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東華三院文武廟位於香港上環荷李活道,是香港開埠早期的中式廟宇及於開埠早期於港英政府批准下可以用中國方法進行“斬雞頭,燒黃紙”的宣誓及裁決華人之間的糾紛。文武廟亦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歷史及結構
文武廟始建於1847年,由華人買辦及地主譚亞財和盧亞貴等人籌建。自1908年,由東華三院管理。廟內香火極盛。四周有金色的神壇,供奉文帝“文昌帝君”和武帝“關帝君”的神龕。文帝手執毛筆,武帝手持利劍,還有包公和城隍。廟宇入口有牌匾顕出這座廟及廟內諸神的歷史。 廟內文物包括一個鑄於清朝道光年間1847年的銅鐘,及一台1862年的官轎。
文武廟的開放時間:每日上午8時至下午6時,免費入場。
典故
香港開埠初期,當時香港的法制還未完善,現在宣誓表示所作供詞並無虛言,祇須在監誓官之前舉手宣誓就可以,但在開埠之初,中國人宣誓的方法是燒黃紙及斬雞頭,那時法律承認這種方法有效,但指定要在文武廟內舉行。
1918年,曾有兩個大商人打錢債官司,雙方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法庭調解多次不能化解,於是只好讓他們到文武廟去“斬雞頭”。師爺、律師同時前去“監斬”。到了廟中,原告不肯先跪下發誓,被告也不肯跪下發誓,於是斬雞頭沒斬成,回到法庭,法官因原告不肯先下跪發誓,說明他心虛、理虧,反判原告有罪,被告無罪。此案當時轟動了整個香港。直至香港司法制度完善,這個宣誓的儀式才成為歷史陳跡。
攝太歲
攝太歲是在農曆春節至正月十五期間,在這幾天,文武廟的“攝太歲”人潮墟冚得很,很值得對民風民俗有興趣的人士去採風問俗。據我國傳統習俗認為,每一年都有一位神祇(太歲)掌管當年的一切凡間事務。有的人生肖沖犯了這位太歲,便是所謂“犯太歲”。犯太歲的人可能會流年不利或百事不順。為求心安理得,他們會到供奉太歲的廟宇,作個太歲福來化解,以求平安順遂,這便是香港人說的“攝太歲”。進入廟後,買一份太歲香包,在太歲符填妥犯太歲者的出生年月,上香祈求後,把太歲符交給廟祝,由廟祝將太歲符“攝”在當值太歲的腳下,功德圓滿了(但年底要回來酬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