農架不僅是東西南北野生動植物種類的交匯地,而且是華夏民族四大文化種類的交匯地。以神農架為原點,西有秦漢文化,東有楚文化,北有商文化,南有巴蜀文化。神農架是一處文化窪地,各種文化溪流在這裡交融。神農架的自然條件和人文背景共同構成了神農架絢麗多彩的畫卷,雋秀如屏的群峰,茫茫蒼蒼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態系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宜人的氣候,獨特的內陸高山文化使神農架成為當今世界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淨土和樂園。地理環境
神農架板壁岩地處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受大氣環流控制,氣溫偏涼且多雨,並隨海拔的升高形成低山、中山、亞高山3個氣候帶。年降水量也由低到高依次分布為761.4 ~2500毫米不等,故立體氣候十分明顯,“山腳盛夏山頂春,山麓艷秋山頂冰,赤橙黃綠看不夠,春夏秋冬最難分”是林區氣候的真實寫照。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立體小氣候,使神農架成為中國南北植物種類的過渡區域和眾多動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帶。這裡擁有當今世界北半球中緯度內陸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境內森林覆蓋率88%,保護區內達96%。這裡保留了珙桐、鵝掌秋楸、連香等大量珍貴古老孑遺植物。神農架成為世界同緯度地區的一塊綠色寶地,對於森林生態學研究具有全球性意義。遠古時期,神農架板壁岩林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經燕山和喜瑪拉雅運動逐漸提升成為多級陸地,並形成了神農架群和馬槽園群等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地層。神農架位於中國地勢第二階梯的東部邊緣,由大巴山脈東延的余脈組成中高山地貌,區內山體高大,由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神農架平均海拔1700米。山峰多在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海拔2500米以上山峰20多座,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成為華中第一峰,神農架因此有“華中屋脊”之稱。西南部的石柱河海拔僅398米,為境內最低點,相對高差達2706.4米。
宋洛鄉里有一處水洞,只要洞外自然溫度在28攝氏度以上時,洞內就開始結冰,山縫裡的水沿洞壁滲出形成晶瑩的冰簾,向下延伸可達10餘米,滴在洞底的水則結成冰柱,形態多樣,頂端一般呈蘑菇狀,而且為空心。進入深秋時節,冰就開始融化,到了冬季,洞內溫度就要高於洞外溫度。
交通提示
神農頂風景區在神農架南部的自然保護區內,神農架的交通以公路為主。林區內的主要幹道有209國道,白果樹和紅花朵省道,酒壺坪和九湖區道相連。境內公路全長1300多公里、貫穿全區南北東西,並與襄樊、十堰、宜昌、興山、巴東等市縣公路聯成網路。
從武漢去神農架可以在新華路長途汽車站乘長途車,每天晚8:00有一班從武漢發往興山縣的臥鋪車,第二日早6:00到興山縣,票價為90元/人。興山有小巴車可到達神農架木魚鎮(60公里),每半小時有一班車,票價為10元/人。也可以從武漢坐火車先到十堰(晚上十點的火車,早上六點多鐘到十堰),然後到汽車站搭七點半的客車,中午就可以到神農架了。
景區交通 神農架景區內交通方便,早上7:30之前發出的各趟班車均經過各景區。如果錯過班車,也可以租小麵包車,價格大約在200元/天左右。
歷史遺產
板壁岩恰可以與人生的一個階段的際遇重合,它從簡單平淡的敘述開始,一片小的漫坡,立著稀疏零散或密集成組的石峰,此處一如既往地與俗世間人的想像作對,拔地而起的巨石,卻禿了頂端,且在頂上生了一層綠。那些錯落的石峰,又是鋒芒畢露,惟石峰的尖,卻斜生著,循著植被傾斜的方向指往天空,這就是構成了一個集體的氣勢。那石,是分層的,斜向層層的積高,它是地球的大書,記錄著十數億年神農架構成的秘密。也是這樣的石相,讓人叫成了板壁岩。
想像箭竹青蔥的時代,板壁岩是一任的竹浪波伏,而堅石如島,這景色在一個呈拋弧線的半圓形山頭上,端的給人生的夢一個異樣的情境,由最柔韌與最堅硬的物質組成一片風景,它仿若是一部地貌哲學,在天藍雲白的背景下,似乎可以與創世紀什麼的相關聯,而此處恰是野人出沒的地方。可是今時,遇到了箭竹枯朽,板壁岩便有了雙重的蒼悠,只有那傘形的巴山冷杉,間或從板壁岩間拔地而起,撐起一簇悠悠綠意。綠著的還有細葉黃楊、高山杜鵑、點地梅、崩芝麻等等,那崩芝麻,有一種神奇的果實,摘了握於掌心,它的莢會因手掌的溫度而自動炸開,崩出綠的小芝麻般的種子,故俗稱其為崩芝麻。崩芝麻的葉子可食,尤下在排骨或臘蹄子火鍋里,滑嫩而清爽。
走在板壁岩中,遇到一種小小的昆蟲,神農架人稱其為好蜂子,它是一種肉食昆蟲,它喜歡飛落到人的鼻子和耳朵上,它卻是不傷的人的,於人來說,比采蜜的蜜蜂還要善良。
此情此境,只道是十分的陌生,然漸往板壁岩中走去,又仿佛在記憶里,有過悠遠的經歷,像是有一部舊電影在腦海里放映,我們果真曾在此遊歷過?野人般的先祖,或先祖般的野人,在此留下過許多的痕跡,我把記憶移到蘇州園林,那裡不就是多了許多假石山而聞名世界么?如是蘇州園林,是否移植了先祖的記憶?待進入板壁岩風景中心,可見石峰林立,曲徑通幽,石峽走廊,石洞和石階,儘是一個天雕神琢的家園景觀。設若是在箭竹的繁盛期,漫山綠波拂搖,石林間幽然別致,所謂江南園林的別有洞天,恰是板壁岩的真實寫照。我不敢說江南園林一定是抄襲了板壁岩,然細觀之,江南園林與板壁岩的文化熔點是為同質,我想說的是,現代人的園林,一定是依據遠久的風景記憶符碼所複製。如是從物產與生存的關係來考證板壁岩,則不能排除板壁岩也是一個野人公園,這兒缺少果木,估計也較少有野人可獵的動物。假設野人是到板壁岩來戀愛與休閒,似乎也沒有什麼道理好駁,卻是今人至此休閒與戀愛,亦是可以體驗到人為自然之子,在天工般奇巧的風景里,愛情指數也是上升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