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東川有2000多年的采銅史,一直是中國重要的產銅基地之一。清朝時期的雲銅政司就設在東川,70%的“清代制錢”也由東川的銅所制。歷史上的東川因銅礦富集,曾是一個富庶之地。
新中國成立後,東川銅礦開採項目成為“一五”計畫156個項目之一。在計畫經濟條件下,東川工業產業結構呈現出以銅資源採選為主的單一產業結構特徵,其原有的工業產業結構也均圍繞“一切服務於礦山”而展開。這樣的產業結構特徵使東川工業產業結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歷史
該礦開採歷史悠久,早在東漢時期已經開採冶煉。16世紀中葉(明末清初),產銅量顯著增加,1726~1858年平均年產粗銅約5400~6650噸。以後產量大降,到1912~1943年m平均年產量降到270~330噸。1945~1948年,銅的年產量不足50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開始勘察設計,1953年進行大規模地質勘探工作。1960~1977年先後建成了因民、濫泥坪、落雪、馬柱硐等幾個大、中型採選廠。東川銅礦儲量大,1980年採選能力在全國名列第三,銅精礦產量居全國第五位。2001年,當國有企業所存在的弊端全部暴露,加之東川礦務局所擁有的銅資源枯竭時,東川礦務局宣布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