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河

新會河

新會河又名會城河,是在明朝天順六年挖的護城河,現在的會城河東接江門河,西連潭江,貫穿會城的。

簡介

新會河又名會城河新會河又名會城河
新會河又名會城河,是在明朝天順六年挖的護城河,開通河道近10公里,供會城水上交通及五顯沖、倉邊街、騎虎沖等地排水泄洪之用,這是最初的會城河。現在的會城河東接江門河,西連潭江,貫穿會城的。會城河暢通後,河兩岸興建了很多店鋪。會城鼎盛時期,兩岸的店鋪有四五百間,主要經營食物,如蔬菜批發、魚欄、水果、柑皮等,其生意比城內還要興旺。全縣第一家動力碾米廠也設於河邊。河北過河南有驛前橋、募前橋(1930年建),還有四五隻橫水渡。抗戰期間,會城淪陷,城內外十室九空,會城河兩岸的批發市場陸續關閉,滻灣路的小碼頭已沒有乘客,會城人口由12萬銳減至1.8萬。解放後,會城河恢復了青春,曾浚疏河床,重修溝通南北的幾座橋。上世紀80年代還將會城河北邊臨岸一段破爛的長堤建成全長2.4公里、陸地面積1.5公頃的河濱公園。公園內因地制宜建有涼亭、石凳,栽種樹木及奇花異草,為市民營造了一個休閒娛樂的場所。
然而,由於生活和工業污染,致使會城河不斷淤塞,不但逐漸失去通航能力,而且河水變黑髮臭,河水臭期每年近300天。昔日可以洗衣物的清澈河水,如今變成臭氣熏天的墨黑臭水,不得不讓行人捂鼻而過。1996年底,新會政府開始對會城河進行綜合治理,並且投入巨資覆蓋了其中一段(如今的岡州大道路段),使昔日的臭水河終變成一條連線南北兩區的六車道道路。

珠江三角洲水系

珠江三角洲,簡稱珠三角,是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東江入海時衝擊沉澱而成的一個三角洲,面積大約一萬多平方公里。一般來說它的最西點定義在三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