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鄭若曾,崑山鄭氏家族是在宋代隨朝廷南渡,始居崑山的。鄭氏世代為醫,世傳婦科最為著名,傳承至今將近九百年,已故崑山中醫院著名婦科專家鄭紹先就是鄭氏傳人。鄭若曾的高祖叫鄭文康,是明朝正統戊辰年(1448)進士,授大理寺,列入蘇州滄浪亭五百名賢祠。鄭若曾青年時期師從崑山大儒魏校,常與歸有光相互切磋學業。後來兩人分別迎娶了魏校弟弟魏庠的兩個女兒,又成為連襟。嘉靖十四年(1535),鄭若曾三十三歲考取秀才,後被推薦入國子監就讀,成為貢生。仕途失利後即歸居鄉里,潛心鑽研學問。然而他胸懷大志,凡天文地理、山經海籍無不周覽。嘉靖中期(1550年前後),東南沿海地區頻遭倭寇侵擾,官軍在御倭戰爭中紛紛敗下陣來。此時朝廷派胡宗憲任剿倭總指揮,此公廣招有識之士,由於鄭若曾平時善言兵事,自從倭患發生後,他就繪製了一些沿海地圖,由蘇州府刊行,為胡公所識,徵聘入軍中為幕僚,輔佐平倭事宜。之後鄭若曾撰寫了許多有關御倭方面的著作,還親自參加抗倭鬥爭。因平倭有功,朝廷授錦衣,鄭若曾沒有接受;胡公又推薦他去修國史,鄭若曾亦沒有答應。
歷史評價
各國軍事專家認為,鄭若曾無疑是明清兩代最重要的軍事家。說他重要,一是他身處倭寇最猖狂的時代,運用世界地理知識對日本及周邊國家開展深入而廣泛地研究,制訂了一系列御倭的方略,並倡導全民抗倭,最終與戚繼光、唐順之等共同平定了倭寇之亂,是當時最卓越的軍事家之一。其二,他的軍事著作如《日本圖纂》、《籌海圖編》、《江南經略》等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日本圖纂》繪製日本國圖和入寇圖,介紹日本歷史地理、語言及與中國關係史、倭船、倭刀、寇術等。特別是《籌海圖編》一書廣為流傳,甚至在日本、朝鮮等亞洲國家影響也非常大,此書記載了詳實的倭寇史料,並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中國近代海防思想。他反對拘守海港而不敢出洋禦敵作戰,強調“防海之制,謂之海防,則必宜防之于海。是個深知‘欲航行於大洋,必先戰勝於大洋’的卓越軍事理論家。”制定了海中戰法以攻船為上,其次則靠火器的作戰方案,進而訂立了五十條海防策略,從而確保了明中後期東南沿海的長期穩定。可以說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該書問世直至清末,沒有一部軍事著作能超越它。鄭若曾不但學識淵博,品行更出眾,深受江浙文人志士尊崇。他雖然一生為布衣,但他通過親身參加平倭與撰寫軍事著述實現了自己的報國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