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淨慈寺

杭州淨慈寺位於西湖南岸,初名“慧日永明院”,始建於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至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由於歷代君主多崇佛,故淨慈寺在歷史上是杭城最大的寺院群。“南山淨慈,北山靈隱”,淨慈寺曾是東南兩大名剎之一。寺前,雷峰塔疊立,為佛教界視為聖物的佛發舍利即供奉於此;寺內,“南屏晚鐘”在群山碧空中迴蕩,西湖十景中,南屏晚鐘最為盛矣。
杭州淨慈寺,由五代吳越王錢弘創建,初名“慧日永明院”。開山祖為“禪宗五家”之一“法眼宗”創始人文益弟子道潛,後來又請靈隱寺住持延壽遷往該院,從而迎來淨慈寺的輝煌時期。但是淨慈寺真正享譽古今的是南屏晚鐘,南屏晚鐘自南宋始,就被譽為西湖一大勝景。當斜陽.西掛,霞光暗藏,蒼穹空寂,驀的,鐘聲襲來,初始如天宿轟鳴,繼而象波濤流動,餘音似絲縷裊裊,漣漪所在,永恆為之撕裂,山谷為之震顫,生靈為之痴迷。其音質細膩,音色脆烈,源於南屏山高穴多,湖面空曠,聲撞崖壁,入洞復出,穿梭於西子湖上,自然獨具特色。明代詩人張岱在體驗了這種迴蕩互擊所產生的神奇共鳴,賦詩讚道:“夜氣南屏,七峰薄如紙,鐘聲出上方,夜渡空江水。”清乾隆帝也對此讚嘆不絕,寫詩如下:“淨慈掩映對南屏,斷續捕撈入夜聲,卻懷姑蘇城外泊,寒山聽得正三更。”
歷史上,淨慈寺屢遭焚毀。1204年的大火幾乎將寺院燒光。在重建淨慈寺的過程中,有著一段神奇的故事,主角就是非俗非僧,非凡非仙,打開禁忌林、透過金鋼圈的濟公。故事講的是濟公在淨慈寺被燒後四處募化木材重建寺院,把一百根圓木由江底運至淨慈寺的“醒心井”,最終完成淨慈寺的重建。
淨慈寺的南屏晚鐘又敲響了,宏音掠過梵剎,划過綠茵,撞向山巒,飄蕩在每個遊人的心裡。
淨慈寺是杭州西湖歷史上四大古剎之一。因為寺內鐘聲宏亮,"南屏晚鐘"成為"西湖十景"之一。淨慈寺在南屏山慧日峰下,是公元954年五代吳越國錢弘俶為高僧永明禪師而建,原名永明禪院;南宋時改稱淨慈寺,並建造了五百羅漢堂。寺屢毀屢建。現在的寺宇、山門、鐘樓、後殿、運木古井濟公殿,都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建的。其中大雄寶殿單層重檐,黃色琉璃瓦脊,更顯莊嚴宏傳。特別是一口重達一百多公斤的新鑄銅鐘,鑄有趙朴初等人書寫的《妙法蓮花經》,計六點八萬字。每日黃昏,悠揚的鐘聲在暮色蒼茫的西湖上空蕩,激起人們的無限遐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