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東﹑西洋的範圍與概念又有變化。明張燮成書於萬曆四十五年(1617)的《東西洋考》總結了長期以來舟師﹑水手的航海經驗﹐明確提出應以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汶萊一帶為界﹐來劃分東﹑西洋﹐《明史》基本上沿襲其說。這一時期東洋的範圍逐漸東移﹐原來的小東洋被稱為東洋﹐而台灣﹑琉球一帶則被稱為小東洋。至於元代稱為大東洋(爪哇島至馬魯古群島一帶)則被改稱為西洋的範圍。同時西洋的範圍亦漸西移﹐原來的大西洋(今印度洋一帶)被稱為小西洋﹐印度沿岸的果阿等地因被稱為小西洋國﹐而大西洋一詞則逐漸用以稱呼今歐﹑美之間的廣闊海域或地區。
隨著東洋﹑西洋範圍分別向東﹑西兩方推移﹐明嘉靖年間(1522~1566)開始出現南洋之名﹐專指中國正南方以外地區和海域。鄭若曾等所撰之《籌海圖編》﹑《海運圖說》已把今東南亞一帶稱為南洋。此後﹐由於東西方交往的增多﹐中國地理科學水平的提高﹐清末大東洋﹑小東洋﹑小西洋等名稱即漸廢棄不用。鴉片戰爭以後﹐東洋往往專用於稱呼日本或其附近的海域和地區﹐西洋則成為今大西洋一帶的專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東洋﹑西洋及南洋等名逐漸消失。
相關詞條
-
《東西洋考》
《東西洋考》,記述明代海上貿易的史書。所記東西洋泛指今東南亞地區。
主要內容 主要版本 歷史記載 史料價值 作者簡介 -
《明東西洋航海圖》
《明東西洋航海圖》,是首例中國古代航海總圖,縱158厘米、橫96厘米,帶有明顯的西方現代製圖理念,中國第一幅標有羅盤與比率尺的航海圖,,是中國第一幅準確...
概述 文物特點 重要意義 -
西洋
西洋是古代中國人以中國為中心的西部地域概念。明朝時期的西洋是指今汶萊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地區。“鄭和下西洋”、“西洋鏡”中的西洋就是此義。廣義西洋還...
古代概念 明朝時期 近代概念 -
東西洋考
《東西洋考》,明張燮撰。張氏龍溪(今福建漳州龍海海澄)人,萬曆二十三年(公元一五九五)舉人。書成於萬曆四十五年(一六一七),前有蕭基、周起元、王起宗三序...
介紹 簡介 -
鄭和七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總計七次。 在七次航行中,三...
事件背景 事件起因 事件經過 事件影響 事件評價 -
西洋服飾
元末明初西洋以蘇門答臘島西北的亞齊為界,以西稱為“西洋”。明萬曆以後的東西洋以汶萊為界,汶萊以西稱為“西洋”。歐洲和地中海出現不同的服飾文化特色。在各個...
概述 古代服裝 中世紀服裝 近世紀服裝 近代服裝 -
東西洋考每月統計傳
東西洋考每月統計傳,於1833年8月1日創刊於中國廣州。
簡介 報紙簡介 創辦背景 辦報目的 報紙性質 -
《西洋古董洋果子店》[2008年閔奎東導演韓國電影]
影片講述蛋糕店“Antique”的四位神秘男子的故事,展示了由西洋古董店改造的古風濃郁的場景,以及古樸的家具、飲食器皿等華麗道具和足以給人帶來感官刺激的...
內容簡介 演職員表 一句話評論 幕後製作 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