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濱州鐵路橋

松花江濱州鐵路橋

濱洲線哈爾濱松花江大橋(即原中東鐵路第一松花江大橋)是松花江上最早的鐵路大橋,也是哈爾濱的第一座跨江橋樑,它位於哈爾濱松花江畔史達林公園東側,濱洲線2.741公里處。同時也是哈市道里、道外兩區的分界橋。 2016年大橋改作中東鐵路博物館觀光步行橋,供遊人參觀遊覽。

基本信息

大橋歷史

1896年,沙俄通過《中俄密約》,攫取了在我國修築東清鐵路的權利。1898年開始測量、設計、修築松花江鐵路大橋。1900年5月16日正式動工;1901年8月22日全面完工;同年10月2日交付使用

松花江濱洲鐵路橋,哈爾濱人都親切地稱它為“老江橋”,並津津樂道。它自1901年落成至今,已經有117年歷史,其中故事多多。

相關介紹

提起“老江橋”,要先說濱洲線。濱洲線是指從哈爾濱到滿洲里的這段鐵路。濱洲線於1898年6月由哈爾濱、滿洲里同時相向開工。翌年春完成哈爾濱江北船塢(原松北站)以西20.14公里舖軌工程。1900年4月鋪軌到昂昂溪站。1901年11月3日在烏奴耳站接軌,全線長934.8公里。

濱洲鐵路橋 濱洲鐵路橋

松花江大橋是濱洲鐵路的咽喉。當時,建橋的資金主要來自實力雄厚的華俄道勝銀行。大橋於1900年5月4日舉行隆重的開工典禮,由於該橋是當時國內外為數不多的特大鐵路橋,開工時極為轟動。大橋共19孔,寬7.2米,全長1015.15米。橋墩為石膏白灰漿砌石,花崗岩石鑲面。負責大橋施工的是工程師阿列克謝羅夫,並招募來350名專業沉箱工人,從事橋墩基礎沉箱施工。18個橋墩上的橋桁梁是波蘭華沙鐵工廠製造,從俄國敖德薩港運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經烏蘇里鐵路運抵伊曼港,再裝船順烏蘇里江而下,溯黑龍江、松花江運到建橋工地,在現場拼裝架設。經一年又四個月的建設,於1901年9月19日告竣,10月2日臨時通車,1903年7月14日正式通車營運。

大橋落成之初,通過大橋的火車並不多,每天通過旅客列車一對,客貨混合列車一對,旅客幾乎都是歐洲人。建橋時鋪設的鐵軌是當時世界上最新型的鐵軌,每米32公斤。大橋通車後,橋上軌距隨濱洲鐵路多次發生改動。1935年3月,日偽收買中東鐵路後,於1936年8月1日將寬軌改成準軌。1945年8月,百萬前蘇聯紅軍進攻東北,因軍事運輸需要,又將準軌改為寬軌。1946年4月,前蘇聯紅軍撤退回國,東北民主聯軍接管濱洲線,又將寬軌改為準軌。

濱洲鐵路橋 濱洲鐵路橋

松花江鐵路橋,又稱哈爾濱中東鐵路橋。這個名字,總讓人聯想到它的歷史。中東鐵路橋是哈爾濱的第一座跨江橋樑,是橫穿歐亞大陸的中東鐵路的松花江鐵路橋。1896年,沙俄通過《中俄密約》攫取了中東鐵路修築權。中東鐵路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起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到旅順口,總長2478公里。如今通車一個世紀的中東鐵路,依然是連線歐亞大陸的重要交通線。它位於哈爾濱松花江畔史達林公園東側,濱州線(哈爾濱-滿州里)2.741公里處。

始建介紹

松花江濱州鐵路橋 松花江濱州鐵路橋

松花江鐵路大橋始建於1900年5月,1901年10月投入使用。該橋在俄羅斯橋樑專家、中東鐵路工程局橋樑總工程師連多夫斯基親自監督下,工程師阿列克謝羅夫負責施工。橋長949.185米,橋墩用花崗岩砌築,十分堅固。1962年7月,由東北鐵路工程局設計並進行該橋樑的加固工程,全部抽換8孔76.8米鋼桁梁,加設兩側人行道,加固11孔33.5米鋼桁梁,剷除17號橋墩身,9號橋墩用混凝土加固。

這座大橋見證了中東鐵路的通車,也見證了哈爾濱由幾個村鎮迅速發展為遠東文化經濟貿易中心的重要城市的過程,見證了哈爾濱在清末、民國、日偽時期、新中國的城市歷史。經由這座大橋進出哈爾濱的不僅有旅客、貨物,也有沙俄、協約國、侵華日軍的部隊,有中東鐵路初創時期的各國移民,也有十月革命時期的大批俄國移民。還有,中共早期領導人從這裡踏上通往“赤都”的紅色旅程。

這座大橋是沙俄侵占我東北領土、奴役我東北同胞的歷史見證。

大橋停運

1901年落成的濱洲鐵路橋,又稱哈爾濱中東鐵路橋,是松花江上最早的鐵路大橋,也是哈爾濱的第一座跨江橋樑,已經伴隨哈爾濱走過了113年。濱洲鐵路橋已於2014年停止運營,與其相鄰的哈齊客運專線松花江特大橋已投入使用。該橋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修繕後完整保留,成為冰城旅遊觀光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