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保村

東保村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三屯鄉政府東0.5公里處,全村共有23個村民組,3800人,先後在2006年被評為縣新農村建設示範村,2007、2008年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東保村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三屯鄉政府東0.5公里處,全村共有23個村民組,3800人,其中回族村民850人,是汝陽縣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地, 2007年人均純收入2260元。新農村建設的紮實開展,增加了村民收入,提高了廣大村民的生活質量,先後在2006年被評為縣新農村建設示範村,2007、2008年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歷史沿革

該村居民主要來自於山西洪洞,一直屬於伊陽縣,即今汝陽縣管轄。三屯地區第一個地下黨支部,就在東保村誕生。主要大家族為村南之張家。

經濟狀況

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兼營花生、菸葉等。二十世紀初以前,本地居民多務農為生,民風淳樸然愚昧。2001年之後,打工風潮波及該村,該村青年男女十有八九投身洗浴行業,極大地提高了農民收入。

教育

上世紀,村中有國小與國中,國中教育水平為鄉內翹楚。
有村國小——東堡國小一所,該國小現任校長王正端。國小教育極為重視語文,今年教育水平穩居三屯鎮第一。

名人

張家駒:生卒年不可考,主要活動於清末及民國,三屯大儒員捷三之徒,在東保開設私塾,彼時已經開始傳授現代科學知識。精通書法,人稱其書法“有骨有肉”,學生中僅同村十二組李貴海得其真傳。
張有奇:1932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革命工作。曾擔任臨汝縣省立第十中學學生黨支部書記。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亳縣縣委書記,阜陽地委組織部副部長、部長、安徽省政府副秘書長,1985年離休。
張全保(1921~1985):1938年受張有奇影響,傾向革命,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9月,汝陽解放。10月張全保即在村里發動民眾,組織農會,並擔任農會組織委員,積極向三屯區委匯報農村情況。1948年5月正式參加革命工作,任三屯區公所工作員。同年11月,任龍王鄉鄉長。1969年5月,調洛陽地區水利局設計院任書記。1972年任水利局副局長。張全保十分關心家鄉玉馬水庫建設,在工程勘察設計施工中都親身參加,在緊張施工中鋼材缺乏,張帶病北跑新鄉、南奔株洲、東赴安徽,解決了急需的鋼材,為水庫早日建成作出了重大貢獻。1983年6月離休,省委批准享受地專級待遇。1985年3月因病去世,終年64歲。
丁建勝:回民,東堡村支部書記,亦供職於汝陽縣水利局,分管玉馬水庫管理處、河道管理所,負責砂石管理、水管體制改革工作。作為書記,極為重視教育,使得該村尊師重教之風日益濃郁。資產雄厚,主要涉及採礦、林業、房地產、旅遊等。在其治下,漢回矛盾得以消解,村治安良好,社會風貌亦發生較大的變化。

良子行業對本村之衝擊:

經濟:足浴按摩行業吸納了東堡村絕大多數的青年勞動力,極大地提高了村民收入與生活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亦刺激了鄉鎮商業之繁榮。
社會:由於足浴按摩行業對青年女性勞動力有極大的需求,少女亦可給家庭帶來可觀收入,故該村重男輕女之思想得以好轉,女孩地位也得到改善。
教育:本村教育事業得到毀滅性的打擊,主要表現在中國小輟學率飆升,整個村莊文化水平有所下降。
婚姻:青年外出務工,其思想觀念發生變異,崇尚金錢,鄙視“醇厚”等傳統美德。跨省跨市之婚姻比例上升,離婚率上升。多有外地媳婦逃走者。

軼事

風水:以前三屯地區之官員多出自東保村,後來村南挖建大渠,風水被破壞,之後三屯地區官員多出自南堡。
又近幾年,村北修路挖出一獅子,不久被盜,後幾年村中每年均有橫死之青少年。
南北格局:村北多出流氓無賴,村南多出讀書種子。
回民來源:清末有回民五人來此定居,大約是為了躲避“陝甘回變”,如今已繁衍至近千人。

未來發展方向

綠化:近年來,村外數目砍伐過多,村外小河生態壞境破壞嚴重,村中新居改造及道路硬化,導致
本村綠化率急劇下降。未來,亟須鼓勵村民多種樹,恢復曾經之鄉村牧歌的環境。
城鎮化:因為村民收入仍較低,住進商品房仍不具備條件,未來村居當仍以宅基地為主,以有效降低農民負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