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27年初,馮玉祥倡議開闢中山門,以紀念國民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中山門並列著兩個門洞,馮玉祥分別為它們取名“東征門”和“凱鏇門”。
1927年5月1日,馮玉祥率軍東征,就從中山門出城。出師之日,馮將軍在城頭向各界歡送民眾講話,說等北伐勝利,再打開凱鏇門歡迎他。但後來時局變化,馮玉祥再未率師回西安。
東征門(拍攝角度:面西)東征門,是西安城牆東側城門中山門的一座門洞,位於中山門南側,與之對應的北側門洞名為凱鏇門。東征門向東(城外),與凱鏇門交匯連線伍道什字西街;向西(城內)與凱鏇門交匯連線東新街。
1927年初,馮玉祥倡議開闢中山門,以紀念國民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中山門並列著兩個門洞,馮玉祥分別為它們取名“東征門”和“凱鏇門”。
1927年5月1日,馮玉祥率軍東征,就從中山門出城。出師之日,馮將軍在城頭向各界歡送民眾講話,說等北伐勝利,再打開凱鏇門歡迎他。但後來時局變化,馮玉祥再未率師回西安。
1.向東征伐。2.東行。3.在歷史上著名的“東征”行動有——亞歷山大東征和十字軍東征,均是指軍事上的侵略活動。4..與東征相對的是西征,同時還有南征、北...
基本內容亞歷山大東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對東方波斯等國進行的侵略戰爭。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征服希臘各邦。前334年,馬其頓王亞...
簡介 戰爭背景 初戰告捷 歷史評價 東征的影響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隨子乎東征。時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將行。乃舉趾而升輿兮,夕予宿乎偃師。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愴悢而懷悲。
班昭《東征賦》 晉·袁宏《東征賦》 曹植《東征賦》中共中央於1935年12月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和政策。把紅軍行動與蘇區發展的主要方向,放在東邊的山西和北邊的綏遠等省,提...
歷史背景 東征過程 歷史影響 東征紀念館1936年2月,紅一方面軍以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的名義,渡過黃河,實行東征。紅二十八軍軍長劉志丹在三交鎮戰鬥中不幸犧牲。
基本資料 概述 東征作戰 西征作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由陝甘蘇區東渡黃河,對山西省境內國民黨軍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歷史背景 事件經過 事件意義己亥東征是朝鮮歷史上唯一一次主動進攻日本的戰役。1419年,朝鮮李朝世宗大王在位時期,朝鮮以打擊對馬島倭寇為目的,發動“己亥東征”,日本則稱為“應永外寇...
背景 過程 評價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89年-1192年)是由英格蘭、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軍隊所組成的聯軍,為收復被伊斯蘭教敘利亞的薩拉丁占領的耶路撒冷。但當時的神聖羅馬...
戰爭背景 戰爭過程 戰爭結果 歷史影響《東征行》是唐朝王建創作的樂府詩詞。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詞語注釋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