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蘇聯在歐洲東部擴大邊界建立的防禦德國侵略的防線。
情況
30年代後期,蘇聯面臨納粹德國侵略的威脅,力圖改善西部邊界的防禦地位。德國入侵波蘭後的1939年9月17日,蘇聯發表聲明,稱波蘭國家已不復存在和要保護波蘭境內的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遂出兵波蘭,占領波蘭東部並將其併入蘇聯。通過1939年10月—1940年3月的蘇芬戰爭,蘇聯取得芬蘭部分領土,獲得漢科半島租借權。1940年6月,蘇聯分別照會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提出改組政府和讓蘇軍自由通行等要求,得到同意。7月,三國舉行選舉,成立蘇維埃政權,要求加入蘇聯,被接納。同年6月,蘇聯照會羅馬尼亞政府,以羅馬尼亞統治集團的政策嚴重威脅蘇聯西南邊界的安全等理由,要求把比薩拉比亞“歸還”蘇聯,把北布科維納“移交”蘇聯。羅馬尼亞政府接受蘇聯要求,蘇軍占領上述地區。東方戰線的建立使蘇聯共增加領土46萬多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萬,西部邊界向西推進約300—400公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禦空間,改善了戰略地位,在蘇德戰爭中起到有限的作用。東方戰線的建立反映了蘇聯的大國沙文主義,有損於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