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高豎紫水邊,紫水長天一色妍;即看紫雲天際現,他年青紫羨聯翩。”在縣紫溪市鎮東西側向、紫溪河北岸,緊靠湘桂鐵路處的色崖石上,有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磚石塔,名曰“吳公塔”,古稱“塔峰插漢”,是紫溪市的“清溪第一景”。
其實這也是一座“文昌塔”。
紫溪市是的老縣城,自宋雍熙元年(984)至民國36年(1947),縣城都在紫溪。清乾隆十四年(1749)冬,時任東安知縣吳德潤主持,在縣城邊建造這座塔。起初取名叫“回隆塔”,希望此塔能開啟一方文運,“回澗紫水文光射”,主要是起教化作用的,與佛教無關。不料塔還沒建好,這位為官清廉、善斷訟事的人民好縣長吳公就調走了,建塔工程停了下來。續任縣令荊道乾是個為政為人都很正直的厚道人,接著建這轉風水、得民心的塔。歷時三年,於乾隆十七年(1752)竣工。荊道乾並未貪天功為己有,為紀念前任縣長的功績,把這塔命名為“吳公塔”。
塔建成後,荊縣長還邀請當地的文人雅士開了個主題詩會,圍繞這座塔吟詩作對,寫了很多好詩,請人刻在石碑上立於塔內,也算是此塔對繁榮當地文化事業作出的第一樁貢獻。
吳公塔為七層樓閣式磚石結構建築,塔形奇特,建造嚴謹,通高28米,底座直徑11米。外觀八面七級,內實五層,每層有八,塔內有石級可旋而上,直至塔頂。底層上方均刻“吳公塔”。塔內空間每層八面八角,頂為藻井。第一層內有供佛像的壁龕。第一、二、四、六層設塔平座,周圍砌有青條石迴廊,可供遊人憑欄遠眺;第三、五、七層設腰檐。平座、腰檐以青石板為主,檐角略翹。第五層壁上嵌有石刻4方,其中有2塊分別鐫刻吳德潤與荊道乾的詠塔絕句一首。第五層中間立一八角塔柱,穿過第六層,與塔頂相連,以支撐塔剎。塔頂履缽、相輪亦為青石所築,雕刻精細,形象生動,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人們站立塔頂,看古城雄姿,紫水奔騰,如畫風景,盡收眼底。吳公塔堅實牢固,湘桂鐵路從塔旁經過,對塔身震動無損,可見其建築工藝之精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