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和適應性
東方山羊豆,豆科山羊豆屬,多年生豆科牧草,分藥用和飼用兩個種,本文敘述的為飼用東方山羊豆。1932年,全蘇飼料研究所由高加索山區野生東方山羊豆經栽培馴化,逐漸成為高加索地區森林草原帶的一種新型優質牧草。目前,俄羅斯已有5個東方山羊豆育成品種,已在前蘇聯6個加盟共和國的33個地區栽種,並被引進到加拿大和中歐的一些國家。東方山羊豆在俄羅斯全境都可種植,俄羅斯的種植面積超過70萬公頃。東方山羊豆抗逆性強,能在-40℃--25℃的低溫下,安全越冬;耐水漬14天以上;抗旱能力強,在早春乾旱條件下,產量比其它牧草高,適宜在降雨量為400-450mm的地區種植;對土壤要求不嚴,喜微酸性、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透氣性好的鬆散濕潤的土壤,也能適應pH值4.5左右的酸性土壤;東方山羊豆抗病性強,抗真菌、病毒和細菌性病害,抗昆蟲、線蟲等侵害能力強。
形態特徵
東方山羊豆莖直立,中空,莖硬度中等,叢生,株高140-175cm。根系發達,主根深60cm左右,第一年生長主要發育根系,形成2-18個根櫱,水平生長30cm,在土壤形成根莖。總狀花序,每個枝條有30多個花序,花為紫色和白色。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臘質,光滑。果實為莢果,似馬刀型。種子腎型,黃色或黃褐色,種子長度與著生位置有關,千粒重6.1克。栽培技術
① 整地及播種技術:整地時,首先看前茬作物是什麼及土壤本身的特性,一般進行耕翻,耕深20-25cm,通過耕翻來疏鬆耕層,翻埋地表殘茬和病、蟲繁殖體。然後進行耙地和鎮壓。東方山羊豆播種前,擦破種皮,接種專用的根瘤菌劑(拉斯脫利芬),要求在黑暗條件下進行接種。當地溫在6-10℃即可播種,10-12℃較理想,在俄羅斯5月中下旬播種。東方山羊豆生產田,行距15-30cm,一般30cm為宜,播種量35kg/hm2;種子田,行距40-70cm,播種量7-10kg/hm2,
播種深度2厘米左右。東方山羊豆既可單播,又可與禾草混播,又可與其他作物(土豆、蔬菜)間作或套種。
② 田間管理技術:除雜草:東方山羊豆第一年生長緩慢,容易受雜草侵害,防治田間雜草非常重要,當行距(40cm)較寬時,用機械清除行間的雜草;行距為15cm,當雜草高於東方山羊豆時,用機械只刈割雜草,刈割幾次後,雜草就會死亡。防治田間雜草也可施用化學除草劑,每公頃施用1千克的捷弗蘭,可除掉60-70%的田間雜草。播種後第二年,東方山羊豆生長旺盛,雜草很難與其競爭,不用除雜草。
施肥:在秋耕時,施用60-90t/hm2的有機肥。播種後,每個生長季節可施氮肥三次。每公頃施氮肥30-60千克,最大施肥量120千克/公頃,磷鉀肥在秋天基耕時施入,每個生長季節只施一次,秋季不次於九月上旬,磷肥50千克/公頃,最大量不超過60千克/公頃,鉀肥60-120千克/公頃。經過接種的東方山羊豆,隨著根系的生長發育,固氮能力逐步提高,對氮肥的需求減少,氮肥的使用量要根據土壤含氮量,逐漸減少或不施。對於酸性土壤還應施入一定量的石灰降低土壤pH值。
灌溉:在俄羅斯降雨量超過500mm的地區通常不需要灌溉,但在乾旱年份或生長季節降雨不足的情況下需要補灌。
③收穫技術:
刈割時期和留茬高度:第一年不刈割,長得過高可割下20cm。第二年5月末6月初進入開花期,進行第一次刈割,55-60天后,第二次刈割。第一次留茬10cm,第二次留茬12-15cm,水分充足,一年可刈割三次。
種子採收:東方山羊豆種子一般在第三年收穫。種子在7月底8月初成熟,當80-90%的豆莢變褐時,用聯合收割機按40-60cm的留茬高度收種子。如果收穫太遲,造成成熟豆莢營養枝的過分生長,加大收種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