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東川粗筒苣苔
種拉丁名:BriggsiamaireiCraib
科中文名:苦苣苔科
科拉丁名:Gesneriaceae
屬中文名:粗筒苣苔屬
屬拉丁名:Briggsia
族中文名:長蒴苣苔族
族拉丁名:Trib.DidymocarpeaeEndl.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國內分布:產雲南東川
海拔:2700-3000
命名來源:[Notes from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 11(55): 239-240 1919]
中國植物志:69:216
英文植物志:18:277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直徑0.6—1厘米。葉全部基生,密被淡褐色長柔毛,成熟葉具長柄;葉片卵形,長圓狀卵形或長圓形,長4—14厘米,寬3.8—4.2厘米,頂端銳尖,基部截形或楔形,邊緣具牙齒,上面被淡黃色貼伏短柔毛,下面除脈上密被棕色長柔毛外,其餘部分被疏短柔毛,脈在下面稍隆起,側脈每邊6—8條;葉柄長3.5—9厘米,密被淡褐色長柔毛。聚傘花序2次分枝,2—4條,每花序具1—5花;花序梗長17—21厘米,被淡褐色長柔毛至近無毛,近基部較密集;苞片2,長圓形,長3—4毫米,寬2—2.5毫米,被淡褐色長柔毛,全緣;花梗長1—2厘米,被長柔毛和腺狀柔毛。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相等,長圓形,長4—5毫米,寬1.5—2毫米,頂端銳尖,全緣,外面被淡褐色長柔毛,內面無毛。花冠粗筒狀,下方腫脹,長3—4.2厘米,紫色,外面被腺狀柔毛,近基部密集,內面被腺狀柔毛,尤以上唇裂片密集,無斑點;筒長2—2.5厘米,直徑1—1.4厘米;上唇長3--4毫米,頂端微凹,下唇長1—1.2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近圓形,長4--5.5毫米,寬4--6毫米。上雄蕊長約8毫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1厘米處,下雄蕊長約1.5厘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5毫米處,花絲下半部具淡黃色長柔毛;上半部近無毛,花葯腎形,長約1.5毫米,頂端匯合;無退化雄蕊。花盤環狀,高約1.5毫米,5淺裂。雌蕊無毛,子房長圓形,長約1.2厘米,直徑約2毫米,花柱及注頭長為子房的1/2,柱頭2,相等,長圓形,長約1.4毫米。蒴果未見。花期7—9月。
生存環境
生於山坡,海拔2700—3000米。
本種提示
本種以葉邊緣具粗鋸齒,花冠無斑點,花絲下部具柔毛,花盤5淺裂,與鄰近種相區別。
粗筒苣苔屬植物
岩生,附生的,陸生,根狀莖的或,無莖的莖或。 莖單生,很少分枝。 葉少數到多數,在互生莖和對生或很少上的基部的或, 衰減或心形的葉片基部楔形,很少盾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