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源
東河高蹺燈始於清光緒34年,之前,原上新村荒無人煙,自江西籍徐、陳兩大姓落戶此地,後逐漸發達,並漸漸發展為豪門望族。為展示富有,祈福平安,開始引進高蹺燈藝術,當時的高蹺高度僅為1.5米左右。之後,徐、陳開始衰敗,董氏逐漸壯大,並將高蹺這門藝術傳承下來,此時的高蹺高度已發展到2米左右。
特點
經過100多年的傳承演變,東河高蹺被注入了更多 的鮮活元素,將“驚險、奇特”元素髮揮到了極致。驚險就是:表演者所用高蹺一般在2米左右,在不藉助任何保護設施情況下,能在高蹺上完整表演“西遊記”、“高蹺馬燈”、“丑旦”、“請財神”、“打漁佬”、“武蹺”和“抬和和”等節目;奇特就是:表演者年齡跨度大,最小的只有3歲左右孩童,踩著1米左右高的小蹺,模仿大人表演各種動作;最大的有70多歲老者,踩著近2米的高蹺,還能表演跳蹺、踢腿等高難度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