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介紹
霞皋村是華亭鎮第二大村,是莆田城廂區華林工業園區的中心。
霞皋位於華亭東南部,傍福廈公路,離荔城七公里許。南與九龍山隔溪相望,北峙紫霞山。“霞”紫霞的霞,“皋”意指水邊高地,故取村名“霞皋”。 6000年前,莆田還是在一片汪洋大海中的一個小島,當中長滿蒲草,周邊大陸農民在島上種蒲草編草蓆和捕魚為生。這個島嶼當時就叫“蒲田”,而霞皋則是與島嶼隔海相望的一片高地,漁船可以經過霞皋駛到今天的后角。隨著地層變化,蒲田島逐步升高西與后角接壤,北與南山(後建的廣化寺)接壤後,蒲田的蒲字才去掉三點水變成今天的莆田。霞皋也就成為莆田的一個自然村 。
民間信仰
霞皋村古代主要有18姓,方、林、鄭、彭、陳、黃、翁、周、蘇、盧、崔、張、許、吳、徐、梁、桂、卓。
村里奉祀神明眾多,有田公元帥、都統聖侯、楊公太師、齊天大聖、張公聖君、崔府大媽、魯(“魯”字加“疒”旁)府大人、慈感天妃、通感明王等。
布局地形
1,霞皋八卦村 的形成。傳說:木蘭溪邊九龍山下九龍潭有九龍蟄居,九龍騰飛時霞皋前程無量。霞皋四周中有一環天然水系屏障,村中原有七座冊墩呈七星伴月狀朝向村中心,整體地貌酷似一條臥西朝東的大鯽魚,極像八卦太極中的“S”形。先民在村中建大宮,取名“巽離”,栽l 8畝松為魚鰓,建東、西兩座“靈應社”為魚眼,人工開挖外圳、內溝,形成三水環繞。繼之以“巽離宮”為中心,修八條主要村路呈放射狀四面八方展開,民房層層疊疊逶迤向外延伸,千姿百態,縱橫交錯組成99條巷弄、配99口水井。再建“精一堂”為太極眼,造“大媽府”為月,挖七個大窟為星星等等,組成嚴密逼真的八卦圖騰,整個構建氣勢恢弘,構思巧妙,令人拍案叫絕。莆田著名的“老游擊”詩人陳其臻先生曾賦詩讚云:“八卦誕生伏羲朝,古老辨證中華驕,霞皋境中巽離宮,莆田唯一八卦村。”
2,漢興閣歷史悠久
漢興閣即 “阿媽府”也叫“大媽府”,其實就是穩婆(崔媽)紀念宮廟。漢興閣 座落於霞皋八卦村的後巷,是為紀念2000多年前(漢朝)的穩婆崔媽。據史料記載,崔媽系春秋戰國末本郡仙遊楓亭人氏,出生於五月初五。相傳,她自幼聰慧穎悟,深得以染布為生的父母寵愛。長大後,能詩會畫,實屬閨中才女,出閣後得一異人傳授,熟諳接生醫術,她奪命在“虎口”,救生於路左,在方圓百里之內被百姓敬為在世神仙。 崔媽於秦朝初的某年八月十五辭世後,百姓感念其恩德,立廟奉祀,香火綿延至今。傳說穩婆的第某某代弟子曾在八卦村和附近的后角村為村民接生,因而建立霞皋漢興閣,和鄰近后角村的寶鄉殿。以紀念和祭拜安胎救產,送子保生,深得百姓愛戴的穩婆。
3,木蘭溪
霞皋村自古為莆田縣維新里,唐中後期始劃歸華亭鎮管轄,現屬城廂區華亭鎮管治。為華亭瀨溪以下(以上為溪頂,以下為溪下)近十個村莊的經濟活動中心。這裡背山面水(發源於德化縣戴雲山支脈的筆架山,自西北向東流經仙遊的度尾、大濟、鯉城、城東、賴店、蓋尾和莆田的華亭、城郊、渠橋、黃石、涵江等地區,至三江口注入興化灣。幹流全長168公里,集雨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里,是閩中的最大溪流,為全省八條主要水系之一的著名莆田母親河木蘭溪,就在霞皋村的東面),這裡環境優雅,背靠紫霞山,前依木蘭溪,屬木蘭溪九龍山與石門山間的沖積小平原。
歷史名人
1000多年(唐朝中期)前,華夏文明就出現在霞皋村,號稱神奇的霞皋八卦村。這裡姓氏較多,但以鄭、方、林、彭占多數,自古名人輩出,其中有宋朝的 方松卿、方信儒父子,也有宋朝的禮部尚書林英(悅) 的後代,還有明代的方良永、方良士兄弟。及清代的郭進士等傑出人物,近代還有如台灣省莆仙籍校長聯誼會理事長彭文水等優秀人物。值得一提的還有明朝時期,老家在莆田新度港利村的朝廷刑部尚書彭韶將軍(彭韶,字鳳儀,號從吾)墳墓就在霞皋竹林寺後面,其緣由也需考證。
發展前景
霞皋村地勢平坦,交通便捷,離市區僅7公里之遙,區位優勢凸現,成為城廂區華林工業區的中心地帶。轄區內已擁有郭氏、肖大媽、萬邦電子、力奴等上規模、有實力的企業90多家,項目集聚效應十分明顯。現在全村擁有250多家企業,其中在石獅的企業就有220多家,工業年總產值高達4.5億元。開發區的繁榮吸納了外來工12000多人,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異軍突起,如今全村有各類商場、超市、店鋪460多家,單商飲服務業年均總收入近1000萬元。建築業、運輸業的年收入也有1000多萬元,村財年收入2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約8600元。霞皋村發展之快,變化之大。除了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富民政策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外,還得益於霞皋人能把握機遇,敢於人先的發展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