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坊塢村

1945年,成立黨支部。 1943年,改稱村政府。 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

大事記

1941年國民黨陸軍暫編第十二師特務二團進駐本村。 同年八路軍開展反投降戰役,國民黨頑軍特務二團逃竄至萊陽萬第,本村解放。
1944年八路軍黃海支隊進駐本村。
1947年中共膠東區委黨校進駐本村。
1953年成立第一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社長姜仁正。
1955年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6年與西坊塢、黃龍夼村成立聯進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社長褚伯坤。
1963年本村自行發電。
1965年安裝自來水,成為海陽最早用上自來水的村莊之一。
1968年建轉山大口井。
1970年龍頭大口井建起。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80公斤,總產8.1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達到425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667公斤,總產45.9萬公斤。果品產量40萬公斤,收入20萬元。 2002年,第一產業總收入420萬元,其中農業213萬元,林業12萬元,畜牧養殖業195萬元。
第二、三產業建國前,本村有油坊、粉坊及刺繡、網扣加工、木瓢木勺加工等,收入微薄。建國後,辦起供銷社代銷店、磚瓦廠。改革開放後,辦起了商店、維修部、冷庫、理髮店及電氣焊、羊毛衫加工、豬皮加工等個體企業。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51人,收入585萬元,其中工業220萬元,建築業365萬元;第三產業從業人員 109人,總收入322萬元,其中運輸業113萬元,商飲業108萬元,服務業101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解放前,本村有國小1處。1974年,建國小新校舍24間,幼稚園校舍21間。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92名,其中研究生1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糧食僅100公斤左右。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2年,人均糧食600公斤,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120輛、電話198部、電冰櫃30台、電風扇200台、洗衣機40台,電視機已經普及。 村莊建設解放前,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7平方米,擁擠且破舊不堪。建國後,建新房120餘幢。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 集體福利1963年,購買電影放映機1台,為當時全公社第一個自放電影的村。1979年,集體投資,全村用上電網供電。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11月,姜從寬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同年成立黨小組。1945年,成立黨支部。黨支部成立後,領導民眾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及土地改革,組織參加了淮海戰役。1949年黨員身份公開時,全村有黨員24名。2002年,全村有黨員46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姜從寬、姜太東、姜瑞芝、姜瑞喜、姜來悅、姜仁寬、姜仁、姜壽坤、姜國清。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設村公所,姜從寬任首任村長。1943年,改稱村政府。1968年6月,設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姜從寬、姜丕禮、姜瑞芝、姜瑞藻、姜來悅、姜成湖、姜瑞喜、姜太美、姜仁寬、姜瑞秋、姜永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