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東莞水道北起石龍頭,流經石龍、石碣、莞城、萬江、道滘、厚街、沙田等鎮街,在沙田坭尾匯入獅子洋,全長42公里。
獲得美譽
東莞水道為國家四級航道,自然水深2米至6米,通航500噸級內河船舶,東莞水道河段通航條件好,水流優良,兩岸堤固路寬,是穿越東莞經濟腹地的水路大動脈,是全市航道等級最高,貨運量最大的“黃金水道”。
主要工程
2004年11月,我市啟動了東莞水道創建文明樣板航道工作,涉及項目有東莞水道航道整治工程、航道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和東莞水道兩岸護岸工程,總投資1.022億元。
目前,創建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東莞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已經完工,主體工程有炸礁、清渣、清挖散石、修補堤壩、打撈沉船、改造岸標、新建指路牌等工作,經過一年多的觀測,東莞水道整治後的效果非常明顯,水下暗礁已不復存在,全年航道安全暢通,航道維護水深保證率達100%,航標維護正常率也達100%,通航船舶26萬艘次,對比整治前增長30%,載貨量達到3900萬噸,對比整治前增長了18%,水運的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水道功能
東莞水道全長42公里,上接輸港供水的東江流域,下通出港貨輪的獅子洋,是穿越東莞經濟腹地的“黃金水道”。據統計,東莞水道的年均通航船舶達20多萬艘次,載貨量達3300多萬噸,大多與香港的港口貿易密切相關。
整治情況
為更好地利用和開發東莞水道的水利經濟資源,治理航道出現礁石外露的隱患,東莞市規劃用1年的時間,投資1億多元全面疏通河道,以及使水質由濁變清。同時,將設立航標遠程監控及航道信息系統,並在河堤兩岸植林披綠,建造人文景觀,使其整治成為“中國塞納河”。目前,該計畫的航道疏浚、清挖散石、堤岸拋石、補石壩、打撈無主沉船等工程已經展開。前來督導的廣東省交通廳負責人表示,因為它既有航道運輸功能,又有旅遊、觀賞價值,可望成為國家級文明樣板航道。
珠江三角洲水系
珠江三角洲,簡稱珠三角,是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東江入海時衝擊沉澱而成的一個三角洲,面積大約一萬多平方公里。一般來說它的最西點定義在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