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佛肚苣苔屬形態特徵
有莖或無莖;根狀莖短而粗。葉對生或全部基生,似蓮座狀,有柄或無柄。聚傘花序1-2次分枝,腋生;苞片2,有時具小苞片;花梗具柔毛或腺狀柔毛。花中等大。花萼鍾狀,5裂至近基部,稀裂至中部,裂片近相等。花冠粗筒狀,下方腫脹,藍紫色、淡紫色、黃色或白色,無斑紋或有紫色或紫紅色斑紋;筒長為檐部的2-3倍;檐部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裂片近相等。能育雄蕊4,2強,內藏,花絲扁平,多著生於花冠筒基部,稀近中部著生,花葯卵圓形或腎形,頂端成對連著,藥室2,基部略叉開,頂端不匯合或匯合;退化雄蕊1或偶爾不存在,位於上(後)方中央。花盤環狀,全緣或5裂。雌蕊有毛或無毛,子房長圓形,線形,比花柱長或近等長,柱頭2,相等。蒴果披針狀長圓形或倒披針形,褐黃色。種子小,多數,兩端無附屬物。
提示
本屬有地上莖的一類植物,在體態上與紫花苣苔屬LoxostigmaClarke相近似,區別在於:能育雄蕊4,2強,花葯成對連著,種子兩端無附屬物。
基本內容
多年生草本,岩生,附生的,陸生,根狀莖的或,無莖的莖或。莖單生,很少分枝。葉少數到多數,在互生莖和對生或很少上的基部的或,衰減或心形的葉片基部楔形,很少盾形。疏鬆,腋生,有時象subumbel一樣的花序,1到多花的聚傘花序;苞片2或很少3,對生,很少輪生。花萼輻射對稱,5個教派的自基部,很少來自中間的5淺裂;裂片等長,很少不等長。通常,藍色的花冠,令紅色或橙到白色的是,紫色斑點在內,左右對稱,裡面無毛兌一具腺被微柔毛的短柔毛或;筒部狹鍾狀,囊狀,長於瓣片2-3X,(-)1-2(-2.6)厘米直徑;瓣片二唇形;2裂的正面唇,2個教派自基部,3X在稍短於背軸唇的很少;3淺裂的背面唇,裂片等長或近等長,先端鈍到圓形,截形,或銳尖。雄蕊4,貼生於花冠筒近基部,很少對近的或在上部中間,包括;花葯基著,連著成對在先端,囊分叉,不匯合或匯合在先端,縱向開裂;藥隔不凸出;退化雄蕊1或無,貼生於花冠筒的正面的邊。花盤環形。子房線形的到狹長圓形,1室;胎座2,周壁,凸出向內,2半裂。柱頭2,等長,二唇形,不裂。關於花梗的直的蒴果,狹披針形長圓形到倒披針形,遠長於花萼,開裂至基部;裂爿2,直,不扭曲。種子無附屬物。
大約22種:不丹,中國,印度,緬甸,錫金,越南;中國有21種。Briggsia和Loxostigma的範圍有點成問題。在這次處理(B.kurzii,B.longicaulis和B.dongxingensis)過程中的3種相當與其它人不同,和韋茨曼和斯科格相信他們或許歸入Loxostigma。伯特的辯論(NotesRoy.Bot.Gard.Edinburgh34:101-106.1975),在出版之前出現在B.longicaulis中,以及B.dongxingensis,看起來支持這安排。Loxostigma在Briggsia和Lysionotus之間有點中間,這一般被放在里不同的族。Briggsia的這3種如同在Loxostigma里有莖和草質的葉,並且只缺乏種子附屬物在Briggsia里支持他們的安排。
所有物種:
長莖粗筒苣苔
長葉粗筒苣苔
長葉粗筒苣苔(原變種)
川鄂粗筒苣苔
川鄂粗筒苣苔(原變種)
粗筒苣苔
粗筒苣苔屬
東川粗筒苣苔
東興粗筒苣苔
盾葉粗筒苣苔
多花粗筒苣苔
鄂西粗筒苣苔
革葉粗筒苣苔
廣西粗筒苣苔
黃花粗筒苣苔
灰毛粗筒苣苔
尖瓣粗筒苣苔
寬萼粗筒苣苔
平伐粗筒苣苔
文山粗筒苣苔
蘚叢粗筒苣苔
小粗筒苣苔
小葉粗筒苣苔
銹毛粗筒苣苔
雲南粗筒苣苔
浙皖粗筒苣苔
貞豐粗筒苣苔
紫花粗筒苣苔
分類系統位置:
生物Vitae[三域系統]
真核域Eukarya[三域系統]
植物界Plantae[三域系統]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傳統系統]
木蘭綱Magnoliopsida[Cronquist系統]
菊亞綱Asteridae[Cronquist系統]
玄參目Scrophulariales[Cronquist系統]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Cronquist系統]
苦苣苔亞科SubFam.Cyrtandroideae[FRPS系統的苦苣苔科Gesneriaceae]
長蒴苣苔族Trib.Didymocarpeae[FRPS系統的苦苣苔科Gesneriaceae]
粗筒苣苔屬Briggsia[FRPS系統的苦苣苔科Gesneriaceae]
粗筒苣苔屬植物
岩生,附生的,陸生,根狀莖的或,無莖的莖或。 莖單生,很少分枝。 葉少數到多數,在互生莖和對生或很少上的基部的或, 衰減或心形的葉片基部楔形,很少盾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