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希陵

杜希陵(1905年6月--1941年)又名杜述甫,樂陵縣(現為樂陵市)大孫鄉吳官莊人。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26年—1927年

從小就十分勤勞勇敢,刻苦好學。1926年,考入山東省立惠民師範學校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異常氣憤,勇敢地站起來揭露社會的黑暗與不平,痛斥蔣介石反動行徑。

1929年

1929年,考入上海大陸大學並加入國民黨。由於他敢於揭露軍閥、地主、反動資本家的罪惡行徑,主持正義,同學校里的反動勢力進行面對面的鬥爭,被山東籍同學推舉為同鄉會負責人。他積極參與並組織同學們走上街頭,遊行示威,動員民眾,抵制日貨,反對國民黨反動派。後就讀於中國大學外語系 。

1935年—1938年

1935年至1936年,在武訓中學任教務主任。1937年“七·七”事變後,在中共樂陵中心縣委書記杜步舟幫助下,參加抗日工作。同年,受黨組織委派,曾到鹽山縣活捉為敵效勞的惡霸崔小鬼。1938年9月,樂陵縣抗日救國會成立,任副主任。他四處奔跑,積極發動各界人士參加抗日活動,並組織抗日積極分子寫標語、演節目、宣傳抗日。同年冬,由於工作出色,由冀魯邊區軍政委員會書記肖華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

1938年10月下旬,在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的支持下,泰山支隊在樂陵成立,他任泰山支隊政治部主任。泰山支隊創建初期,他憑著在救國會工作的經驗和各種關係,到民眾中間宣傳抗日,激發民眾的愛國之心,僅樂陵八區就有200餘人攜槍參加了泰山支隊。他常常深入基層,了解戰士的思想狀況,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在幹部戰士中間享有很高的威望。他還組織戰士排演節目,揭露日軍和漢奸的罪行,激發戰士們的抗日鬥志。泰山支隊成了一支以樂陵為中心,活動在冀魯邊區的抗日主力。1939年秋,泰山支隊奉命挺進魯南。不久,他被任命為晉冀魯豫軍區敵工部副部長 。

1941年(犧牲)

1941年初春,為團結友軍共同抗日,代表晉冀魯豫軍區,在河南范縣白陽戈(一說為白衣閣)一帶和國民黨十軍團副司令高樹勛、參謀長蔡錫伍談判,于歸途中遭敵暗害,壯烈犧牲 。

人物事跡

1935年,杜希陵大學畢業後,到山東武訓中學任教務主任。在這期間,他閱讀了大量的進步書籍,思想日趨進步。他利用職務之便,將進步思想傳播到學生當中。

七七事變後,日軍大舉入侵,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面對山河破碎,國土淪陷,人民遭殃,杜希陵痛心疾首。他向同學們說:“我們的‘國軍’南逃了,我們的國土被占了,我們的國民在遭受外寇的蹂躪!”他淚流滿面,向同學們大聲疾呼:“好男兒要到前線去打鬼子,收復我大好河山!”當他聽說杜步舟已在家鄉拉起了抗日隊伍時,毅然辭去職務,回到了家鄉。

杜希陵背著行李踏進吳官莊村口,鄉親們熱情地把他圍在中間,急切地詢問:“希陵啊,你是個文化人,知道的事多,聽說鬼子快打到咱這兒啦,是真的嗎?”“國軍有槍有炮,怎么不打?”他望著鄉親們驚恐、焦慮的面孔,對他們說:“鬼子是快打過來了,國民黨有槍有炮就是不打鬼子,真正打鬼子、保家鄉的是共產黨組織起來的抗日武裝。今天我回家就是為了找共產黨領導的隊伍。”他回家放下行李,便迫不急待地去尋找杜步舟領導的抗日武裝——華北民眾抗日救國軍。經過幾天的尋找,終於在南皮縣的馬村找到了杜步舟。一見面,杜希陵握著杜步舟的手說:“步舟啊,抗日救國,匹夫有責。我雖是個書生,但願為抗日獻上一腔熱血。請留下我當一名普通士兵吧!”他的抗日熱情感動了杜步舟。杜希陵從此走上抗日救國之路,成為一名忠誠的抗日戰士。

鹽山城有一惡霸,外號崔小鬼,平日裡橫行鄉里欺壓百姓,日軍占領鹽山後,他賣身投敵,公開與抗日武裝為敵,死心塌地充當漢奸。為了打擊漢奸,杜步舟把教訓漢奸、宣傳抗日救國的任務交給了杜希陵。杜希陵高興地接受了任務,帶領一個小分隊深夜潛入鹽山縣城,活捉了崔小鬼,制止了他燒炭資敵的活動,狠狠打擊了漢奸惡霸的囂張氣焰。

1938年,樂陵縣抗日動員委員會成立,杜希陵任副主任。他廢寢忘食,四處奔波,積極動員號召各界人士參加抗日,並組織抗日積極分子寫標語、演節目、宣傳黨的抗日主張。杜希陵還親自帶領宣傳隊深入到鄉村進行演講,喚醒民眾的覺悟,激發民眾的愛國之心。由於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樂陵縣的抗日救亡鬥爭很快便出現了新的局面。因為杜希陵工作積極出色,冀魯邊區軍政委員會書記肖華親自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隨著抗日鬥爭形勢的不斷發展,迫切需要不斷擴大武裝力量。為此,冀魯邊軍政委員會決定建立一支新的抗日武裝——泰山支隊,由牟宜之任支隊長,王斌山任政委,杜希陵任政治部主任。泰山支隊創建初期,杜希陵憑著過去乾動委會副主任的經驗和各種關係,到民眾中廣泛宣傳,激發民眾參加抗日武裝鬥爭。在他的動員下,僅樂陵八區就有200餘人攜槍參加了泰山支隊,使泰山支隊成為當地一支很有戰鬥力的抗日武裝。杜希陵為泰山支隊的創建和壯大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1939年7月,泰山支隊奉命挺進魯南。不久,杜希陵調任冀魯豫軍區敵工部副部長。杜希陵帶領邊區軍民在魯南抗擊日軍多年,沒有倒在日軍的槍口之下,卻慘死在國民黨頑固派的手中。

1942年初春的一天,在河南省范縣白陽戈,八路軍冀魯豫軍區與國民黨新八軍高樹勛部的談判正在緊張激烈地進行著。八路軍冀魯豫軍區的首席代表杜希陵在慷慨激昂地發言:“我們是為團結友軍共同抗日而來。現在國難當頭,人民遭受塗炭,大好河山讓外寇蹂躪,我們國共兩黨切不可煮豆燃箕,同室操戈,理應攜手並肩,槍口對外……”杜希陵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詮釋了高部和八路軍不應有的誤會,規勸高部要以抗日大局為重,同八路軍合作抗戰,共同抵禦日寇。他的一番肺腑之言,直說得高部首席代表蔡錫伍等人連連點頭。但是,在高部代表中,也有少數仇視共產黨、八路軍的頑固勢力,在談判桌上屢屢發難,誣衊中共及其領導的八路軍,企圖混淆視聽,製造“磨擦”。對此,杜希陵義正辭嚴,一一予以駁斥。少數頑固派理屈辭窮,見談判桌上撈不到便宜,便密謀策劃殺害杜希陵等人。這夥人布下埋伏,在八路軍談判代表們的歸途中下了毒手。杜希陵立即指揮反擊,但終因寡不敵眾,參加談判的十幾人全部壯烈犧牲。

杜希陵等犧牲後,冀魯豫軍區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在烈士們犧牲的地方——龍王莊建起了紀念碑,銘文緬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