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牧草

豆科牧草

由豆科飼用植物組成的牧草類群。又稱豆科草類。廣布於全世界。主要有苜蓿、三葉草、草木犀、紅豆草、紫雲英等屬,其中紫花苜蓿和白三葉草是最優良的牧草。大多為草本,少數為半灌木、灌木或藤本。

豆科牧草

正文

由豆科飼用植物組成的牧草類群。又稱豆科草類。蛋白質含量高,適口性好;與根瘤菌共生,能固定大氣中的氮為自身提供氮素營養,並提高土壤肥力,常兼用作綠肥蜜源植物。廣布於全世界。主要有苜蓿、三葉草草木犀紅豆草紫雲英等屬,其中紫花苜蓿和白三葉草是最優良的牧草。大多為草本,少數為半灌木、灌木或藤本。根系深而發達。直立、斜伸或匍匐。互生,複葉,網狀脈。總狀或圓錐狀花序,花冠多蝶形,鮮艷。果實為莢果。多為長日照植物,要求充足光照,光照不足時光合作用明顯下降,根瘤的形成緩慢或終止。對溫度的要求因品種而異,一般2~4℃開始萌發,能進行固氮的最低溫度為8~9℃,最高界限為30℃。開花期遇氣溫下降或多雨時,授粉作用減低,種子產量下降。萌發時需水較多,約為種子重量的1~1.5倍。土壤水分在最大持水量60~70%的範圍生長良好。對氮肥需要量較少,需鉀、磷、鈣肥較多。乾物質中平均含粗蛋白質18.4%,粗纖維27.8%,粗脂肪3.1%,無氮浸出物41.9%,粗灰分8.8%。蛋白質和纖維素的含量比約為1:1.5 ,高於其他牧草,含胺基酸的種類除蛋氨酸稍顯不足外,很接近理想蛋白質,故有“蛋白質飼料”之稱。鈣的含量豐富,約占乾物質的1.5~2.3%。用它調製的乾草和草粉可代替精料。
豆科牧草為天然草原補播改良或建立人工草地所不可缺少,它與禾本科牧草合理組合建成的混播草地可提供高產和營養全面的牧草,防止單一豆科牧草引起的家畜臌脹病。用於青飼、青貯、製作乾草或直接放牧均可。耐牧性較差,每年以刈割2~3次,或放牧利用3~4次為宜。刈割利用以初花期為好。個別豆科牧草含有生物鹼或其他有毒物質,家畜不宜採食過量,以防中毒。

配圖

紫雲英  白三葉
紫雲英 白三葉
紫花苜蓿 沙打旺
紫花苜蓿 沙打旺

相關連線

http://www.forage.org.cn/Show_News_detail.asp?id=2010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