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鄂粗筒苣苔

川鄂粗筒苣苔

川鄂粗筒苣苔,苦苣苔科筒苣苔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產於四川省、湖北省、貴州省。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川鄂粗筒苣苔

種拉丁名:Briggsiarosthornii(Diels)Burtt
科中文名:苦苣苔科
科拉丁名:Gesneriaceae
屬中文名:粗筒苣苔屬
屬拉丁名:Briggsia
國內分布:鄂,川,黔,
海拔:1000-2000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not. Bot. Gard. Edinb. 22: 306. 1958]
中國植物志:69:222
英文植物志:18:279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1000
最高海拔:2100
生境:山地林下陰濕岩石上
模式采自:湖北巴東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來鳳,宣恩,鹹豐,恩施,利川

外觀形態

川鄂粗筒苣苔(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全部基生,最外層葉有長柄;葉片卵圓形至橢圓形,長2-13厘米,寬1.2-7厘米,頂端鈍,基部淺心形至寬楔形,邊緣具粗圓齒,上面除葉脈外,被白色短柔毛,稀脈上被疏短柔毛,下面除葉片被短柔毛外,沿葉脈有銹色長柔毛;葉柄長達8厘米,密被銹色長柔毛。蒴果線狀長圓形,長5-6.5厘米,直徑4-6毫米,被疏柔毛至近無毛。花期8-9月,果期10月。

花序特徵

川鄂粗筒苣苔聚傘花序,1-5條,每花序具1-4花;花序梗長10-20厘米,被銹色長柔毛;苞片2,線狀披針形至長圓形,長2-4毫米,寬1-2毫米,外面被銹色長柔毛;花梗長1.5-3.5厘米,被銹色長柔毛和腺狀柔毛。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披針狀長圓形至倒卵形,長3-7毫米,寬1.2-2毫米,頂端漸尖,全緣,外面被銹色長柔毛,內面無毛,具3-5脈。

花冠淡紫色或淡紫紅色,下方腫脹,長3.2-5厘米,外面被短柔毛,有深紅色或紫紅色斑紋;筒長3厘米,直徑1.5厘米;上唇長6毫米,2淺裂,裂片半圓形,長約2毫米,寬1-1.2毫米,下唇長1.1-1.3毫米,3裂至中部之下,裂片長圓形,長7-9毫米。上雄蕊長1-1.5厘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4毫米處,下雄蕊長1.4-2厘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4-5毫米處,花絲被短柔毛,花葯腎形,長約2毫米,頂端匯合;退化雄蕊長1-1.2毫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2-4毫米處。花盤環狀,高1.2-2毫米。雌蕊被腺狀柔毛,子房狹長圓形,長9-12毫米,直徑約1.5毫米,花柱長2-4毫米,柱頭2,近圓形,長約1毫米。

生境分布

川鄂粗筒苣苔產於四川省湖北省貴州省。生於林下潮濕岩石上,海拔1000-20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省南川。

物種鑑別

川鄂粗筒苣苔的主要特徵是:花冠具紫紅色斑紋,上唇2淺裂或微裂,裂片比下唇裂片小得多;葉上面脈上無毛,稀被脫落的疏柔毛。花萼裂片有一定的變化,多為長圓形,也有披針形、倒披針形;尤其是葉片,四川、湖北、貴州三省的標本,都有較大的變異幅度,卵圓形,長圓形至橢圓形,從2厘米長1.4厘米寬到13厘米長7厘米寬之間的變化,邊緣具粗圓齒,齒端多為圓形,也有鈍或略尖的,基部淺心形、心形、偏斜,也有楔形,寬楔形的。陳煥鏞教授根據鄧世偉(S.W.Teng)在貴州清鎮采的1379號標本,定名為B.hians,我們見到有果無花的1379號標本和原始描述後,認為這張標本應屬於B.rosthornii中葉較大的個體,所以我們將它併入此種。

功用信息

功能用途分類:醫藥

全草:止咳潤肺,也用於跌打損傷。

來源:《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藥材公司,科學出版社,1994

粗筒苣苔屬植物

岩生,附生的,陸生,根狀莖的或,無莖的莖或。 莖單生,很少分枝。 葉少數到多數,在互生莖和對生或很少上的基部的或, 衰減或心形的葉片基部楔形,很少盾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