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06年11月14日,車站始建,時稱清泰門站,是江墅鐵路的中間站。1907年8月23日,隨江墅鐵路的通車,車站正式啟用。
由於當時的車站距杭州城數百米(現為環城東路金衙莊轉盤),對城內居民甚感不便,因此從美國回來的學者 馬一浮便建議把車站遷移至城內,即由清泰門外東300米處的舊址遷至現址,改稱杭州站,俗稱“城站”。
1909年,杭州城內車站開始建造,此為杭州站的第一次重建。
1910年,杭州城內車站建造完成,為折衷主義風格建築。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開始,車站於10月先後遭侵華日軍兩次轟炸,杭州亦於12月24日為日軍占領。
1941年3月26日,車站於日據 杭州期間重建,此為杭州站的第二次重建。
1942年3月21日,車站正式啟用,站房外觀採用日本奈良時代的建築風格,設有南北兩個候車室。
1997年6月,由於客流的持續增長,車站已不能應付日後的客運需求,同時由於站房年久失修,舊車站拆卸重建,此為杭州站的第三次重建。
1999年12月28日,杭州站新站房啟用。
2004年4月17日,由北京站開往杭州站的Z9/10次列車開行,標誌著中國鐵路第五次提速後首列火車正式開始運行。
2007年1月28日上午7點15分,杭州站始發的N522次列車從杭州站開出駛往上海南站,該列車由CRH2A擔當,是和諧號電力動車組在中國的首次運營,標誌著中國鐵路進入了全新的高速列車時代。同年4月28日,杭州站開行經由滬昆鐵路(即原滬杭鐵路和浙贛鐵路)運行的既有線動車組列車。
2009年7月5日,杭州站啟動杭州站客運能力補強工程,新建第七、第八候車室以及長450米的8、9站台。新建的兩個候車室位於站房高架候車室最東面,工程於2010年春運前完工。
2010年10月21日,滬杭高鐵開通,由於杭州東站仍在建設中,杭州站承擔了滬杭高鐵絕大部分的始發列車作業。
2014年11月下旬,杭州站進行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綜合性更新改造,包括周邊道路、建築立面、廣告牌、廣場的一、二層等改造項目,工程於2015年春節前完成。同年12月10日,杭州站停靠的大部分動車組列車轉移至杭州東站辦理客運業務。
2015年10月起,杭州站再次進行大型綜合性更新改造,重點集中在廣場站房地下室,包括出站大廳、計程車通道、南北車庫、南側服務用房以及公共走廊等,以及2、3站台增高工程,涉及面積近1.5萬平方米,工程於2016年2月完工。
建築規模
建築設計
杭州站站房由 程泰寧操刀,採用了高進低出航站樓式設計,其採用了巨型空間木行架支撐網架結構體系,體現江南民居“粉牆黛瓦”意象。江南傳統風格的屋頂、“門”字形綜合大樓下的進站大廳人字形屋頂、窗洞以及細節豐富的柱子,均由江南建築元素衍生而來,又不失時代氣息。截至2016年2月,杭州站總建築面積5萬餘平方米,採取高架候車形式,旅客“上進下出”,最高集結人數5200人,站房面積29000平方米,連同合建的綜合樓、三層廣場,總面積為110000平方米。
杭州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站房、廣場、站場的交通組織,並把它和周邊的城市交通聯繫起來,使乘坐不同車輛、不同流向的旅客安全、快速、方便的集散。地下通道入口設在每個站台和站房中心延伸線的交界處,旅客由此出站。經過出站大廳後,可繼續下樓乘坐捷運,或上樓換乘其他交通工具。
整體布局
杭州站將車站功能空間劃分為高架候車層、站台層、廣場層三個層面。站房上側為浙江鐵道大廈。站房一樓設有軟席候車室,持有軟座、軟臥及以上車票或商務旅客,可由此進站上車。進站口位於站房二層正中,兩側均設有商店和餐廳;售票處則位於站房二層的南北兩側:自動售票廳位於站房二層的北側,人工售票廳則位於南側。杭州站為高架分散候車室,共設有8個候車室以分擔不同車次列車旅客的候車任務。其中,第七候車室和第八候車室於2009年新建,為動車組列車專用;5-8候車室各設有12台自助檢票閘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